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毒物品管理制度内容摘要:

氰化钠( NaCN)含量( %) ≥ 工艺流程: 液体氰化钠的卸贮、输送和使用的工艺流程按各岗位实际确定。 操作要点及方法: 根据液体氰化钠含量的分析数据,计算折干 100 公斤固体氰化钠的投料量。 二只贮槽 应 **分析浓度和计算用量,抽料时严禁混用,以免影响收率和安全 检查液体氰化钠计量罐各阀位应处关闭和无泄漏状态; 开压力表阀门; 称好液体氰化钠计量罐皮重并记录; 开液体氰化钠贮槽出口阀,准备出料; 开液体氰化钠计量罐真空阀,真空度 ≥; 开液体氰化钠计量罐进料阀; 液体氰化钠计量罐进料至计算要求的总重量后,关进料阀,并记录总重量; 开放空阀,解除真空; 开出料阀,按固体氰化钠溶解后的输送操作方法,将计量后的液体氰化钠用真空方式抽料至氰化钠高位槽; 出料结束,关出料阀; 复核液体氰化钠的进出量,并在记录上签名。 安全和防护: 液体氰化钠的操作,要严格遵守剧毒品管理制度; 操作人员要学习掌握防毒知识和急救知识,一旦发生意外,能准确自救; 防毒工具应 选用 1 型(草绿色滤毒罐)或隔离式防毒面具; 为了防止直接接触氰化钠,操作人员应使用好个人防护用品,如橡胶长手套、防毒口罩、胶靴和专用服装; 污染的衣服、手套、工作场所等应及时用漂白粉溶液消毒和自来水冲洗 计量的磅称应是称量总重的 - 倍,至少每三月校验一次,在使用中应经常检查其灵敏度,以防止计量失误; 液体氰化钠一旦溅入眼睛,可用 %的硫代硫酸钠洗眼; 发生中毒事故,应迅速脱离现场 ,立即就近抢救,救护者必要时应戴好防毒用具。 注意事项: 液体氰化钠库房进出后应关门锁好,以防非岗位人员进出; 非岗位人员未经保卫科批准不得入内; 操作人员上岗时不准进食,不准吸烟; 定期巡回检查液体氰化钠贮槽、地槽、液下泵、阀门等,每班不得少于八次; 及时更换或补加消毒池的漂白粉溶液,使之保持有效消毒处理。 氰化钠设备安全维修 氰化钠贮 槽、管道、阀门、反应釜等设备的维修,车间提出申请,安全部门检查监督,报制造部批准。 管道、阀门、反应釜等设备在维修前必须进行清洗,拆下来的设备要放在处理池里处理,但不准挪作他用。 维修人员、监护人员必须穿戴好防护用品。 维修管道阀门时,先关掉贮槽出口阀门,打开放空阀。 拉真空使管道处的物料拉入高位槽,关掉高位槽阀门,停真空。 打开氰化釜上的阀门,使管道上氰化钠滴漏在氰化釜里,拆阀门时要缓慢,在阀门下面用塑料袋,防止滴漏到地面或反应釜上,塑料袋经处理后烧掉,若有滴漏用次氯酸钠溶液或漂白粉冲洗。 动火、入釜等特殊作业按公司安全管理制度执行。 氰化钠投料员岗位职责 负责进厂氰化钠取样化验,取样时必须 2 名投料员同时在场,监督整个化验分析过程,完毕时在分析报告单签名。 负责把氰化钠从槽缸车里卸至氰化钠贮槽内,卸料前必须先检查地槽及液下泵是否正常,贮槽能否容纳本次所卸氰化钠,如能容时,开好氰化钠贮槽进料许可证后卸车,并做有关记录。 卸完料后,应清理现场,同时负责处理化验室化验后氰化钠样品,消除事故隐患。 必须严格遵守液体氰化钠使用操作规程,并做好原始记录,谁违反规程谁负责。 现场监督氰化岗位操作工进行投料,升温反应,工序结束,在原始记录中签名后方可离开。 每日必须执行巡回检查制度,对氰化钠 贮槽、地槽、液下泵、液位计、计量槽、高位槽等进行检查。 做好巡回记录,如发现液氰输送管道法兰接口处微小渗漏,应及时检查和清理,并投入地槽中,清理时必须 2 人同时在场, 1 人清理或检修, 1 人监护,双人签字记录(整个过程必须穿戴防护专用服装和用具)。 投料室实行双锁, 2 名当班投料员各一把,做到匙不离身,人离门锁,严禁任何人未经保卫科同意进入投料室,投料交班前也应检查门、窗、取样口、放料口是否安全,并做记录。 发现问题及时汇报,及时处理,不能及时处理时,应立即向保卫科,车间领导值 班 ()干部汇报,以防事故发生。 氰化钠投料员巡回检查规定 投料员交接时,必须对投料室的地缸、贮槽、液下泵,高位槽及管道进行检查有无损坏,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同时应检查门、窗、锁是否安全。 每日都要对氰化钠管道,高位槽上的法兰、阀门、容易渗漏的地方进行检查,发现渗漏,必须及时用 漂白粉或次氯酸溶液清洗,清洗时必须二人同时在场,事后双方签字记录。 氰化钠卸料前应先检查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