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单位药房及药品零售企业药店的药房药品质量管理文件--各类流程程序内容摘要:

时、完整、逐项填写清楚,不得用铅笔填写、不得撕毁或任意涂改。 确需更改时,应划线后在旁边重写,并由本人签字。 8. 2 签字、盖章须用全名;记录、签字、盖章均应为蓝或黑色。 8. 3《药品(材料)验收记录》应按月归类汇总,装订成册。 8. 4《药品(材料)验收记录》保存 5 年。 药品 (材料 )储存与养护 程序 药品(材料)储存 1. 1 药库保管要熟练掌握贮藏药品(材料)的质量、性能及其储存要求,按规定认真做好药品(材料)储存工作。 1. 2 药品(材料)按温、湿度要求分别储存于相应的库中(冷藏库温度为 2~10℃;阴凉库温度 25℃;相对湿度保持在 45%~75%)。 1. 3 药品(材料)按批号及有效期远近依次堆放。 1. 4 药品与非药品分库存放,中成药与西药、内服药与外用药分区存放,易串味的药品、中药饮片分区存放,原料药、试剂与药品分库存放。 1. 5 麻醉药品、一类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和放射性药品,须专库存放,双人双锁保管,专帐记录;二类精神药品储存在相对独立的区域内,专人保管、专帐记录。 1. 6 危险药品严格分类存放于有专 门设施的仓库,并有消防等安全设施。 1. 7 药品(材料)堆放稳固整齐,严禁倒置。 1. 8 退货药品(材料)和不合格药品(材料)专库存放,并有明显标志。 1. 9 药品(材料)堆放留有一定的间距。 药品与墙、屋顶(房梁)的间距不小于 30cm,与地面的间距不小于 10cm。 1. 10 在库药品(材料)严格实行色标管理。 待验区、退货库区为黄色标志;合格品库区为绿色标志;不合格区为红色标志。 药品(材料)养护 2. 1 药品(材料)保管人员做好库房温、湿度检测与记录,时间为上午 9: 30~10: 00,下午 2: 30~3: 00。 2. 2 依据季节气候的变化按药品对温、湿度的特殊要求,利用仓库现有条件和设备,采取密封、避光、通风、降温、除湿等一系列养护方法,预防药品(材料)发生质量变异。 2. 3 对中药饮片,按其特性,采取干燥等方法进行养护。 2. 4 保管员在库存养护中如发现质量问题,悬挂黄色标志和暂停发货,并尽快通知科主任和质量管理组及时处理。 2. 5 采取的养护措施按规定做好《药品(材料)养护记录》。 2. 6 确定重点养护品种,并按有关规定进行重点养护。 账物管理 在库药品(材料)账坚持日结日清,月查季盘制度,年帐物相符率 100%。 记录要求 4. 1 药品(材料)储存、保管全过程均作出记录。 4. 2 记录按规定及时、完整、逐项填写清楚,不得用铅笔填写,不得撕毁或任意涂改。 确实需要更改的,划线后在旁重写,并在划线处盖本人图章。 4. 3 签字、盖章须用全名;记录、签字、盖章均为蓝或黑色。 4. 4 药品(材料)储存、保管记录保存 5 年。 养护过程中的各种记录保存 3 年。 注意事项 温湿度仪一般宜悬挂在不靠近仓库门窗而空气又能适当流通的地方,不宜悬挂在墙上或墙角处, 并要避免日光直接照射。 其高度以平视为准,一般以 米为宜。 不合格 (或有问题 ) 药品 (材料 )处理程序 不合格药品(材料)的定义 凡药品(材料)质量不符合国家质量标准或有关规定的,均判定为不合格药品(材料),简称不合格品。 不合格品的报告与确认 2. 1 入库验收时发现不合格品的报告与确认 2. 1. 1 在入库质量检查验收时发现的不合格品,应在《药品(材料)验收记录》中记载,不予入库; 2. 2 储存、养护检查中发现的不合格品的报告与确认 2. 2. 1 对库存药 品(材料)储存、养护检查过程中发现的不合格品,应书面向药库主任报告; 2. 2. 2 药库主任接到报告后,应及时进行核查,必要时取样送药品检验机构进行检验,依据检验结果进行质量确认。 2. 3 药房发现不合格品的报告与确认: 2. 3. 1 药房发现的不合格品,包括病人质量投诉,各药房应将具体情况书面记录并向科主任报告; 2. 3. 2 科主任接到不合格品情况报告后,应及时在全院范围内核查同批号的品种分布与使用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经过核查确认是不合格品,及时收回集中封存; 2. 3. 3 经过质量确认后的不合格品, 应当及时移入不合格品库房,并有记录。 不合格品标识与处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