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客户信用管理的重要性内容摘要:
经贸部通过对全国 24 家建立“科学信用管理模式”的中国外贸企业的调查显示,信用管理制度实施后的第一年,企业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销售费用占销售收入比重就从 14%下降到 9%,赊销额平均上升 13%,坏账率平均下降 个百分点,销售未清账期( dso)平均缩短 37 天,市场占有率不同程度上升,企业现金流量适当,综合经济效益指标平均上升 21%。 同时,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的科学成果,使客户信用数据完整,客户服务质量改善,企业各项财务指标全面高于行业平均水平,企业综合竞争力显著提高。 二、培养企业信用管理人才 企业信用管理是一门非常专业的技术,对信用管理人员,尤其是信用管理经理的要求非常高。 信用管理人员要掌握信用管理、信息、财务、管理、法律、统计、营销、公关等多方面的综合知识,同时实践能力和工作经历也必须出色。 西方有一句话:信用人员是企业内部少数工作责任大于工作权利的人员。 一个好的信用经理,顶得上 100 个追账人员。 因此,企业必须培养自己优秀的信用管理人员。 从 2020 年下半年开始,清华大学、中山大学、上海财经大学、首都经贸大学等高等院校,陆续开设信用课程和专业。 而在辽宁的高等 学府还没有设立信用管理专业或课程,导致企业信用管理专业研究人员缺乏。 而据国家经贸部门统计,鉴于信用管理教育的滞后,在今后 5 年内,我国将至少需要 50 万名信用管理经理, 200 万名信用管理人员,几乎所有企业都将建立起信用管理制度和信用管理部门,需求和供给缺口极大。 因此,在高等院校设 立信用课程和专业,培养信用管理人才已是大势所趋。 为了解决企业信用管理人才缺乏的现状,国家经贸委和外经贸部两个政府管理部门,正在加大力度联合举办高水平的企业信用管理系列培训,邀请国内外知名的信用管理专家,将科学的信用管理理论和具体操作实务推广到企业中去,使企业尽快了解和掌握国际先进的信用管理理念和信用管理操作实务,为中国企业信用管理机制的全面建立奠定坚实的基础。 中国加入 w to 和经济全球化,给国内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然而,近年来世界经济普遍不景气又对我国企业出口造成巨大压力。 现代市场经济是一 种以信用交易为主的信用经济,如何趋利避害,加快建立企业信用管理制度,保持国内企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稳定。 三、客户信用管理的基础是客户信用分析 我们一直非常强调对客户的信息收集、处理和分析,也强调过客户数据库的重要意义。 关于客户的信息,内容非常广泛,针对客户信 用方面的分析,企业要根据自己的企业情况、客户情况、产品情况、市场供求情况等逐步提出一些围绕客户信用的敏感因素,合理地选择评估因素,动态地进行分析。 1、客户信用调查 客户在经营过程中的行为表现总是会通过一些外 现特征体现出来,信用方面也是一样,因此,客户的一般信用表现可以通过一些务实细致的调查反应出来。 信用调查可以 ( 1)通过金融机构(银行)进行调查; ( 2)利用专业资信调查机构进行调查; ( 3)通过客户或行业组织进行调查; ( 4)内部调查; ( 5)业务员与顾客交流沟通。 2、客户信用分析 一般情况下,有。企业客户信用管理的重要性
相关推荐
备、滑轮等 ) 10000 元 、转换、采集费用: 3000 元 、初级背景音乐合成费用: 6000 元 、包装,合成: 7000 元 、特技、调色: 14000 元 、备份,刻录、储存,包装设计( 2套): 2020 元 高 清设备拍摄编辑费用合计: 元
“物联网企业家俱乐部”项目策划书 优势 —— 以 物联中国积攒的专家、教授、企业家为 核心固定客户群,易于实现 各类专家的经济价值 ,有利于提高 物联网企业家 俱乐部 的 专业 性和权威性 ;与俱乐部建造初衷一致,可最大限度地为 物联网各企业家 服务; 服务到位会使各个企业相互带动, 可拓展 俱乐部 客户人群面层,为俱乐部经营培育潜在市场,在未来将要出现的竞争中占领制高点
益比 利息保障倍数 资料来源:刘冀生,《企业经营战略》 1994 年,清华大学出版社, 上述财务五力分析,可将企业财务决算的指标计算结果,用五力指标雷达图的形式表示出来,以反映企业经营实态的全貌,如图 22 所示。 雷达图的中 间圆代表同业指标的平均水平;外圆代表同业水平的 倍(或同业最好水平 );内圆代表同业平均水平的 1/2。 如果某些指标落于中间圆以内,就说明该指标低于同业平均水平
当人们清楚地看到达到变革目标的路径时,才会增强对变革成功的信心,进而支持变革。 为此组织要制定一个行动计划,这个计划应当包括如何帮助企业每个人从自己目前的位置走向目标点的机制,应当涵盖情感、认知及行为等多个维度。 另外,通过设置短期目标可以创造出短期的效果为领导者提供必要的反馈,使他们更清晰地了解变革的实施情况;使参与者得到激励,使旁观者对变革产生信心。 并投入进来
管理信息在企业内部各管理层级之间的有效流通和充 分利用 如果收集到的信息准确性差,容易误导企业的经营活动 如果内部报告未能根据各内部使用单位的需求进行编制,内容不完整,编制不及时 ,就有 可能影响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有序进行 建立内部报告 指标体系 结束 1 审批 收集整理 内外部信息 起草内部报告 细化分解内部 报告控制目标 积极参与 审核 审批 复核内部报告 传递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