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思想与企业管理内容摘要:

利己不损人。 可见“义”对规范企业行为,提高企业形象攸关重要。 三、以“礼”为基础的经营管理特色 “礼”是儒家伦理道德思想的基本范畴,泛指各类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 相对内在的道德感情和伦理思想的“仁”而言,“礼”是外在的伦理行为与社会制度,它起到调节人际关系,达到社会和谐安宁的作用。 孔子说:“不学礼、无以立”,不懂得“礼”就不懂得协调人际关系的行为规范,就不能立身处世,就不可能获得事业的发展和进步。 中国一向有“礼仪之邦”盛誉,儒家十分重视“礼”在管理活动中的作用,并认为“礼”是管理者修养的标准,治民的标志,治国的依据。 “礼”是外在的道德规范,在现代文明经商的社会里具有更广阔而丰富的内涵。 企业是处于社会中的有机体,它的组成成员是社会中的个人,必须遵循社会的一些公共准则,这样,才能成为“礼仪之企业”。 而作为企业的经营者,应以“礼”来规范其行为准则,这是管理企业的主要依据之一。 竭诚为公众服务,对于市场经济体制中的企业来说,尤为重要。 这是它生存的保障和发展的条件。 因在激烈竞争的环境中,企业只有竭诚为公众服务,采取以礼相待、宾至如归和热情周到的策略,尽力满足顾客的需要,才能够受到消费者的肯定和赞誉,才能增强新老用户的信心,吸引更多的客户。 由此才可维持企业的生存并逐步发展壮大。 “礼”不仅是一种传统的美德,也是企业茁壮成长的必然选择。 一种富有人情味的经营观,一个独到的为消费者设想的见解,一个温情的微笑,无不展现出非凡的魅力。 企业形象并不是空中楼阁,企业形象建立在员工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之上,员工代表企业,员工的形象在某种程度上也代表企业的形象。 礼貌待客、文明经商应是企业每位员工的责任,企业员工言谈谦和可亲,举止端庄,仪表整洁,饱满的精神风貌是政府消费者的“试金石”。 “礼”是企业的无形财富,正因如此,。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