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士论文-工商管理-民营企业技术创新初探内容摘要:

高学历的人才少;经济发达地区的企业更能吸引和留住人才;大企业对人才更具吸引力。 而民营企业在人才需求方面, %的企业回答最需要专业技术人才, %的企业回答最需要高级管理人才, 的企业回答最需要销售人才, %的企业回答最需要一线岗位人才, %的企业回答最需要财务人才。 这些都表明了人才特别是技术人才的缺乏已成为影响民营企业发展壮大的重要因素。 民营企业融资渠道包括内部融资和外部融资两种,内部融资是将自身利润转化为积累,外部融资是指通过资本市场融资和通过金融中介融资。 从外部融资渠道来看,我国对公司上市实行严格的准入制度,如要求公司连续 3 年赢利,总资产在 5000 万元以上,这对一般规模较小、处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民营企业来说是很难达到的。 而在债权融资方面,我国民营企业尚无发行企业债券融资的先例。 民营企业从金融机构得到的支持也远远 不够。 中央银行每年新增贷款 万亿左右,非国有企业贷款仅占 30%。 另据调查,我国 10家股份制商业银行没有一家对年销售收入 500 万元以下的企业发放贷款,仅广发行在有房产抵押或公司担保前提下对中小企业中个别优秀企业以 “ 个人创业贷款 ” 名义给予少量贷款,数额仅为 1030 万元左右。 在外部融资困难的情况下,民营企业资金来源中自有资金所占比例便显得较高。 据统计,我国目前民营企业注册资本金平均只有 万元,依靠利润留成途径增加的资金与民营企业发展所需全部资金相差甚远,许多民营企业只好借助黑市融资,资金成本负担很重, 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除人才、资金劣势外,民营企业大多属家族企业,其中的大多数企业的治理结构落后,且其信息化程度低及民营经济在政府政策方面的 “ 次国民待遇 ”等原因,使得民营企业在资源上相比较国有或大型企业处于劣势。 (二 )民营中小型企业具有的优势。 从熊彼特开始,经济学界对大、小企业的创新优劣势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分析。 罗斯维尔认为大企业比小企业有更复杂的管理结构及官僚体制,这使得小企业的创新相对而言更具开放性和对市场变化更敏感灵活。 另外,大企业的行政等级制度常会窒息研究人员的创新热情,使得中小企业可以 从其科研人才的溢出中得益。 大企业对研究人员的最好奖励是将其调至管理层,而小企业则将创新视为战略核心。 此外,大企业对小的、不太重要的创新往往不重视,而中小企业则对之充满热情,这也给他们一个机会。 小企业在产业成长的早期、创新和熟练劳动力比较重要的行业以及近似完全竞争的市场中较大企业也具有相对优势。 与国有企业相比,民营经济还有其特有的体制优势。 它是一种全新的运行机制:决策独立自主、经营面向市场、经营与利益挂钩及人才优胜劣汰。 这使得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与市场经济有着天然的联系,具有对市场反应灵敏、科技成果 转化快的优点。 另外,高新技术及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使中小企业面临的市场形势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如产品更新换代速度的加快、投入结构的改变、信息的普及等,这些使得中小企业可以用比以往更少的投入获得更多的技术和信息,从而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小企业的资源劣势,更易于其创新和成长。 现实也充分证实了民营中小企业在创新上的优势。 我国民营中小企业提供了全国约 66%的专利发明、 74%以上的技术创新、 82%以上的新产品开发。 在国家确定的首批 103 家创新型试点企业中,民营科技企业有 77 家,占 75%。 民营企业在 “ 以企业为主体、产学 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 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四、民营企业创新策略 我国地域广阔,不同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及企业拥有的资源、管理水平及创新状况差异很大,在传统和高科技行业都分布着很多民营企业,民营企业应根据自己的特点及发展的不同阶段分别采取相应的创新策略。 (一 )区域创新竞争力的分布及不同区域内企业的创新策略。 争力的基本情况。 据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几年来关于地区科技竞争力调查来看,我国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