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建配论文:强化管理、注重应用、实现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建配管用协调发展内容摘要:

创新和实践的能力提升。 3)设备的使用率低。 学校对多媒体教学设备的作用不明确,不按有关教育部门的规定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使用也没有计划。 学校对教师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的工作缺乏制度建设、没有考核措施或缺少考核力度,缺少经常性的检查指导。 应用水平不高 一是应用的广度不够。 青年教师应用多,中老年教师应用少; “ 主课 ” 应用多,而音、体、美、科学以及课外活动等这些最适宜应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课程中应用少;表演展示性应用多,常规性应用少;强迫性的应用多,自觉应用少;校长信息素养 高、应用能力强的学校应用较好。 二是应用的深度不够。 许多教师应用信息技术只是对教材内容的简单重复、黑板的机械替代,没有将信息技术作为教师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方法、教学模式和学生学习过程、方法的重要手段;单纯的演示性应用多,组织学生开展交互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应用少;课堂教学中应用的多,在教育行政管理、学校管理中应用的少。 以上所述表明,传统的教育装备管理方式已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教育装备管理部门迫切要求以信息化带动现代化,以现代化促进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 这是中 小学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发展面临的 挑战。 为使我们的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管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使现代教育技术装备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并发挥更大的使用效益,使教育技术装备管理开创新局面,必须实现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 实施教育技术装备管理现代化势在必行。 强化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的管理,提高设备效益 近几年来,黄岩区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到 2020 年底,全区中小学拥有计算机 7 017台,生机比为 :1;拥有计算机教室的学校有 53 所,拥有率 %;多媒体设备进普通教室 1 298 间,覆盖率 90%;拥有校园网的学校有 31 所,覆盖率 %。 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工作,建设是前提,配备是条件,管理是手段,使用是目的。 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满足教育教学的需要,为教育教学服务,为师生服务,为不断深化教育改革服务。 发挥设备的效益是其最终目的。 黄岩区以 “ 两率 ”(设备的完好率和使用率)为抓手,加大培训力度,完善管理机制,注重督导评估,强化应用研究,推进管理手段现代化,实现管理工作信息化,促进了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益的提高。 明确管理职责,强化管理意识 管理工作是教育技术装备全部工作的关键,也是教育技 术装备工作的中心内容,更是学校教育教学现代化的重要前提与根本保证。 因此,在教育技术装备的管理上,要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既有统一的管理组织,又有各个使用和维护的管理职责,形成校长主管负责,教务处主抓使用率,总务处保障完好率,教研组具体实施的管理网络。 完善管理机制,提供 “ 两率 ” 保障 把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的完好率和使用率(简称 “ 两率 ” )作为一项日常工作,常抓不懈。 通过完善《计算机教室管理制度》《普通教室多媒体设备管理制度》《校园网管理制度》等制度,装备管理要求 “ 一室一账、一机一号、一机一卡 ” ,做到账与物相符、存放科学、科技资料归档、定期检查、保养维修及时,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切实注重过程管理,要求资料整理及时、完整、规范,抓好使用,坚持做好使用记录,定期检查评比,着力提高使用率。 通过 “ 两率 ”工作的推进,规范装备日常工作的管理要求,发挥装备的效益,使其更好地为学校教学服务,为素质教育服务。 搭建管理平台,提高管理实效性 1)构建基于网络的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管理与维护系统。 针对近年黄岩区中小学校大批量的信息化设备面临陆续过保的情况,结合设备维护工作中的实际需要,尝试实施了 区域性教育信息化设备维护服务外包,构建基于网络平台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管理与维护系统(图 1)。 以教育城域网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