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转窑的工艺技术管理体会内容摘要:

2)分解炉混合室出口温度: 900℃ ; 3) C1 出口废气温度: 350—400℃。 废气处理系统的操作 1)系统投料之前,一般增湿塔不喷水,但出口废气温度应 ≤250℃ ,以免损坏电除尘器的极板和壳体。 2)增湿塔投入运行后,注意塔底窑灰水分,严防湿底。 3)待烧成系统热工制度基本稳定后,电除尘器才能投入运行,并控制电除尘器人口废气 CO 含量在允许范围以内。 4 挂窑皮的影响因素 生料化学成分 所谓挂窑皮就是液相凝固到耐火砖表面的过程。 因此熟料烧成液相量的多少液相粘度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窑皮的形成,而生料化学成分直接影响液相量及其粘度。 以前湿法窑,人们主张挂窑皮期间的生料硅酸率适当偏低一些,而饱和比适当偏高一些。 但对于预分解窑,目前窑头都使用三风道或四风道燃烧器,回转窑正常运行时,一次风量少,二次风温度又很高。 因此煤粉燃烧速度、火焰温度远高于湿法窑。 如果降低硅酸率,液相量相应增加,物料容易烧流,挂上的窑皮不吃火容易脱落。 所以一般都主张挂窑皮的生料应与正常生料成分相同为好。 烧成温度和火焰控制 挂好烧成带窑皮的主要因素除有一定的液相量和液相粘度以外,还要有适当的温度,气流、物料和耐火砖之间要有一定的温差。 一般应控制在正常 生产时的烧成温度。 掌握熟料结粒细小而均齐,不烧大块更不能烧流,严禁跑生料。 升重控制在正常生产指标内。 要保持烧成温度稳定、窑速稳定、火焰形状完整、顺畅。 这样挂出的窑皮厚薄一致、平整、均匀、坚固。 喂料量和窑速 为了使窑皮挂得坚固、均匀、平整,稳定窑内热工制度是先决条件。 挂窑皮期间,稳定的喂料量和稳定的窑速是至关重要的。 喂料量过多或窑速过快,窑内温度就不容易控制,粘挂的窑皮就不平整,不坚固。 所以新窑第一次挂窑皮起始喂料量和窑速最好能控制设计产量的 35%左右。 挂到一定程度以后再视窑皮粘挂情况逐 渐缓慢增加。 挂窑皮期间的喷嘴位置 一般情况下,喷嘴位置应尽量靠前 (往外拉 )一点,同时偏料,火焰宜短不宜长。 这样高温区较集中,高温点靠前,使窑皮由窑前逐渐往窑内推进。 随着生喂料量的逐渐增加,喷嘴要相应往窑内移动。 待窑产量增加到正常情况,喷嘴也随之移到正常生产的位置。 挂窑皮期间切忌火焰太长,否则高温区不集中,窑皮挂得远或前薄后厚,甚至出现前面窑皮尚未挂好,后面已经形成结圈等不利情况。 5 回转窑火焰的调节 目前国内预分解窑大多采用三风道或四风道燃烧器,而火焰形状则是通过内流风和外 流风的合理匹配来进行调整的。 由于预分解窑人窑生料 CaC03 分解率已高达 90%左右,所以一般外流风风速应适当提高,这样可以控制烧成带稍长一点,以利于高硅酸率料子的预烧和细小均齐熟料颗粒的形成。 如需缩短火焰使高温带集中一些或煤质较差,燃烧速度较慢时,则可以适当加大内流风,减少外流风;如果煤质较好或窑皮太薄,窑简体表面温度偏高,需要拉长火焰,则应加大外流风,减少内流风。 但是外流风风量过大时容易造成火焰太长,产生过长的浮窑皮,容易结后圈, 窑尾温度也会超高;内流风风量过大,容易造成火焰粗短、发散,不仅窑皮易被烧蚀,顶火逼烧还容易产生熟料结粒粗大并出现黄心熟料。 目前国内大中型预分解窑生产线大多设有中央控制室。 操作员在中控室操作时主要观察彩色的 CRT 上显示带有当前生产工况数据的模拟流程图。 但火焰颜色,实际烧成温度、窑内结圈和窑皮等情况在电视屏幕上一般看不清楚,所以最好还应该经常到窑头进行现场观察。 在实际操作中,假如发现烧成带物料发粘,带起高度比较高,物料翻滚不灵活,有时出现饼状物料,这说明窑内温度太高了。 这时应适当减少窑头用煤量, 同时适当减少内流风,加大外流风使火焰伸长,缓解窑内太高的温度。 若发现窑内物料带起高度很低并顺着耐火砖表面滑落,物料发散没有粘性,颗粒细小,熟料 fCaO 高,则说明烧成带温度过低,应加大窑头用煤量,同时加大内流风,相应减少外流风,使火焰缩短,烧成带相对集中,提高烧成带温度,使熟料结粒趋于正常。 假如发现烧成带窑简体局部温度过高或窑皮大量脱落,则说明烧成温度不稳定,火焰形状不好,火焰发散冲刷窑皮及火砖。 这时应减少甚至关闭内流风,减少窑头用煤量,加大外流风,使火焰伸长或者移动喷煤管,改变火点位置,重新 补挂窑皮,使烧成状况恢复正常。 总之,窑内火焰温度、火焰形状要勤观察勤调整,以满足实际生产的需要。 6 篦式冷却机的操作和调整 篦式冷却机的操作目标是要提高其冷却效率,降低出冷却机的熟料温度,提高热回收效率和延长篦板的使用寿命。 操作时,可通过调整篦床运行速度,保持篦板上料层厚度,合理调整篦式冷却机的高压、中压风机的风量,以得利于提高二、三次风温度。 当床上料层较厚时,应加快床运行速度,开大高压风机的风门,使进入冷却机的高温熟料始终处于松动状态。 并适当关小中压风机的风门,以减少冷却机的废气量; 当析上料层较薄时,较低的风压就能克服料层阻力而吹透熟料层。 因此,这时可适当减慢床运行速度,关小高压风机风门,适当开大中压风机风门,以利于提高冷却效率。 7 增湿塔的调节和控制 增湿塔的作用是对出预热器的含尘废气进行增湿降温,降低废气中粉尘的比电阻值,提高电除尘器的除尘效率。 对于带五级预热器的系统来说,生产正常操作情况下, C1 出口废气温度为 320~ 350℃ ,出增湿塔气体温度一般控制在 120—150℃ ,这时废气中粉尘的比电阻可降至 1010Ωcm以下。 满足这一要求的单位熟料喷水量为 —。 实际生产操作中,增湿塔的调节和控制,不仅要控制喷水量,还要经常检查喷嘴的雾化情况,这项工作经常被忽视,所以螺旋输送机常被堵死,给操作带来困难。 一般情况下,在窑点火升温或窑停止喂料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