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化学品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培训复习题带答案内容摘要:

消除静电危害最常见的方法。 A 屏蔽; B 接地; C 增湿 1阻火器的原理是阻止火焰的( B )。 A. 扩大 B. 传播 C. 温度 1 静电最为严重的危险是( C)。 A 妨碍生产; B 静电电击; C 引起爆炸和火灾 1根据安全理论进行系统科学地分析,事故的直接 原因是:( A ) A.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 B.情绪不佳,技术不好 9 ,无章可循 1可燃气体、蒸汽和粉尘与空气 (或助燃气体 )的混合物 ,必须在一定范围的浓度内 ,遇到足以起爆的能量才能发生爆炸 ,这个可以爆炸的浓度范围叫做该爆炸物的( A )。 A. 爆炸极限 B. 爆炸浓度极限 C. 爆炸上限 1易燃液体在运输、泵送、灌装时要有良好的 ( A )装置 ,防止静电积聚。 A. 接地 B. 防火 C. 监测 1 电流对人体( A)伤害的危险性最大。 A 心脏; B 头部; C 中枢神经 1 如果触电者伤势严重,呼吸停止或心脏停止跳动,应竭力施行( C)和胸外心脏挤压。 A 按摩; B 点穴; C 人工呼吸 1 任何电气设备在未验明无电之前,一律按( C)处理。 A 无电; B 也许有电; C 有电 静电电压最高可达( B),可现场放电,产生静电火花引起火灾。 A 50V; B 数万 V; C 220V 2 操作人员进行操作、维护、调节、检查的工作位置,距坠落基准面高差超过( C),且有坠落危险的场所,应配置供站立的平台和防坠落的栏杆、 安全盖板、防护板等。 A、 4 米 B、 3 米 C、 2 米 10 2 气瓶发生化学爆炸的主要原因是:( A) A、气瓶中气体发生混装(可燃气体和氧气) B、气瓶充装过量 C、维护不当 2为防止易燃易爆气体危害 ,取样和检测人员必须站在( A )方向操作。 A. 上风 B. 下风 C. 风的左侧 2 氧气瓶及强氧化剂气瓶瓶体及瓶阀处,必须杜绝沾有( A)。 A、油污 B、水珠 C、漆色 2下列 ( B )是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防控的责任主体。 A. 安全监管监察部门 B. 生产经营单位 C. 政府有关部门 2 风险是特定危险事件发生的( B)与后果的结合。 A、必然性 B、可能性 C、危险性 2现代安全管理是以( C )为中心。 B. 安全培训 C. 预防事故 2 风险评价是对系统存在的危险进行定性或定量的分析,得出系统发生危险的可能性及其后果( C)的评价。 . A、完好程序 B、危险程度 C、严重程度 2 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储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 C)的单元。 11 A、大量 B、小量 C、临界量 决定爆炸品具有爆炸性质的主要因素是 ( A )。 A. 爆炸品的化学组成和化学结构 B. 爆炸品密度 C. 爆炸品结晶 3重大危险源控制的目的不仅是预防重大事故的发生,而且要做到一旦发生事故能将事故危害限制到( A)程度。 A、最低 B、中等 C、最高 3 重大危险源的辨识依据是物质的( B)及其数量。 A、爆炸特性 B、危险特性 C、可燃特性 3 企业应对工厂的( B)负责,在对重大危险源进行辨识和评价后,应对每一个重大危险 源制定出一套严格的管理制度,采取技术措施和组织措施对重大危险源进行严格的控制和管理。 A、职工 B、安全生产 C、财产 3 应急救援过程中,救援人员在做好自身防护的基础上,应快速( A),控制事故发展。 A、实施救援 B、全面防护 C、了解事故 3 预案要有实用性,要根据( A)的实际条件制订,使预案便于操作。 A、本单位 B、周边单位 C、其它单位 3三级教育中的“班组安全教育”应由谁来进行 ? ( C ) A.企业安全技术人员 B.教育部门的专业教师 12 C. 班组长会同安全员及带班师傅 3下列( C )电气设备是正常状态下和故障状态下产生的火花或热效应均不能点燃爆炸性混合物的电气设备。 A. 正压型 B. 隔爆型 C. 本质安全型 3 对积聚在事故现场的危险化学品,应及时转移至( A)存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