smt钢网刮刀管理规范内容摘要:
网管理员, NG 退供应商或客户 . 客户提供的钢网由 PIE 确认钢网的外观,管理员测试钢网的张力并做好记录,如有问题,即使反馈客户。 : 存放管理:新钢网确认无误后,经设备管理员验收 OK 后记录钢网管理台账,无误后再编号,有异常退于供应商处理,序号按钢网柜的编号存放并做好《钢网型号一览表》 . 使用专用保管架,放入与其对应的位置号上,钢网编号标贴朝外放 . 1 4 2 5 3 xxx股份有限公司 文件编号 标题 SMT 钢网刮刀管理办法 制作日期 2020220 页 码 4/1 钢网管理台帐在在钢网废弃后至少保存 6 个月 . 技术员 /设备管理员按结工单到《钢网型号一览表》中查出所需钢网编号,并做好《 SMT 钢网张力测试记录表》 . 测试记录:钢网领出或回收时须进行张力测试及检查:在线使用的钢网每 24 小时(连续生产 24 小时以上)进行张力测试,并将测试记录于《 SMT 钢网张力测试记录表》 钢网刮刀的清洁:生产线每班上班后前 10 分钟,印刷员负责对钢网的清洁并填写印刷机保养记录表,清洁时用洗板水,无尘纸对钢 网孔进行清洁擦拭干净后用风枪清除钢网的异物,确保无残留异物在钢网上(包括胶纸),在拉线转拉时,由印刷员清洁 OK 后交由跟拉技术员确认无误后退回钢网管理员再次却认无误后贴上保护膜,并做好钢网领用,使用记录 . 清洗方式: A 洗涤专用物品:环保洗板水,白布 B 洗涤次数标准:自动: 5PCS/次 手动: 20PCS/次 钢网性能的确认:技术员在退回或领用钢网时,确认钢网是否良好,钢片无变形,特别是 IC引脚之孔位 .生产时再次由工程技术员进行确认。 钢网张力的测试频率 : 钢网张力检查标准:钢网张力 35≦ F≦ 50( N/CM),四角及中心点,每两测试点的张力相差值△ F≦ 8( N/CM)。 钢网管理员在接收到的新钢网时必须先测试张力是否符合,并记录钢网验收记录表 . 管理员需在每次上线使用前检测一次张力是否在规定范围内,记录于:《钢网张力测试记录表》 . 钢网张力不良和刮刀不良的处理: 若四角及中心点所检测的张力皆为超出张网超出张力 35≦钢网≦ 50( N/CM2)且两测试点的张力相差值:钢网≦ 8( N/C M2)的标准,需及时送往供应商处重新进行绷网,在绷网后若张力测试符合标准,则投入使用,若张力检测仍为 NG,则由工程部门确认是否作废弃处理。 用手指沿刮刀口轻轻滑过,有明显缺口、披刺、变形不良时,刮刀应立即更换。 不良刮刀作报废处理。smt钢网刮刀管理规范
相关推荐
这是 SOA 系统最关键的一层,也是 SOA 系统设计最难的部分,难点在于服务的规划与设计 ——该如何划分服务及服务的粒度。 服务的规划与设计不仅直接影响到 SOA系统的性能,也间接影响到 SOA系统的扩展能力。 但这不仅仅是技术问 题,需要从企业战略目标的层次上考虑服务的划分,业务人员的参与也是设计出适合企业使用的服务的关键。 具体方法和原则可参见本书第一篇第 3章 节的相关内容。
6”表示生产的月份为6月;后两位“12”表示生产流水号为该产品该月的第12批,每月使用一组流水号,流水号从01开始使用,依次类推。 退货返工产品的批号编制方法 退货返工产品不得改变内包装。 对变更内包装的产品,执行销毁程序。 对变更外包装的退货返工产品,其原产品批号、生产日期、有效期至等内容不得改变。 退货返工产品应做好返工记录,应与正常生产的要求一致。 返工记录的填写及审核
,要进行严肃的批评教 育, 由此发生的一 12 切后果由私自操作者负责。 测量装置的保养细则、保养周期和检定周期。 ,做好记录交设备管理员验收。 ,本单位操作人员配合,设备管理员做好维修记录。 ,使用部门应立即通知设备管理员或单位领导,请修理人员检查排除故障。 当修理人员在排除故障时,操作人员应积极协助修理人员排除故障。 ,部件严重损坏,又无法修复和没有改造价值的,可办理报废手续报请经理批准。
辦法 編號 1 改掛到未使用完畢的 LOT 處 庫房人員按廠商分析報告新進錫膏 LOT 後將錫膏自冷藏包裝中取出並依 FIFO 原則分別將錫膏放置在 (2)~(14) 號碼牌處冷藏保存 SMT 無鉛錫膏管 製造課 記錄 時間,數量及簽名 SMT 無鉛錫膏進出記錄表 理辦法 (K551QW090501) SMT 無鉛錫膏管理 製造課 使用直落式供應器 無輸出 辦法 如附圖 (1)
破损数量,然后将外包装箱封好。 不多于 10 件时,应每件检查;总件数多于 10 件时,抽查 10%,但抽检件数不得少于 10 件。 、贵细药材、毒麻精神类药品、剧毒品等特殊物料逐件检查。 ,按照合同执行。 . 验收记录、验收结论 到货验收检查的结果应详细填写在“到货验收检查记录”,做出验收结论。 5. 物料的入库、请验、取样、检验 . 物料 到货验收检查工作结束后
以积累的生产、检验和质控资料为依据,验证其生产过程及其产品是否能始终如一的符合质量要求。 4.出现以下情况时应进行再验证: A、政府法规要求; B、影响产品质量的主要因素 ,如工艺、质量控制方法、主要原辅料、主要生产设备或生产介质等发生改变时;C、每个验证项目都要制定再验证周期,届时进行再验证; D、再验证采用的方法必须和首次验证时相同,其深度和广度可视情况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