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变革管理与创新学习体会内容摘要:
当人们清楚地看到达到变革目标的路径时,才会增强对变革成功的信心,进而支持变革。 为此组织要制定一个行动计划,这个计划应当包括如何帮助企业每个人从自己目前的位置走向目标点的机制,应当涵盖情感、认知及行为等多个维度。 另外,通过设置短期目标可以创造出短期的效果为领导者提供必要的反馈,使他们更清晰地了解变革的实施情况;使参与者得到激励,使旁观者对变革产生信心。 并投入进来;还可以使那些反对者和批评者们暂时缄口不言,甚至改变主意。 (五 )对变革过程进行正确的评估 变革需要测评,没有对于变革 过程与结果的评估就无法更好地实施变革。 在变革过程中,首先要理性地看待“滞后”现象,不要在看到先期结果后就匆匆做出判断。 另外,领导要告诫员工变革活动经常要经过一定的时间才能看到成效。 最后 , 并非所有的评价都会显示有进步,都会让人高兴。 创新就意味着会犯错误,在变革过程中会有很多失败,变革推动者不应忽视或掩盖问题,而应对变革过程和结果反复进行评价,并做出调整。 (六 )提高员工的适应性 《孙子兵法》中曾指出:“上下同欲则胜”。 变革不仅仅是组织管理者的事情,每一位成员都有责任、有义务关心支持组织的变革。 如果员工对变革的 恐惧和忧虑很强,应该提供员工心理咨询治疗以及新环境下所需要 的其他资源 等等。 尽可能地为提高员工适应能力提供便利条件和支持。 (七 )注意变革的策略和艺术 卡纳尔在《组织中的管理变革》中将组织变革过程中其成员的反应分为五个阶段:否认 J刘堂、抗拒阶段、放弃旧习惯阶段、适应阶段、部化阶段。 因此,要使变革顺利进行,管理者必须合理安排变革的时间和进程,要选好时机,把握分寸,循序渐进,配套进行。 在变革前,应详细分析可能发生的各种问题,预先采取防范措施,从而为组织创造最佳的变革环境与变革气氛。 当组织变革的大政 方针决定以后,策略和艺术就成为保证组织变革成功的生命所在。 四 、 企业变革的工具 小结 (一) 企业变革时机 、理念出现型 (二) 企业变革工具。 如命令、武力、施压或威胁等等。 以协调和流程为重,其中包括培训、标准化操作程序和考核体系。 这工具往往是以结果为导向的,而非以过程为导向。 (三) 企业变革的层次 五、 让变革因子扎根企业 —— 案例 如果你认为你的公司需要进行重大变革,那么你还算是在好公司之列。 事实上在这个竞争白热化的时代,全球有 许多公司都在不停地探求公司变革之道。 全球经济放缓,迫使大部分企业不得不控制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加强变革以求提升整体竞争力。 很多企业又回到公司运营的基本面上来。 强生公司( Johnson amp。 Johnson)一直是美国股市的领头羊,它成功的诀窍就在于成功的品牌和市场战略。 惠普和康柏的合并,使两家公司管理层的注意力自然转移到公司结构上来尤其是如何融合两公司的产品和打发多达 5,000多名的富余员工。 很多公司和惠普一样,正面临合并、缩小规模或分权所带来的公司结构变革。 我们采写关 于索尼和国信华凌的案例就在于告诉中国致力于变革的企业如何有效地将变革编织进企业文化之中,让变革的种子在。企业变革管理与创新学习体会
本资源仅提供20页预览,下载后可查看全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相关推荐
企业客户信用管理的重要性
经贸部通过对全国 24 家建立“科学信用管理模式”的中国外贸企业的调查显示,信用管理制度实施后的第一年,企业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销售费用占销售收入比重就从 14%下降到 9%,赊销额平均上升 13%,坏账率平均下降 个百分点,销售未清账期( dso)平均缩短 37 天,市场占有率不同程度上升,企业现金流量适当,综合经济效益指标平均上升 21%。 同时,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的科学成果
企业宣传片拍摄合同范本
备、滑轮等 ) 10000 元 、转换、采集费用: 3000 元 、初级背景音乐合成费用: 6000 元 、包装,合成: 7000 元 、特技、调色: 14000 元 、备份,刻录、储存,包装设计( 2套): 2020 元 高 清设备拍摄编辑费用合计: 元
企业家俱乐部项目策划书
“物联网企业家俱乐部”项目策划书 优势 —— 以 物联中国积攒的专家、教授、企业家为 核心固定客户群,易于实现 各类专家的经济价值 ,有利于提高 物联网企业家 俱乐部 的 专业 性和权威性 ;与俱乐部建造初衷一致,可最大限度地为 物联网各企业家 服务; 服务到位会使各个企业相互带动, 可拓展 俱乐部 客户人群面层,为俱乐部经营培育潜在市场,在未来将要出现的竞争中占领制高点
企业内部控制流程——合同管理
管理信息在企业内部各管理层级之间的有效流通和充 分利用 如果收集到的信息准确性差,容易误导企业的经营活动 如果内部报告未能根据各内部使用单位的需求进行编制,内容不完整,编制不及时 ,就有 可能影响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有序进行 建立内部报告 指标体系 结束 1 审批 收集整理 内外部信息 起草内部报告 细化分解内部 报告控制目标 积极参与 审核 审批 复核内部报告 传递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