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如何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内容摘要:

3 不稳定性和可变性。 人的行为是在社会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 , 因而是可以改变的。 人们也总是在不断总结经验、更新知识 , 改变自己的行为 , 使之适应和促进社会发展 , 从而实现世界的目的。 由于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还未完全定型 , 认知能力还有待提高 , 大学生的情绪活动往往强烈 而不能持久 , 情绪活动随着认知标准的改变而改变。 喜怒哀乐无常、阴晴雾雨变化是大学生情绪常见的现象 , 风平浪静之后可能就是疾风暴雨。 大学生情绪容易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 高兴时忘乎所以 , 看什么都顺眼 , 消沉时心灰意冷 , 看什么都别扭 , 情绪呈现不稳定状态。 4 攻击性。 为情绪化行为支配的大学生忍受挫折的能力相对较低 , 很容易将自己受到挫折后产生的愤怒情绪表现出来 , 甚而转为对他人的进攻。 这种攻击 , 不一定是以身体的力量方式出现 , 也可以语言或表情的方式出现。 表现在具体行为中 , 一是外罚行为 , 以攻击别人来消除自己受挫后的紧张情绪 , 如对别人进行攻击、谩骂 ,甚至寻机报复、行凶杀人等。 二是内罚行为 , 将受挫的原因归于自己 , 自己惩罚自己 , 如自我孤立、逃避现实 , 甚至自寻短见等。 二、 如何进行情绪调节 自我控制。 它是个人对自身的心理和行为的主动掌握 , 是个体自觉地选择目标 , 在没有外界监督的情况下 , 适当地控制、调节自己的行为 , 抑制冲动 , 抵制诱惑 , 坚持不懈地保证目标实现的一种综合能力。 当某些消极情绪被激发起来后 , 有的大学生会哭泣、吼叫、打人、骂人甚至采取一 些极端的行为。 这时就要先冷静下来 , 有意识对自己的情绪进行控制 , 先要仔细考虑采取这种行为的利与弊 , 然后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