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具企业管理金典内容摘要:

所谓以机定产,是指能第三类工序而言。 在这类工序中,其进度和产量完全由该工序的主要设备所决定。 以机定产的含义是:在以设备决定产量的工序中,应进行人员的充分配置,特别是助手、副手、杂工的配置,使材料供应和半成品供应充足,实现设备产量的最大值。 ( 4)实现以机定产的工作程序 ( 5)“以机定产”的注意事项 应根据企业自身实际,决定某项工作应由手工完成还是设备完成。 设备完成的品质比较稳定,生产制造费用下降,但一次性投入大;手工作业的一次性投入较小,但长期费用消耗大,也会使管理费用上升。 “以机定产”应该在各工序平衡的基础上进行,并使前工序生产能力略大于后工序,即: A≥ B≥ C≥ D„„ 机器由人工来操作,即使实现了以机定生产,也同样不能忽视了对人的管理。 设备正常运作。 是实现以机定产的重要基础。 这里所说的“以机定产”是指生产能力以及生产计划的执行情况而言,这与生产计划,以及“订单型生产”、“存货型生产”并不矛盾。 决不是以设备能力,决定生产数量。 决策方案 ( 1)设备决策 进行生产线总体设备配置时,要注意各工序设备产能的均衡性。 必须使设备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 不同的工序、不同的生产要求,应配置不同档次的设备。 应合理的对设备性能进行选择,既要确保产品质量达到设计要求,又要尽量降低设备成本。 遇到可以用设备完成又可以用手工完成的工作,要合理进行选择。 要确保半成品、材料的供应,使设 备不致因此而停顿。 要保证设备耗材、配件、刀具、模具的供应。 要做好设备工作状况记录及产量统计,正确进行绩效评估。 要及时注意,不断调整设备异动:不断地进行完善。 设备不断更新换代,是追求更高“设备生产能力”的必要前提。 ( 2)人员决策 首先确定某项工作是由人工完成,还是由设备完成。 正确进行设备日常工作时间的设定(即一班制或二班制),以提高设备的 利用率。 认真研究人员的充分配置,特别是辅助工与杂工的配置,以确保设备达到最佳运行状态及最高效率。 要不断进行操作人员技能培训,以便有更多更好的机械操作人员,随时进行岗位填充与调整。 应加强管理,使每个员工充分认识自己的责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 实行严格的人员定编,确保人员数量,并防止造成人员浪费。 实行“人员定岗”,明确设备的具体操作要领,设备操作手的工作职责任 务分工,并严格禁止串岗事件的发生。 将设备产量与操作人员工资相结合,并做到奖罚分明。 案例分析 花都某家具厂,是一家集手工操作与机械加工为一体的制造企业。 这一类型的企业,如何设计与估价其生产能力,是较为复杂的,到底企业一个月能够完成多大的产值,过去一直困扰着生产部门的管理人员,因此在承接生产订单的时候,常常对于交货期的估计出现偏差。 曾经在某一个时期,企业对于手工作业较多的砂磨工序大量增加人员,结果生产速度仍然上不去。 后来,经过对各工序生产能力认真考察与评估之后才 发现,真正影响全局进度的,是机加工车间的设备部分,它使得全局生产进度受阻。 针对这一情况,该企业对该车间的生产状况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研究,他们发现,该工序的现有生产量比前工序慢了 30%左右。 该工序每天工作时间 12 个小时,(其它工序均为 8 小时),而设备利用率却只有 45%。 进一步观察又发现,设备利用率低是由于以下原因所造成的: a、半成品的供应不畅,操作人员常常要自己到前工序去拉料; b、人员配置不够充足,主机手稍有休息,比如打水、去洗手间等设备就要停下来; c、没有助手及小工接料,主机手每完成一定数 量的产品之后,都要停下来自己整理刚完成的半成品,而花去不少的时间。 找到了问题的根源,该企业迅速组织改进。 首先,实行“以机定产”,以设备理想产量作为目标。 并进行人员的充分配置,作到“人停机不停”。 其次,实行主机手的人员定岗,将产量与工资挂勾,调动主机手的工作积极性。 最后,充分配备助手、学徒工和杂工,杜绝由主机手拉料、摆料、整理及送料,节省主机手的时间,并使半成品运送顺畅化。 通过以上的工作,该家具厂的生产能力在原有的基础上一下子提高了 55%,使企业的生产运作变化 十分顺畅,利润也大幅度上升。 可见,实现“以机定产”是改变企业被动局面的有效方法。 家具企业的计件工资设计 世界上再好的工资方案 ,也绝不会适合于所有企业 ,只有根据企业自身的需要来制定的工资方案才是最有效、最实用的。 问题引出 家具企业的工资形式大体上可分为两种 :一种是计时工资 ,一种是计件工资 , 二者各有优点和不足。 计时工资 计时工资是以工作的小时数(天数)来衡量工资的多少。 它的优点是容易确定 ,计算简便。 在无法或不宜采取以数量来衡量一个人工作量的工序 ,或工艺不成熟 ,品质 不稳定的工序 ,可以采取计时工资。 不足之处在于不利于更好地调动广大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计件工资 计件工资是以完成工作的数量 (件数 )作为计算工资的标准。 它的优点在于把员工工资与产量结合起来 ,能更好的调动其工作积极性。 不足之处在于会相应增加更多的品质管理投入 ,不宜在品质不稳定的工序使用。 计件工资应该单价合理 ,否则 ,会挫伤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难 点 相对来说 ,有一种普遍的看法 ,计件工资比较好 ,于是便有很多家具厂采用。 殊不知计件工资有着许多应该引起管理者注意的地方 : 计件工资难定 工序工资难以公平、准确地分解 计件工资有时会偏高 不平衡的计件单价会挫伤员工的积极性 偏高的计件单价使员工不愿放手干活做事 ,以便留有余地 ,怕干多了 ,计件单价又会下调。 根源剖析 家具企业计件工资方面出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其主要根源有 : (1) 企业缺少专职的工薪管理与研究人才。 (2) 缺少进行动作研究、作业研究及标准工自设定的工作技巧。 (3) 不了解行业标准 ,闭门造车,想当然办事。 (4) 个别管理人员出于个人私利观念 ,人为将亲属、老乡所在工序的工价升高 ,造成不平衡。 (5) 机械化程度不均衡。 (6) 品质标准要求不统一。 (7) 材料加工的难易不同。 (8) 员工的熟练程度差别过大。 (9) 运作的时机不成熟。 (10) 运作的经验不足。 处理的基本原则 原则一:根据企业实际 ,确定采用计件或是计时工资形式。 原则二:完善作业规范 ,为标准工时的研究打下基础。 原则三:组织由生产、财务、人力资源等各部门组成的专职工作小组 ,专门研究和制定工资方案与工资决策。 原则四:加强小组人员的培训工作 ,提高技术水平 ,使计件工资的测试顺利完成。 原则五:明确工作程序 ,加强测试工作的管理 ,使测试结果更加准确、完整 和合乎实际。 原则六:大力做好新方案的宣传工作 ,使全体员工明确思想 ,统一认识 ,让广大员工了解到新方案所带给每一个人的利益 ,使其深入人心。 要点解读 计件工资的概念 计件工资是以员工完成的工作量为依据的一种计资方式 ,由于工作量的衡量最初是以所完成的件数来计算的 ,因此称为计件工资。 随着现代产业及生产的发展 ,“件”的含义发生了变化 ,可以是以某一工作量为单位 ,以完成某项工作为单 位 ,或是达到某一工作目标为单位进行计件工资的核算。 计件的对象可以是一个人 ,也可以是几个人或者是某一部门、某一团体。 计件工资将生产数量与报酬挂勾 ,能够极大地调动员工的劳动积极性 ,是一种被广为采用的工资形式。 计件工资的几种变形 A 工时计件 是一种以工时方式来衡理工作量的计件方式 ,它把完成某个工作任务定为一个工时。 “工时”可以大于或小于实际工作时间。 工时计件比较容易掌握 ,可根据实际情况 ,临时确定“工时”的工作量。 其优、缺点与计件工资相同。 B 大计件 (承包式 ) 将某项工作任务 (比如产品的油漆、木工 )统一交给某小组去做 ,并确定总工价 ,由小组内部 (管理人员或承包者 )自行分解。 优点是便于操作 ,效率高。 不足之处是内部的分配矛盾会影响到生产进度与产品品质 ,并且要防止只重数量 ,不顾质量的情况发生。 C 底薪+提成 这是一些企业对管理人员所实行的一种工资形式 ,它把工资的一部分与产量利润、挂勾 ,这等于将企业的风险让管理者分担。 优点是剌激管理人员更好地工作;不足之处在于产量与利润并非某个管理人员所能够左右 ,而是由各种综合因素所决定的。 长期达不到理想目标的时候 ,自然 会使管理人员产生消极的情绪 ,发展下去 ,也不利于留住优秀人才。 只适合于劳资双方充分了解 ,具有稳定订单来源时采用。 计件工资的研究方法 (1) 作业研究 作业研究属于工业工程的范畴 ,它通过对工作方式方法的研究来寻找最佳的生产方法和工作方法。 意义: a、完善工作方法 ,促进作业标准化 ,确定标准时间; b、对作业过程、时间、空间以及作业者的作业习惯、工作抽样、基本动作进行分析 ,设计最为合理的作业规范。 研究制程或作业的配置、顺序、分割、合 并是否合适。 检查搬运的路线、方法、次数、负荷是否合适。 检查有无等待现象 ,可否缩短。 考虑是否可同时加工或检验。 研究品质状况及品质成本。 检查报废与返工。 对工作全过程的基本动作进行分类。 找出哪些动作是必要的 ,哪些是应该减少的 ,哪些应该根本不用。 进行最佳动作组合的设计 ,以求达到最经济的原则 ,作业研究为工时研究和提供标准工时奠定了基础。 (2) 工时研究 : 通过作业简化、动作研究、进行作业改善。 对于已经完善的作业 ,进行标准时间的制定。 标准工时 ,是具有一定工作熟练程度的作业人员 ,在既定的作用条件下 ,使用现有的设备 ,按照规范的作业程序与动作要求 ,完成单位工作量所需要的时间。 有一定工作熟练 程度 ,一般指在该岗位有 36 个月的工作经验; 作业条件应该是实际工作现场; 使用机器为正常加工所用的设备。 (3) 标准工时的功能 A、标准工时的确定 ,使绩效考核与计件工资的建立更为公平、合理、准确、可以防止人为因素造成的偏。 B、使生产计划的制定更为精确 ,是计划生产的基础。 C、进行产能分析与预测。 D、为工厂布置提供依据 ,以便进行作业 空间的设定。 E、是进行作业方法比较与作业效率分析的基础。 F、可作为人力、设备增减以及生产线平衡的依据。 (4) 标准工时的构成 标准工时的构成包括实质时间与宽放时间。 A、实质时间 在基本的作业条件下 ,一个作业周期所需要的时间。 B、宽放时间 在持续的作业过程中 ,需要的正常宽松时间。 包括 : 183。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