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训教材第四部分--案例及附录-建筑工程测量内容摘要:
格执行测量规范;遵守先整体后局部的工作程序,先确定平面控制网,后以控制网为依据,进行各局部轴线的定位放线。 ② 必须严格审核测量原始数据的准确性,坚持测量放线与计算工作同步校核的工作方法。 ③ 定位工作执行自检、互检合格后再报检的工作制度。 ④ 测量方法要简捷,仪器使用要熟练,在满足工程需要的前提下,力争做到省工省时省费用。 ⑤ 明确为工程服务,按图施工,质量第一的宗旨。 紧密配合施工,发扬团结协作、实事求是、 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 (四)主要施工测量方法 校核起始依据,建立建筑物控制网 ( 1) 校核起始依据 以高新水准点为基准点,以施工坐标为测设点,用 GPS 定 位测设点。 然后用直角坐标法建立 场区控制 网。 作为建筑物平面控制网。 以高程控制点为依据,作等外附合水准测量,将高程引测至场区内。 平面控制网导线精度不低于 1/10000,高程控制测量闭合差不大于177。 30√L mm ( L 为附合路线长度以 km 计)。 在测设建筑物控制网时,首先要对起始依据进行校核。 根据红线桩及图纸上的建筑物角点坐标,反算出它们之间的相对关系,并进行角度 、距离校测。 校测允许误差:角度为 177。 12 〃;距离相对精度不低于为 1/应用附合水准测量进行校核,高程校测闭合差不大于 177。 10mm√n ( n 为测站数) ( 2) 建立建筑物控制网 建筑物外边 7 米 为 矩形平面控制网(见附图)。 建筑物平面控制网点必须妥善保护。 ( 3) 主轴线的测设 1) 主轴线的选择 该工程的结构主体分为裙房和主楼两部分,裙房为 3 层,主楼为 26 层,中间留有后浇带。 因此,定主轴线时,按流水段的划分将该工程分三部分进行主轴线的控制。 选择 1 轴、2 轴、 5 轴、 7 轴、 8 轴、 9 轴、 14 轴作为 X方向的主轴 线; A 轴、 C轴、 J 轴作为 Y 方向的主轴线。 图 2— 2— 1 2) 主轴线的测设 根据 平面控制网 图纸尺寸 X 轴距 A 轴、 J 轴 10 米处 1 点上架设经纬仪,后视 14 点在此方向上量测出 2 轴、 5 轴、 7 轴、 8 轴、 9 轴、 10 轴 桩点,再后 由 14 轴桩点 扩 7 米定位 Y 图 2— 2— 2 轴 并量测出 A 轴、 C 轴、 J 轴桩点。 测设完的主轴线桩及 控制 桩应用围栏妥善保护,长期保存。 2. 高程控制 利用高程点进行附合测法在场区内布设不少于八个点的水准路线,这些水准点作为结构施工高程传递的依据。 3. 177。 米以下及基础施工测量 该工程的基础底板标高为-。 标高传递采用钢尺配合水准仪进行,并控制挖土深度。 挖土深度要严格控制,不能超挖。 在基础施工时,为监测边坡变形,在边坡上埋设标高监测点,每 10 米埋设一个,随时监测边坡的情况。 清槽后,用经纬仪将 1 B、 G 四条轴线 投测到基坑内,并进行校核,校核合格后,以此放出垫层边界线。 按设计要求,抄测出垫层标高,并钉小木桩。 在垫层砼施工时,拉线控制垫层厚度。 地下部分的轴线投测,采用经纬仪挑直线法进行外控投测。 垫层施工完后,将主轴线投测到垫层上。 先在垫层上对投测的主轴线进行闭合校核,精度不低于 1/8000,测角限差为177。 12 〃。 校核合格后,再进行其它轴线的测设。 并弹出墙、柱边界线。 施测时,要严格校核图纸尺寸、投测的轴线尺寸,以确保投测轴线无误。 地下部分结构施工的高程传递,用钢尺传递和楼梯间水准仪观测互相进行,互为校核。 4. 177。 0. 000 米以上施工测量 1) 轴线竖向传递 本工程的轴线竖向传递采用激光铅直仪内控法。 在首层地面设置投测基点。 在首层地面钢筋绑扎施工时,在欲设置激光投测点的位置预埋 100100mm 铁板,铁板上表面略高于砼上表面。 激光投测点的选择要综合考虑流水段的划分,分别在 2 轴、 5 轴、 7 轴、 8 轴、 9轴、 10 轴 桩点 14 轴西侧; A 轴南侧、 J 轴北侧布设激光投测点。 各点距主轴线距离均为 米。 施工至首层平面时,对各主轴线桩点进行距离、角度校核,校核合格后再进行首层平面放 线。 放线后, 再将各激光投测点测定在预埋铁板上,并再次校核 ,合格后方可进行施工。 每层顶板应在各激光投测点相应的位置上预留 150150mm 的接收孔。 投测时将激光铅直仪置于首层控制点上,在 施工层用有机玻璃板贴纸接收。 每个点的 图 2— 2— 3 投测均要用误差圆取圆心的方法确定投测点。 即:每个点的投测应将仪器分别旋转 90176。 、180176。 、 270176。 、 360176。 投测四个点,这四个点形成的误差圆取其圆心作为投测点。 每层投测完后均要进行闭合校核,确保投测无误,再放 线 其它轴线及墙边线、柱边线。 主楼高 85 米,为保证竖向投测的精度,轴线投测采用两次接力投测。 在十层砼施工前,先在北侧投测点的南侧 500mm 处;南侧投测点的北侧 500mm 处预埋四块铁板。 待地面轴线投测完后,精密校核,合格后将原投测点分别向南和向北移动 500mm,将这四个点作为十层以上轴线投测的起始点。 轴线竖向投测的精度不应低于 1/10000,且每层投测误差不应超过2mm。 2) 高程传递 首层施工完后,将 177。 米的高程抄测在首层柱子上,且至少抄测三处,并对这三处进行附合校核,合格后以此进行标高传递。 177。 米以上标高传递采用钢尺从三个不 同部位向上传递。 每层传递完后,必须在施工层上用水准仪校核。 由于高程超过一整尺,因此,在十层标高投测后,精确校核,合格后,以此作为十以上结构施工高程传递依据。 标高传递误差主楼不应超过 177。 15mm ,裙房不超过 177。 10mm ,且每层标高竖向传递的不应超过 177。 3mm ,超限必须重测。 每层结构施工完后,在每层的柱、墙上抄测出 米线,作为装修施工的标高控制依据。 5. 装修施工测量 在结构施工测量中,按装修工程要求将装饰施工所需要的控制点、线及时弹在墙、板上,作为装饰工程施工的控制依据。 ( 1) 地面面层测量 在四 周墙身与柱身上投测出 100cm 水平线,作为地面面层施工标高控制线。 根据每层结构施工轴线放出各分隔墙线及门窗洞口的位置线。 ( 2) 吊顶和屋面施工测量以 1000m 线为依据,用钢尺量至吊顶设计标高,并在四周墙上弹出水平控制线。 对于装饰物比较复杂的吊顶,应在顶板上弹出十字分格线,十字线应将顶板均匀分格,以此为依据向四周扩展等距方格网来控制装饰物的位置。 屋面测量首先要检查各方向流水实际坡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并实测偏差,在屋面四周弹出水平控制线及各方向流水坡度控制线。 ( 3) 墙面装饰施工测量 内墙面装饰控制线 ,竖直线的精度不应低于 1/3000,水平线精度每 3m 两端高差小于177。 1mm ,同一条水平线的标高允许误差为 177。 3mm。 外墙面装饰用铅直线法在建筑物四周吊出铅直线以控制墙面竖直度、平整度及板块出墙面的位置。 ( 4) 电梯安装测量 在结构施工中,从电梯井底层开始,以结构施工控制线为准,及时测量电梯井净空尺寸,并测定电梯井中心控制线。 测设轨道中心位置,并确定铅垂线,并分别丈量铅垂线间距,其相互偏差(全高)不应超过 1mm。 每层门套两边弹竖直线,并保证电梯门坎与门前地面水平度一致。 ( 5) 玻璃幕墙的安装测量 结构完工后,安装玻璃幕墙时,用铅垂钢丝的测法来控制竖直龙骨的竖直度,幕墙分格轴线的测量放线应以主体结构的测量放线相配合,对其误差应在分段分块内控制、分配、消化,不使其积累。 幕墙与主体连接的预埋件,应按设计要求埋设,其测量放线偏差高差不大于 177。 3mm ,埋件轴线左右与前后偏差不大于 10mm。 6. 放线质量检查工作 每次放线前,均应仔细看图,弄清楚各个轴线之见的关系。 放线时要有工长配合并检查工作。 放线后,质检人员要及时对所放的轴线进行检查。 重要部位要报请监理进行验线,合格后方可施工。 所有验线工作均要有检查记录。 对 验线成果与放线成果之间的误差处理应符合《建筑工程施工测量规程》的规定: ( 1) 当验线成果与放线成果之差小于 1/√2 倍的限差时,放线成果可评为优良; ( 2) 当验线成果与放线成果之差略小于或等于 √2 限差时,对放线工作评为合格(可不必改正放线成果或取两者的平均值); ( 3) 当验线成果与放线成果之差超过 √2 限差时,原则上不予验收,尤其是重要部位,若次要部位可令其局部返工。 7. 精度要求 轴线竖向投测精度不低于 1/10000。 平面放线量距精度不低于 1/8000,标高传递精度主楼、裙房分别不超过 177。 15mm 、 177。 1 0mm。 8. 仪器选用 该工程测量选用 TOPCON 电子全站仪一台, 2级经纬仪两台, DS3 水准仪两台, 50m 钢卷尺两把。 激光铅直仪一台。 9. 测量工作的组织与管理 施工测量管理工作由项目部主任工程师负责,测量技术员负责具体实施,由测量班进行操作。 每次放完线后,由质检人员进行验线。 各级人员均要遵守各自的岗位责任制,互相监督。 案例 三 某居住区 高层公寓北区 D楼、 E 楼、 F 楼施工测量方案 一、 工程概况和编制依据 (一) 工程概况 本工程位于 某 市 某 公园以南,整个拟建工程分别由一幢 20+1 层、一幢 18+1 层、一幢16+1 层,系框剪结构。 本施工段由 D 楼、 E 楼、 F 楼组成,同一个基础,地下室为车库。 建筑高度 D 楼 , E 楼为 , F 楼为。 建筑室内外高差为 300mm,地下一层结构标高比建筑标高低 200mm,其余室内结构标高比建筑标高低。 D 楼、 E 楼、 F 楼地下一层结构标高为 – ~ – ,承台厚度为 1m~ ,底板厚度为 300mm,基础下面为 100mm厚 C15 素混凝土的垫层。 根据设计本工程 177。 相当于绝对标高 ,室外地面标高在绝对标高 处。 由 某 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投资兴建, 某 建筑设计研究总院设计, 某 建设监理有限公司监理,并由 某 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承建。 ( 二 ) 编制依据 《工程测量规范》 GB50026— 93; 《建筑施工测量手册》 2020 年 9 月; 建设单位提供的 控制点成果表 ; 设计施工图,施工总平面布置图。 二、 施工测量要求 测量方法:一级导线测量;三等水准测量 ; 测量仪器:全站仪、 DJ2 经纬仪、 DSZ3 水准仪,钢卷尺、激光铅锤仪 ; 建筑方格网的主要技术要求:测度中误差 5″ ;边长相对中误差 ≤ 1/30000; 测量记录必须原始真实、数字正确 、内容完整、字体工整,测量精度要满足《工程测量规范》( GB5002693)要求,同时根据现行相关的测量规范和有关规程进行精度控制。 三、 施工测量部署 (一) 施工测量人员组成 由于本工程设地下一层结构,加之上部主体结构复杂,经项目研究决拟选派具有丰富测量经验的 某某 为测量组组长,另增设两名测量员配合其搞好本工程的测量工作。 (二) 施工测量组织工作 由项目技术科专业测量人员成立测量小组,根据 某 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提供的坐标点B1( , ) 、 B2( , ) 和水准高程控制点 B3( 绝对标高 米 ) 进行工程定位、建立轴线控制网。 按规定程序检查验收,对施测组全体人员进行详细的图纸交底及方案交底,明确分工 , 所有施测的工作进度及逐日安排,由组长根据项目的总体进度计划进行安排。 (三) 准备工作 全面了解设计意图,认真熟悉与审核图纸。 施测人员通过对总平面图和设计说明的学习,了解工程总体布局、工程特点、周围环境、建筑物的位置及坐标 ; 其次了解现场测量坐标与建筑物的关系,水准点的位置、高程以及首层 177。 的绝对标高。 在了解总图后认真学习建筑施工图,及时校对建 筑物的平面、立面、剖面的尺寸、形状、构造。 它是整个工程放线的依据,在熟悉图纸时,着重掌握轴线的尺寸、层高 ; 对比基础,楼层平面,建筑、结构几者之间轴线的尺寸 ; 查看其相关之间的轴线及标高是否吻合,有无矛盾存在。 测量仪器的选用 测量中所用的仪器和钢尺等器具,根据有关规定,送具有仪器校验资质的检测厂家进行校验,检验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现场测量仪器一览表 序号 器具名称 型号 单位 数量 1 全站仪 STS750 台 1 2 经纬仪 DJ2 台 1 3 经纬仪 DJ6 台 1 4 水准仪 DSZ3 台 3 5 激光垂直仪 台 2 6 激光接受靶 个 2 7 钢 尺 50m 把 5 8 钢 尺 30m 把 3 9 钢 尺 5m 把 15 10 盒 尺 5m 把 2 11 塔 尺 5m 把 3 12 对讲机 个 3 13 墨 斗 只 8 14 线 锤 5kg 5 15 线 锤 2 四、 控制网测。实训教材第四部分--案例及附录-建筑工程测量
相关推荐
实验动物的科学研究、生产和应用。 第五条 市科学技术行政部门主管本市实验动物工作,负责制定实验动 物发展规划,以科技项目经费支持实验动物科学研究。 北京市实验动物管理办公室在市科学技术行政部门的领导下,负责实验动物的日常管理与监督工作。 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各自的职责,做好实验动物有关管理工作。 第六条 本市实行实验动物的质量监督和许可证制度。 实验动物的质量监控,执行国家标准
不符合规范的行为的义务。 三、相关文件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 《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卫生部《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 《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 《生物安全试验室建筑技术规范》 《医学实验室安全要求》 《可感染人类的稿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毒)种或样本运输管理规定》 《人间传染病的病原微生物名录》 《人间传染病的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和实验活动生物安全审批管理办法》
;。 1 分电器式点火系统部件 、光电传感器、磁脉冲传感器 的 分电器总成,点火线圈,点火器,火花塞,高压线,点火开关; 件齐全。 20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实训基地设备基本配置推荐标准 — 35 — 序号 实训类别 主要实训项目 设备名称 设备主要功能(技术参数与要求) 数量 (台/套) 备注 无分电器式点火系统部件 、点火器、火花塞、高压线、点火开关; 件齐全。 20 汽车蓄电池 10
调查小组,负责供应商的调查评核。 2. 2 供应商资讯来源 新供应商资讯来源一般有下列方式: ( 1) 各种采购指南。 ( 2) 新闻传播媒体,如电视、广播、报纸等。 ( 3) 各种产品发表会。 ( 4) 各类产品展示(销)会。 ( 5) 行业协会。 ( 6) 行业或政府之统计调查报告或刊物。 ( 7) 同行或供应商介绍。 ( 8) 公开征询。 ( 9) 供应商主动联络。 ( 10)其他途径。
创新和实践的能力提升。 3)设备的使用率低。 学校对多媒体教学设备的作用不明确,不按有关教育部门的规定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使用也没有计划。 学校对教师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的工作缺乏制度建设、没有考核措施或缺少考核力度,缺少经常性的检查指导。 应用水平不高 一是应用的广度不够。 青年教师应用多,中老年教师应用少; “ 主课 ” 应用多,而音、体、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