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项目申报标准文本(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积极性高、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节水潜力大,生态环境脆弱的区域,充分调动人民群 众的生产建设积极性,确保群众在项目建设中,按照 “ 民办公助、先改后建、先建后补、产权明晰 ” 的政策进行集资及投资折劳,保证工程顺利实施。 本次方案的分年度建设任务,均是按照 “ 统筹规划、集中连片、突出重点、分步实施 ” 的原则,优先安排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节水潜力大,生态环境脆弱的区域,优先解决受益区群众生存、生产、生活中最迫切的问题,优先实施农民积极性高,配套主动性强的地方。 ( 6)项目整合能力 近年来,我区建立了以政府投入为主导,农民和其它经济组织自愿投入为补充的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机制。 区政府采取整 合项目,打捆资金的办法,围绕重点建设项目,重点区域实行倾斜投入。 据统计, 20xx— 20xx年重点县项目可整合资金 6435万元,其中主要项目包括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项目、 产田改造 、土地整理、基本口粮田项目等共计 7个,用于整合项目区的 农田水利 建设。 将以上项目进行整合,充分发挥小型农田水利 “ 项目引导、示范带动、典型推动、整体联动 ” 的作用,重点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成为现代灌排渠系、高效节水和雨水集蓄利用示范片,使建设成效倍增。 ( 7)基层水利服务 我区基层水利服务机构 健全, 共有 12个,共有服务人员 47人。 全区为贯彻落实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 以乡镇或小流域为单元,健全基层水利服务机构,强化水资源管理、防汛抗旱、农田水利建设、水利科技推广等公益性职能,按规定核定人员编制,经费纳入区级财政预算 的有关精神,积极推进基层水利服务机构建设工作。 ( 8)管护运行机制完善 根据水利部《小型农村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等要求,在确保工程安全的前提下,坚持责、权、利相统一,实行 “ 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谁负担 ” ,明晰工程产权所有权,落实工程管护责任。 一是对以农户自用为主的小微型工程,实行 “ 自建、自有、自用、自管 ” ,其产权归个人所有,区人民政府核发产权证。 二是对受益农户较多的小型农村水利工程,实行多种形式的用水合作组织管理体制,在政府引导和扶持下,用水户自筹的前提下,组建用水协会进行管理。 用水协会负责水费征收、使用,工程维修等,确保工程发挥效益;国家补助资金所形成的资产划归用水协会所有。 三是对中型、小( 1)型水利工程实行区水务局直管;对小( 2)型水利工程实行水库群或乡镇统管;山坪塘、引水(渠)堰、田间渠系、提灌站等由村、社组建用水协会管理。 四是强化水费征收管理使用,加强用水管理,实行节约用水,确保工程效益正常发挥。 目前,全区重点县规划建设区已成立 40个农民用水户协会,用水户协会管理的灌溉面积达到 ,全部农民用水户协会均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了章程、运行管理制度及办法。 通过建立农民用水户协会,改革水费计收体制,实行按成本价收取水费,推广先进技术,对水利工程产权关系进行改革,使水管单位的所有权、决策权、经营权、管理权等分工和责任划分更加明确。 农民用水户协会参与项目管理, “ 一事一议 ” ,做到农民权利与义务的统一,充分调动了农民参与建设的积极性。 三、 20xx 年建设方案摘要 3 工 程 建 设 具 体 方 案 拟建工程范围与布局 20xx年重点县计划实施 老池 乡 — 复桥 镇 片区 , 涉及 老池乡、复桥镇 以及 仁里 镇、唐家乡 4个乡镇。 其中 专项 资金 项目涉及老池乡和复桥镇 2个乡(镇) 共 20个村, 幅员面积 ,总人口 35984人,农业人口 34184人。 整合资金项目涉及 老池乡、复桥镇、 仁里 镇 及唐家乡 4个乡(镇),幅员面积 ,总人口 42092人,农业人口39987人。 主要建设内容及数量 (1)20xx年计划任务下达后,区上按照建设计划任务及时组织施工,工程进展顺利,工程投资、目标建设任务已圆满完成。 20xx年计划任务下达后,区上按照建设计划任务及时组织施工,工程进展顺利,目前, 工程投资、目标建设任务 已经完成了全部任务的 80%,剩余部分 将于今年春灌前全部完成。 (2)20xx年重点县建设总内容与数量: 完成中型灌区末级渠系及小型灌区渠系新建与整治 (其中:新建渠道 ,整治渠道 ) ,新建管道 ;新建 及整治山坪塘 46口 (新建任务由整合资金完成);整治石河堰 12 处;新建及整治小型 提灌 站 20座(新建任务由整合资金完成);新建蓄水池 64口。 其中: 20xx 年专项项目的内容与数量: 完成中型灌区末级渠系及小型灌区渠系新建与整治 (其中新建渠道 ,整治渠道 );整治山坪塘 24 口,整治石河堰 10处;整治小型 提灌站 9座;新建蓄水池 40口。 20xx 年整合项目的内容与数量: 完成中型灌区末级渠系及小型灌区渠系新建与整治 (新建渠道 ,整治渠道 ) ,新建管道 ;新建及整治山坪塘 22口,整治石河堰 2处;新建及整治小型 提灌站 11座;新建蓄水池 24口。 工程规模与标准 灌溉排水和节水灌溉工程要达 到《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节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技术规范》和《灌溉与排水工程技术管理规程》等规范的要求。 塘坝、泵站除险加固工程:参照《碾压式土石坝施工规范》、《泵站施工规范》、《小型水利水电工程碾压式土石坝设计导则》和有关要求进行。 三、 20xx 年建设方案摘要 4 资 金 筹 措 与 整 合 方 案 资金来源 金 额 备注 一、申请财政补助 2600 800 材料费 660万元; 设备费 80万元; 施工机械费 52万元; 项目管理费 8 万元。 600 / 1200 二、农民群众自筹 802 85 717 三、其他投入 0 合 计 3402 资金整合方案 南北堰灌区节水改造工程 1500 基本口粮田建设项目 78 以工代赈项目资金 33 退耕还林专项后续产业发展项目 130 新农村建设项目 125 农业综开发 水土保持项目元 195 整合资金合 计 2061 三、 20xx 年建设方案摘要 5 工 程 运 行 管 护 机 制 拟新建、改建或配套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产权归属 ( 1)坚持 “ 先改后建 ”。 工程建设前先对小型水利工程进行体制改革,成立用水协会,由民政局登记发证。 跨区域工程由协会负责管理,联户、户办工程由农户自主管理,分类确权后由区政府颁发《产权证》。 ( 2)实行 “ 谁投资、谁受益、谁管护 ” 的建设和管理体制,落实投资与管护主体。 将采取的运行管护方式和管护主体 ( 1)工程竣工验收合格后,建设单位及时与乡镇、村组层层签订管护合同,移交产权 ,明确管护主体,落实管护责任。 ( 2)按照 “ 谁受益、谁负担 ” 的原则确定项目后期管护责任。 对工程规模较大,效益较好的组建独立管理单位,确定法人代表独立行使管理职责;对小微型工程由农户自行管理,从而建立起长效管护机制。 ( 3)引进业主开发利用,采取租赁、承包、股份合作、协会管理等多种形式,把建成后的管理、维护、使用引向深入。 ( 4)采用 “ 政府引导,群众主体,行业主管 ” 的建设管理模式 其它保障工程效益持久发挥的措施 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新闻媒体,大力宣传水利工程管护规定,对破坏水利基础设施行为加大 打击力度,不断提高群众的管护意识。 基层水利服务机构在推进小农水重点县建后管护发挥的 作用 ( 1) 全县 基层水利服务机构情况 全区现有基层水利服务站所 12个,现有专职基层水利服务人员 47人,属财政全额额补贴的事业单位,主要负责全区 12个乡镇区域的抗旱、防汛,除涝,堤防维修加固养护,水田灌溉,农田基本建设和小流域治理等水利水保水产管理工作。 20xx年重点县建设涉及 老池乡、复桥镇 等 2个乡镇均属于远郊乡镇,分别隶属老池乡、复桥镇 2个乡镇水务站管理 , 2个水务站设水利管理人员 4人, 主要负责抗旱、防汛,除涝,堤防维修 加固养护,水田灌溉,农田基本建设和小流域治理等水利水保水产管理工作 ( 2) 在 20xx年专项项目区将 发挥的作用 基础水利服务机构落实了监管职责和人员,建立了基层水利管理制度,壮大了水利队伍,调动了水利工作者的积极性。 逐渐改变重建轻管的现状,下一步将对基层水务员加强管理、培训等,确保水利工程长期发挥效益,为重点县的建设管理、建后管理提供必要的技术力量支持和服务,真正把水利工程建后管护落到实处。 6 预 期 效 益 经济效益 20xx年 项目实施后 :新增灌溉面积 万亩,恢复灌溉面积 ,改善灌溉面积 万亩,新增补灌面积 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 万亩 ,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 ;新增节水能力 778万方,新增供水能力 145万方;新增粮食产量 448万公斤 , 新增经济作物产值 304万元,农民年人均增收 221元。 其中专项项目效益为 :新增灌溉面积 万亩,恢复灌溉面积 万亩,改善灌溉面积 万亩,新增补灌面积 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 万亩;新增节水能力 473万方,新增供水能力 67万方;新增粮食产量 232万公斤,新增经济作物产值 158万元,农民年人均增收 221元。 社会效益; 通过对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能够使水源工程和灌排骨干工程建设充分发挥效益,改善其运行状况;能促进农田灌排体系整体效益的充分发挥,大大提升农业抗灾减灾能力和综合生产能力,降低生产风险和成本、提高土地产出率,增加农民收益,从而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发展奠定基础。 同时,通过农村沟渠河道、塘坝的治理、疏浚,形成通畅、清洁的农村水网,增强水系自净能力、提高防污控污能力,使农村水环境得到涵养,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能够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与灌溉保证率,改善工程条件与水土资 源环境,增强农业抗御旱灾的能力;可扩大有效灌溉面积,恢复已经萎缩的灌溉面积;有利于种植结构调整与复种指数提高,从多方面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从而促进农村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节约水资源,解放农村生产力,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促进对外往来,提高村民文明程度;方便群众生产生活,提高生活质量,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该项目的实施,能够使项目区多年失修的水利设施得到修复,增加蓄水能力,疏通灌溉渠道,提高抗灾能力;可以有效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民生活条件,增加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信心,提高生产效率。 该项目的实施, 能够拉动当地内需,使得当地经济保持稳定较快的增长。 大力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既能大量增加建材消费和大量农民就业机会,有效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又能大大提高农田综合生产能力、夯实农业发展基础,有力推动农村经济较快发展。 生态效益。 通过田间工程建设项目实施,可以改善土壤肥力条件,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 1%,有效控制水土流失和土壤养分的淋溶损失,改善不合理的用肥结构,提高化肥和水资源利用率,肥料利用率提高 3~10。年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项目申报标准文本(编辑修改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