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设备管理体系内容摘要:

办理交接;没有接收人,应交回设备管理部。 设备检修工具(仪器)出入库和库房管理。 参照《设备备品备件管理规范》、《设备备品备件出入库规定》和《设备备品备件库管理规定》执行。 设 备检修工具(仪器)台帐 (见表十九:设备检修工具(仪器)台帐) 设备统计报表管理 设备统计报表管理规定 设备统计报表种类:共 3 种。 即《主要设备技术状况月报表》、《设备台帐增减月报表》、《主要设备故障月报表》。 上报时间:每月 1- 3 日,上报上个月的设备统计报表。 14 上报方式和接收人:电子邮件(邮箱:总部设备管理部指定的 内部邮箱)、 (总部设备管理部指定的 号或接收人),生产总部设备管理部收(指定接收人)。 设备统计报表 有关内容说明: “主要设备”:罐装线的罐装机、灭菌机、均质机、贴(套)标机、贴盖机、喷码机、装箱机、热缩膜机、码垛机,调配系统,吹瓶机,制盖机,吹塑机,空压机组的高压空压机主机、低压空压机主机、冷干机,冰水机组的冰水机主机,冷库设备的制冷机组,锅炉设备的锅炉主机,纯水设备的 RO 机组,其他生产线中的重要设备; “设备台帐增减”:增加的设备,指调入的和自购的设备(不含借入的);减少的设备,指调出的和报废处理的设备(不含借出的); “人为操作故障”:指操作人员操作失误或处理不当,造成的设备故障; 计算方法:设 备完好率=(完好天数 /本月天数) 100%; 设备综合完好率=各台设备完好率之和 /设备台数; 设备利用率=(运行时数 /341) 100%; 设备平均利用率=各台设备利用率之和 /设备台数; 设备故障停机率=〔故障停机时间 /(运行时间+故障停机时间 )〕 100%; 设备平均故障停机率=各台设备故障停机率之和 /设备台数。 报表填报要求和注意事项: 统一使用生产总部设备管理部 制定的电子版表格,不得改变表格格式,不得增减项目和内容; 数据资料统计、收集要准确,表格填写要完整,不得漏项、简化(没有数据可空白); 统计报表必须经过设备管理部经理审核,并报请工厂厂长批准; 报表要按规定时间、规定方式、规定地址、规定接收人上报,不得拖延、变更。 特殊情况,应提前报告确认,才能延长上报时间和变更上报方式; 总部设备管理部将不定期对工厂上报的报表进行评比,并作为工厂设备管理工作考评的一个方面,不按规定执行的,要追究责任。 主要设备技术状况月报表 (见表二十:主要设备技术状况月报表) 设备台帐增减月报表 (见表二一:设备台帐增减月报表) 主要设备故障月报表 (见表二二:主要设备故障月报表) 15 3. 工厂设备维护保养制度 设备日常维护保养 设备日保 保养周期:每班 1 次, 10- 15 分钟。 保养执行人:设备操作工实施,维修工检查。 保养内容:对分管的设备进行一次表面擦拭、一次目视检查和加油润滑,保持设备 整齐、清洁、润滑、安全。 设备周保 保养周期:每周 1 次, 1 个小时。 保养执行人:设备操作工实施,维修工检查。 保养内容:对分管的设备进行清洁维护、加油润滑、紧固、调整、除锈等,使设备清洁、润滑,保持良好的状态。 设备月保 保养周期:每月 1 次, 4 个小时。 保养执行人:设备操作工为主,维修工为辅,设备工程师检查。 保养内容:对分管的设备进行清洁维护、加油润滑、紧固、调整、除锈;对设备汽路、气路 、水路、油路进行检查;清洗规定清洗的部位,疏通油路、管路,更换或清洗油毡、滤油器;对易埙坏部件进行精度检测,解决存在的问题,使设备得到全面的维护,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设备计划检修 设备小修 小修周期:设备工作达到小修时数。 修理执行人:设备维修工为主,操作工为辅,设备工程师帮助并检查。 修理内容:按照《设备使用维护手册》规定的小修内容执行。 主要对设备故障部分进行分解检查和修理,更换或修复磨损件。 设备中修 中修 周期:设备工作达到中修时数。 执行人:设备维修工、设备工程师为主,操作工为辅,设备管理部经理和工厂管理技术人员帮助并检查。 修理内容:按照《设备使用维护手册》规定的中修内容执行。 对设备进行分解检查和修理,更换或修复磨损件;清洗换油;检查测试电路、电机绕组、电器元件是否良好可靠,使设备技术状况全面达到完好标准。 16 设备大修 大修周期:设备工作达到大修时数。 执行人:工厂组织修理小组实施或请承修单位实施。 修理内容:按照《 设备使用维护手册》规定的大修内容执行。 对设备进行全部分解检查和修理,按大修标准更换磨损件;清洗更换管路、油路、滤网、滤芯,更换润滑油、脂;对电器元件、电机进行分解检查、测试、维护、修理;对设备外表进行除锈、板金、防护,全面恢复设备的性能,达到完好标准。 设备巡查点检 设备日查 检查周期:每班 1 次。 执行人:设备操作工、维修工、维修班长和设备工程师。 检查内容: 一级巡查点检:设备操作工,按照《设备日点检表》规定的检查部位 、标准,重点检查所操作的设备润滑、保养、完好、清洁维护、按章操作等情况和设备安全状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处理不了的要逐级上报,并认真填写《设备日点检表》,作好详细记录。 二级巡查点检:设备维修工,按照《设备巡查点检记录表》规定的检查内容、标准,重点检查维修工自己负责检查的部位;检查一级点检人履行点检职责情况;及时处理存在的问题,处理不了的要逐级上报,并认真填写《设备巡查点检记录表》,作好详细记录。 三级巡查点检:设备维修班长和设备工程师,检查一二级点检人员履行点检职责情 况;检查非生产设备状况;及时处理存在的问题,处理不了的要逐级上报,并作好详细记录。 设备周查 检查周期:每周至少 1 次。 执行人:设备工程师、设备管理部经理。 检查内容:重点检查、解决日查反映的问题;检查一二三级点检人员履行点检职责情况;对所有生产和非生产设备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发现并解决存在的问题,解决不了的及时向厂领导汇报,并做好记录。 设备月查 检查周期:每月至少 1 次。 执行人:设备管理部经理、生产部经 理。 检查内容:重点检查、解决点检人员反映的问题;检查各级点检人员履行点检职责情况;对所有生产和非生产设备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发现并解决存在的问题,并做好记录。 17 4. 工厂技术人员队伍建设管理制度 工厂技术人员层次划分 工厂技术人员按照操作、维修、管理三个层次进行划分;操作技术人员层次最低,管理技术人员层次最高,维修技术人员层次次之;工厂技术人员实行分类管理。 操作技术人员:设备中高级操作工。 指工厂从事技术含量较高的设备操作使用 3 年以上,具备相应业务素质的设备操作人员。 应包 括吹瓶机、制盖机、罐装线、调配设备、锅炉设备、水处理设备、空压机、制冷设备等岗位的操作使用人员。 维修技术人员:设备维修工。 指工厂从事设备维修、维修业务的维修人员。 管理技术人员:设备工程师、设备管理部经理、具有技术等级的工厂管理人员。 工厂技术人员业务素质要求 操作技术人员业务素质要求:达到“四会三熟悉”标准,即会操作使用、会外表维护、会日常点检、会排除简单故障,熟悉设备主要技术指标、熟悉设备操作使用规程、熟悉设备安全使用管理规定。 维修技术人员业务素 质要求:除具备操作技术人员的业务素质外,还要达到“三懂两会”标准,即懂设备工作原理、懂设备基本结构、懂设备功能联系,会维修保养、会排除故障。 管理技术人员业务素质要求:除具备维修技术人员的业务素质外,还要达到“三有三能”标准,即有扎实的基础知识、有系统的专业知识、有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能完成设备系统调试、能排除设备复杂故障、能进行设备改造和技术革新。 工厂技术人员管理规定 技术人员的评定 工厂技术人员是工厂设备操作、维修、管理工作的骨干力量,其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工厂的技术水 平、生产能力和企业形象,因此,技术人员确定需要经过严格考评程序,坚持“少而精”、“宁缺勿滥”的原则,保证工厂技术人员队伍良好的整体素质。 按岗位确定。 根据工厂管理人员岗位、设备管理部人员编制、主要设备技术操作岗位和实际需要,进行综合权衡,确定技术人员名额。 既考虑整体结构,又考虑层次结构;既考虑文化素质,又考虑实际工作能力。 每个岗位确定 1- 2 名。 按《集团公司技术职称申报办法》申报。 在 2020 年度申报技术职称获得批准,并享受技术职称补贴的人员,都应属于工厂技术人员范畴。 这部分技 术人员,应按所学专业、按技术特长调整到相应的技术岗位。 技术人员档案卡 (见表二四:工厂技术人员档案卡) 18 技术人员的培训 工厂技术人员的培训,应以在岗学习为主,集中培训为辅,多种渠道并行的方式进行,主要在提高技术人员的实际工作能力方面下功夫。 在岗自学。 工厂技术人员要坚持在岗自学,重点学习设备操作、维护、修理等规程,安全使用管理规定,设备工作原理、结构、联系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年初,每个技术人员都要制定自学计划,报工厂设备管理部审批。 设备管理部定期检查技术人员 的学习进度。 业务帮带。 管理技术人员对维修技术人员、维修技术人员对操作技术人员,在业务技术方面进行对口帮带,重点帮助提高实际工作能力。 举办技术讲座。 工厂设备管理部,结合新设备、新技术,有计划地举办一些技术讲座,组织工厂技术人员进行学习、研究,拓宽技术人员的知识面,提高接收新技术的能力。 集中培训。 生产总部设备管理部,每年举办一些技术培训班,分批分层次对工厂技术人员进行培训,重点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技术人员的考核考评 工厂考评考核。 工厂考评考核,分每月考评和半年考核。 每月考评:结合绩效考核,每月对技术人员进行一次考评,重点考评技术人员的技术业务实绩。 半年考核:每年 4 月、 10 月,对工厂技术人员进行一次考核,采取员工评议、业务知识考试、实际工作能力考查等方式,重点考核技术人员的学习情况和业务能力。 总部抽考。 每年 4 月,在工厂半年考核的基础上,生产总部对工厂技术人员进行抽查考核,采取员工评议、笔试、现场提问、现场操作等方式,重点考核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工作汇报。 维修技术人员和管理技术人员,每年 4 月前,撰写上报 1 篇有一定价值的技术文章,包括专业论文、典型故障分析排除、系统调试方法、设备管理经验等,形式多样,篇幅在 1000- 2020 字左右。 生产总部设备管理部组织评比和汇编。 技术人员的奖惩措施 奖励。 技术能力突出者,经过考核和上级审批,可以提前晋升技术职称等级。 工作实绩、技术革新、设备改造突出者,经申报批准,可以给与专项奖励。 每年 5 月,生产总部对技术人员进行 综合评定,合格者,可晋升一级技术职称等级;工厂半年考核、总部抽考、综合评定,成绩优异者,可越级晋升技术职称等级。 技术文章在评比中,荣获一、二、三等奖者,给与一定的奖励。 19 惩戒。 连续两个月绩效考核不满 80 分者,停发技术职称补贴,直至合格并保持 3 个月; 每年 5 月,生产总部对技术人员进行综合评定,不合格者,不晋升技术职称等级;问题突出者,降低技术职称等级或取消技术职称资格。 因工作失误、违章操作等,造成设备损坏者, 除按章进行赔偿外,应扣发 1- 3 个月技术职称补贴。 不上报技术文章,或敷衍了事者,扣发 1 个月技术职称补贴。 5. 工厂设备安全使用管理制度 设备安全使用管理总则 严格执行国家“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增强法制观念,严格遵守执行党和国家有关安全生产、劳动保护方面的政策法令、法规及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凡不符合安全生产要求的厂房、设施和设备,员工有权向上级报告,遇有严重危及生命安全和设备安全的情况,员工有权拒绝操作并及时报告领导。 工作前必 须按规定穿戴好劳动防护用品。 上班时不准佩带耳环、戒指、项链、指甲套等饰品及非操作用品进入工作场所。 女工须把发辫放入工作帽内,方能进入工作场地和检查操作设备。 所操作的设备,必须随时排除故障隐患。 防护信号、保险装置齐全、灵敏可靠,润滑良好,保证设备安全。 工作中集中精力,坚守岗位,不准擅自把自己的工作交给他人。 调整设备、拆卸防护装置时要先关机停电。 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下班前必须按规定切断电源气源,清理工作场地。 检查、修理机械电气设备时,必须挂停电警告牌,非工作人员严禁合闸。 各种安全防护装置、照明信号、监测仪表、警示标记、防雷装置等不准随意拆除或非法占用。 一切电气机械设备的金属外壳必须有可靠的接地安全措施。 高空作业必须扎好安全带、戴好安全帽,电工必须穿戴绝缘鞋、手套,严禁投掷工具、材料等物资。 对易燃、易爆、易腐蚀、剧毒、放射等物品,必须分类妥善保存,严格管理。 操作使用者必须按规定穿戴好防护用品。 各种消防器材工具,按消防规范放置齐全,不可随便动用。 发生重大事故或恶性未遂事故时要及时挽救,保护现场 并立即报告领导和相关机构。 设备消防安全管理规定 20。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