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分析内容摘要:

眼,往来的账户也没有纪实,企业中的资产转换为固定资产以后与实际的项目使用还存在时间差,固定资产的数据不能及时地核算,账 物脱节的现象屡见不鲜。 (3)账实不符。 固定资产的依据是工程项目的卡片管理,卡片中没有实际记录实物的价值明细与资产的数据,企业的会计账簿不能实际地反映固定资产的使用及增减变化状况,没有办法对固定资产的实物进行真实地核对,对固定 资产实物的控制比较欠缺。 (四) 中小 企业 固定资产的利用效率较低 不少 中小企业 对闲置的固定资产不重视,没有派专人复杂管理,不能够及时地对闲置的固定资产进行处理或者调剂使用。 而且闲置的设备等固定资产没有专人保养维护,导致部分还有使用价值、有处理价值以及可以调剂使用的固定资产变成了报废资产,给企业或单位带来了较大的经济损失。 另外,部分固定资产的损坏之后维修不及时,人为地造成了资产闲置。 部分企业固定资产采购、验收、核算、使用保管、维修、调拔、处置、清查等核算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流程不规范、考核奖惩制度不够完善或不 兑现。 部分固定资产并未进行使用登记和及时交接,因而存在着少数便于携带的公用数码相机、摄像机、笔记本电脑等固定资产被个人无偿占有的现象,出现了重固定资产购置,轻购后日常管理的现象。 进而导致目前企业固定资产的闲置浪费、使用效率不高、个别甚至为私人侵占。 形成了不符合常规的怪现象,出现资源的短缺与闲置并存,资金的紧张困难与低效使用同时存在。 (五 )内部审计机制不健全,监督力度不够 企业通过其有效的监督检查,可以帮助有关部门采取适当的纠正措施,完善内部政策或执行政策的程序,促进企业内部各项管理制度更为有效地运中小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分析 8 行,保障 企业经营管理目标的实现。 然而,目前较多企业对内部审计重视不够。 如内部审计机构不够健全,审计机构独立性依法审计的执行力度不够,审计人员业务水平较低,未能适应现代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所以固定资产内部审计监督力度无从保证。 三、 中小企业固定资产管理 中存在的 问题 的原因 分析 针对中小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相关问题,个人经过查阅大量资料,作出了以下几点分析: (一) 中小企业对固定资产 管理 的 观念淡薄 现在一些中小企业领导重视的只是企业直接的效益,其考核指标主要有:利润总额 主营业务收入资产总额资产负债率净 资产收益率等 , 一 直以来公司中小企业管理者一般比较注重企业的可控成本费用、生产销售、经营利润及固定资产投资等方面的管理,对企业的经济效益、生产成本、经营管理和固定资产的投资方向等很重视,但是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方面却不加关注,而很少将固定资产管理纳入经营层的考核范围 , 对固定资产更重要的要求是使用价 值上的,即只要设备能够安全地进行生产,而忽视对固定资产经济价值的管理。 在实际的经济管理中,会出现轻管理、重置办的现象,对企业的固定资产也可以说是现有资产的缺乏重视和有效的管理,出于功利性一般不屑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与控制,从而导致了企业 固定资产资产管理的力度不够。 尤其对固定资产的岗位责任不明确,使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交叉重复,在遇到问题时各部门相互推诿。 而财务部门则只负责固定资产的财务核算,没有行之有效的管理手段和实施办法,资产使用部门的管理制度和财产登记不全。 ( 二)中小 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不健全 中小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之所以混乱,主要是因为 中小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 ,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固定资产内部调拨制度不健全 公司内部资产调拨无序,调拨程序不完善。 对固定资产流动管理,尤其是电脑设备流动管理不到位,制度不完善,造成管理混乱。 固定资产处置制度不健全,程序 不规范。 资产调拨、报废未按有关规定程序办理报批手续,仅凭企业领导意愿随意处置,造成资产流失情况严重。 资产清查制度不健全。 资产长期 不盘点,以至于部分固定资产已长期不存在,企业领导却一无所知,或即使知道也不愿意加以处理,形成长期挂账。 平顶山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9 审批制度不健全,资产管理部门 未对资产处置权限、条件等予以明确 造成部分资产长期无法处理。 固定资产的监督惩罚制度不健 全。 由于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分工不够明确导致资产管理责任不到位,平时资产的流向无人监督,遇 到问题互相推诿。 对违反固定资产管理规定的各种行为没有建立有效的惩处机制,没有把固定资产管理同个人业绩考核有机结合起来,造成资产管理松懈甚至失控 (三) 固定资产账务管理 不 规范 有些 中小 企业对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建设不规范、日常管理基础工作薄弱,长期未对固定资产进行清查、盘点,最终导致家底不清、账物不符、账账不符,造成固定资产记录不清,无法彻底清查固定资产数量,为固定资产的流失开了方便之门。 另一方面固定资产账簿设置不 健全,企业只设置了固定资产总账和明细账,但没有实物管理账,致使一 些净值为零但仍有使用价值,仍在继续使 用中的资产没有纳入账内管理。 有些企业购入、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应入账未入账,变买或报废的资产应核销未核销。 有一部分 中小 企业购买、建造的办公楼已使用多年,一直未入账或仍挂在“在建工程”账户中。 有一些 中小 企业出租部分办公用房,收入未全部进账,直接抵顶了账外的单位招费、福利费支出,财会部门对本单位租赁固定资产租金收入经济业务没有任何记录,会计监督失控。 甚至还有单位一部分固定资产长期在 账 外出租、出借,其收入极易形成“小金库”,容易诱发腐败行为。 ( 四 ) 固定资产 的分配不当 中小 企业的固定资产的分配不当, 从而导致中小企业 固定资产的利用效率较低, 资产浪费和闲置的现象比较严重企业内部的办公设备、办公用房及办公家具等在不同的部门及不同的职员使用上的配置无法做到统一,贫富分配不均衡;企业的闲置资产没有人打理和管理,没有及时地进行处置或者使用,企业闲置资产中有很多是可以再利用的资产,有可利用的价值,也可以再重新对闲置资产进行调配,但是因为企业对闲置资产的重视度不够,导致企业闲置资产不断地增多,而且无人管理,致使闲置资产浪费现象比较严重,一些还可以使用的资产因为维修和管理人员没有及时的处理,也变成了闲置资产,造成闲置资产的浪费。 (五) 对内部审计的认识不足 不少中小企业对固定资产的背部审计认识不足,认为对中小企业来说,内部审计是可有可无的工作,从而放弃这方面的建设,导致了一系列问题的中小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分析 10 出现,不仅增加了固定资产内部审计的难度,也是企业不能通过内部审计,监督企业固定资产的运用情况,提高企业的资产风险管理 能力。 四、 中小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优化 如何优化中小企业 固定资产管理 , 提高其使用效率 ,是完善企业生产经营制度 ,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 针对这一问题,笔者提出以下观点: 树立正确的管理理念 ,提高相关人员的责任意识 固定资产管理长期 以来都是财务管理中较为薄弱、容易忽视的地方。 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要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就应加大力度宣传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让大家充分认识到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必要性,以及违法违纪的危害性,从而提高大家遵纪守法的自觉性,最终在企业内部从上到下都树立起正确的管理理念。 ① ,根据企业的财务能力、设备保管和使用等实际情况出发,对企业的财务记录、监督和内审等进行设计,并按照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 ② ,企业需要培养一批拥有丰富的固定资产管理专业知识的人员。 随着科技进步,固定资产中的专业设备数量越来越多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企业的资产管理人员就需要具备较强的专业识别和判断能力,才能做好固定资产的核算与管理工作。 同时,为了提高企业财务人员的业务能力,企业还要加强对他们的专业培训。 ③ ,企业还可以设立专门的独立机构负责固定资产的管理,再选用适合的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用电脑对固定资产的相关数进行统一的管理,从而将固定资产的购建、决算、处置、报废等各项业务全面系统地加以反映。 加强领导,提高认识,中小企业要把固定资产管理作为一项重要的内容列入工作目标,在资产管理方面实行单位领导全面负责制,分管领导主要负责制,领导要亲自 抓,从决策层面做好规划 预算,加强内控管理,以达到固定资产增效增值的目标各部门要进行全面彻底的清产核资,摸清家底,要把固定资产清查工作作为日常工作抓紧抓好固定资产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管理的任何疏漏都会导致管理链条的松动,需要各部门和全体员工的共同参与和配合,企业应经常组织学习固定资产管理的相关文件规定,宣传政策法规,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局面将固定资产的安全运行保值增值效益 等指标列入工作考核内容,通过从上到下层层考核, 使资产管理逐步走向制度化和规范化。 平顶山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11 中小企业的工作人员需要从各个方面提高固定资 产管理的责任意识,至于这样,才能在工作中认真执行固定资产管理工作, 提高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质量 ①、 增强 中小 企业负责人的固定资产管理意识 《会计法》规定:“负责人对本企业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 ”因此,必须认真执行好《会计法》,使 中小 企业主要负责人真正承担起资产管理的责任,这是解决企业固定资产管理薄弱的关键所在。 中小企业负责人应该重视资产管理,设有专职固定资产管理人员。 杜绝思想意识上的“重进轻管”、“重资金、轻实物”。 ② 、 增强各级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 由于职责不明,有些中小企业在出借出租固定资 产时没有明确的手续,致使固定资产流失;有的固定资产长期使用早该报废,没有及时做报废手续,账面上仍大量的反映;房屋改造、修建应增强建筑物面积和金额。 由于疏忽没有及时增强等。 企业财务内控机制不健全、制度执行不力,不能定期清查、盘点,造成企业“家底”不清。 ③ 、 增强设备使用人员和维修人员的责任心 固定资产管理是实物形态的管理。 生产设备作为企业固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使用寿命包括有物资寿命、技术寿命、经济寿命。 物质寿命的长短主要取决于设备的自身质量及运行过程中的使用、保养和正常维护情况。 首先,要注重日常维护,延长 其物质寿命。 否则,会使之提早报废,造成固定资产损失,给企业增强了支出,减少了固定资产总值。 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出现了技术上更先进、经济上更合理、更好的生产设备,从而造成原有设备的贬值。 一些设备虽然能继续使用,但影响了成品的质量。 经济寿命是从经济效益角度看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