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成公共事业管理学复习提要内容摘要:
第三节 我国公共事业组织监督机制 我国公共事业组织监督机制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其应对措施 (一)现状及存在问题 社会腐败对公益 机构的侵蚀:( 1)违规从事营利性商业活动;( 2)财务管理混乱带来的违规和腐败;( 3)公共事业组织的官僚化倾向 “道德滑坡” —— 公共事业组织所面临的道德危机 薄弱的社会监督: (1)“观念缺失” —— 公众监督意识薄弱;( 2)新闻舆论监督的无力;( 3)民间监督和评估组织的缺失 “组织缺位” —— 监督主体多元化与激励不足 “角色冲突” —— 监督主体的身份障碍 “双重俘获” —— 监督疲软的必然结果 市场约束软化 —— 限制竞争的副产品 (二)应对措施 完善我国公共事业组织的组织立法; 减少公共事业组织登记限制,简化登记程序; 加强公共事业组织的日常监督; 明确界定政府监督主体,加强监督力度; 营造竞争环境,促使公共事业组织动作透明化; 建立公共事业组织行业监管,完善自律机制。 第五章 公共事业管理的法律制度 第一节 国外公共事业组织法律制度比较研究 MEA 法:最低限年度支出法,在实行 MEA法的国家和地区,享有所得税免税资格的慈善或公益事业组织必须使用或分配其收入的相当一部分,以达到免税目的。 第二节 我国公共事业组织法律制度概述 一、 1998 年 10 月 25 日发布实施新的《社会团体登 记管理条例》。 1999 年 6 月 28 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并于1999 年 9 月 1 日起施行。 二、我国公共事业组织立法的特点: 归口登记与双重管理体制; 分级管理体制; 限制竞争原则; 年度检查制度; 财务监督; 对公共事业组织的财政优惠。 第三节 事业单位法律制度 一、 1998 年 10 月 25 日,国务院颁布了《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这是我国第一部对事业单位进行全面调整的行政法规。 根据该条例,事业单位的范围包括:教育机构,医疗机构, 科研机构,农业、林业、牧业服务机构,水利管理机构,社会服务机构(公共设施服务,园林绿化、自然保护区管理,环境卫生、市政工程管理,风景名胜区管理,殡葬管理等) „„ 立的条件: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 有与其业务活动相适应的从业人员; 有与其业务活动相适应的经费来源; 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事业单位成立的程序: 审批机关批准成立; 向登记机关申请事业单位法人登记。 第四节 社团的法律制度 一、我国的社会团体行政管理体制通常被称为“分级登记、双重管理”。 社会团体取得财产的主要途径如下: 会员的出资; 捐赠和资助; 开展有偿服务的收入; 经营收入。 社会团体的经费,以及开展章程规定的活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取得的合法收入,必须用于章程规定的业务活动,不得在会员中分配。 社会团体接受捐赠、资助必须根据与捐赠人、资助人约定的期限、方式和合法用途使用。 二、社会团体或者社会团体的有关人员有下列行为的,登记机关可以对其进行行政处罚:申请登记时弄虚作假,骗取登记的;自取得《社会团体法人登记证书》之日起一年内未开展活动的;超出章程规定的宗旨和业务范围进行活动的,等等。 第五节 民办非企业单位法律制度 一、民办非企业单位的财产在支付清算费用和清偿债务后的剩余财产不得分配,必须在业务主管单位和有关部门的指导下,用于发展同类型的民办非企业单位,不得挪作他用。 民办非企业单位不得设立分支机构。 二、民办非企业单位的行政管理体制采取分级登记、双重管理。 三、民办非企业单位具有以下主要的法律特征:以公益为目的;业务是进行社会服务活动;利用非国有资产创办;举办者是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社会力量以及公民个人。 第六节 基金会的法律制度 一、全国性公募基金会的原始基金不低于 800 万元,地方性公募基金会的原始基金不低于 400 万元,非公募基金会的原始基金不低于 200 万元;原始基金必须为到帐货币资金。 二、基金会的含义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以公益为目的;财产来源是多方面的;基金会是非营利性法人。 三、基金会设理事会,理事为 5 人到 25 人,理事任期由章程规定,但每届任期不得超过5 年。 理事任期届满,连选可以连任。 第六章 公共事业管理伦理和公共事业品德 第一节 公共事业伦理 公共事业伦理的构成: 公共事业伦理意识。 公共事业伦理意识包含伦理准则意识、伦理责任意识和伦理目标。 准则意识是公 共事业管理主体的原则立场和根本态度,责任意识是公共事业管理主体如何看待公共事业管理的责、权、利,是公共事业伦理意识的核心。 公共事业伦理实践; 公共事业伦理评价。 政治信念是公共事业伦理评价中最重要的力量,是人们对行政行为进行善恶评价的精神力量。 第二节 公共事业管理伦理建设 一、加强公共事业管理伦理建设的必要性: 公共事业管理者中有滥用权力的可能; 随着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公共事业管理者自律的重要或腐败的危害也相应增长,因而更需要重视加强公共伦理建设; 当前从事公共事业管理的人员就其职业道德素 质而言,还不能与公共事业管理的职业要求完全适应,表现在:( 1)缺乏“服务第一”的观念,表现出比较浓厚的“官本位”意识( 2)尚未确立正确的权利与业务观念( 3)没有按照公共事业所特有的行为规范来开展工作。 二、加强公共。事业单位成公共事业管理学复习提要
相关推荐
一级利润”中心进行独立核算并自负盈亏。 但从实际运作过程中看,事业部的独立核算具有相对性,诸如对资金运作、物资采购、法律咨询、公共关系等业务活动仍需由集团统一管理。 为此,对于事业部财务机构的设置存在一定灵活 性,如何对其进行财务职责定位、权限划分,将会直接影响事业部财务运作的效率及质量,进而影响组建事业部的成效。 (一)事业部财务机构的行政隶属问题 目前事业部财务机构有两种模式
利用 , 一 般不对外开放 ,事业单位在岗人员的档案大多采用 这种管理模式 .该模式具有利于本单位人事档案的收 集和管理 ,便于本单位领导及时利用人事档案 ,有利于 人事档案保密的特点 .在这种模式下 ,档案管理者应着 重做好档案材料的收集管理和利用工作 .鉴于编内人 员档案材料与工龄计算 ,工资调整 ,晋升专业技术职 称 ,退休福利等关系密切 ,齐全完整地收集原始材料 , 认真负责
受其他单位提供的劳务而发生的应付未付款项,应根据供应单位提供的发票账单,借记有关支出(费用)科目,贷记本科目。 ,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单位开出、承兑商业汇票抵冲应付账款时,借记本科目,贷记“应付票据”科目。 第 204 号科目 预收账款 位预收的款 项。 ,借记“银行存款”或“现金”科目,贷记本科目;货物销售实现(劳务兑现)时,借记本科目,贷记有关收入科目。 退回多付的款项
是一项非常系统的工作需要拥有诸多的知识储备才能进行,这就要求档案管理工作者要不断地丰富知识,与时俱进地掌握 各种档案管理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探索档案管理规律,成为高质量的工作人员;三是能力创新,创新能力是企业间竞争的核心力量,创新能力是衡量档案管理工作队伍的重要标准,对于能力的创新需要工作者善于总结经验,不断改进工作方法,从而提高创新能力。 丰富档案管理信息资源 随着社会的发展
访不得少于 3 次。 对下属的不正确行为及费用违纪行为及时回馈给地区经理。 (医院主管 ) 按时完成月医院进销存表以及 MDR 和 CDR 报表和同类产品的调研分析报告。 (医院主管 ) 必须亲自兼做一家以上二级以上医院(含二级医院) (新农合主管 ) 协助郊县代表完成郊县市场的开发,理顺进货渠道,确定锁定的医院、零售药店等,并监督所属 员工完成公司交待的其他工作。 1(社区 O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