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生产3千吨汽车车身大中型冷冲模具生产线项目项目立项申报建议书内容摘要:

,可以说是已经到了开始广泛应用阶段。 把模具设计中大量的经验、标准和规范与 CAD/CAM 技术系统融为一体的智能化和自动化的全方位 (从数据到产品 )模具设计和加工的解决方案的有关软件也已开始被应用 ,并有效地提高了模具质量和缩短了模具生产周期。 前不久 ,一批留学美国和加拿大并在美国汽车模具行业从业多年的技术人员在重庆组建了 DSI 数码模系统 (重庆 )有限公司 ,创建和应用了数码模技术。 这项技术依靠先进模具与冲压工艺的设计和模拟技术相结合的模具专家系统 ,将推进国内传统的制模方式向计算机技术为支撑的模具工程方向转变的进程 ,对缩短模具生产周期及降低成本 ,将起到很好的作用。 也有一些企业已实现了 CAD/CAE/CAPP/CAM一体化 ,从而提升了企业的综合水平。 其他如测量技术、表面涂镀技术、综合检具工装、标准化应用以及快速成型技术与快速经济模具的成功结合等 ,近年来也取得了不少进步。 一些骨干企业以及外资企业在国内设立了一些独资或合资的汽车覆盖件模具的设计与研发中心 ,有些企业还与国外有关公司进行合作开发和合作设计 ,这也为行业的技术进步创造了有利条件。 3 模具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由于装备水平和设计加工技术的提高 ,再加上人员 素质的提高及一些新技术的应用 ,近年来 ,国产汽车覆盖件模具水平也随之有了很大提高。 模具水平的提高是多方面的 ,体现在模具生产的全过程。 过去不能生产的模具现在能够生产了 ,这更体现了水平的提高。 现在 ,包括高难度整体侧围和翼子板在内的中档轿车全部覆盖件模具国内已能生产。 为合资企业国外车型配套的模具和一些出口模具 ,也可以通过国外 (如日本、德国 )公司的标准验收。 国内一些骨干企业已实现了从局部零部件、中低档轿车模具过度到整车零部件、中高档轿车模具产出的能力。 与自动化压机配套的大型连续模和多工位级进模现在国内也已有 了较高水平的产品。 国内高端模具水平与国外的差距正在缩小。 中高档轿车模具全部依靠进口的现象正在逐渐得到改变。 近年来用于自动化生产线生产的覆盖件模具和大型多工位自动化模具的出现也说明了模具技术质量等综合水平和实力的进步。 由于 CAD/CAE 技术的普及和运用积累 ,国内有些企业在 DL 图设计冲压工艺分析方面已接近国外水平。 标准化结构、标准件、曲型性结构的运用及其在此基础上的灵活处理 ,已使模具结构复合程度高、结构布局合理、使用可靠得到满足。 有些单位随着高性能加工设备的使用和 CAM 技术的成熟 ,还建立了相应的知识库 、刀具库、主轴头库等 ,可实现虚拟加工以检查干涉。 有些企业还自主开发了可以避免过切的软件 ,应用后可完全防止数控机床的过切。 精密加工、多轴联动加工、倾角加工方法的运用 ,实现了模具制造质量的提高。 实型铸造技术的进步为模具提供了更好的铸件毛坯。 多品种、高质量的标准件为模具标准化提供了条件 ,使模具生产周期大为缩短 ,同时还降低了成本。 2020 年 ,德国大众本部、大众中国、一汽大众和上海大众对中国的模具供给商做市场评定 ,认为一汽模具制造有限公司等企业已完全具备了为大众集团提供轿车外覆盖件模具能力 ,这也充分说明了近年来我国汽 车覆盖件模具水平的提高。 继 2020 年和 2020 年“井喷”式的发展之后 ,2020 年 ,中国的汽车工业仍旧获得了产量增幅 %,销售增幅 %的高速发展 ,汽车总产量已超过 507万辆。 除了产值产量高速发展之外 ,近年来汽车车型发展速度也很快。 据不完全统计 ,单是轿车一项 ,目前已有 40 多个品牌 ,200 多个车型。 2020 年上市的新车就有 40 款左右。 无论是产量还是车型 ,现在都已远远突破了原来的汽车行业“十五”规划。 在这样一个新形势下 ,汽车覆盖件模具市场就有了相应的快速发展 ,同样是远远突破了“十五”规划的设想。 按“十五”模具行业发展规划 ,模具产值“十五”期间平均年增长率为 12%,至 2020 年时将达到 490 亿元左右。 实际上现在的情况是“十五”前四年平均年增长率已达 %,2020 年模具产值已达 530 多亿元 ,比原“十五”规划的 2020 年目标还多出 40 多亿元。 其中汽车覆盖件模具的年均增幅还要高于行业总水平 ,估计平均增长率会接近 20%。 4 近年来汽车覆盖件模具生产能力发展很快由于汽车覆盖件模具市场需求旺盛 ,因此许多企业加大了技术改造力度 ,一些新建企业也快速发展 ,使汽车覆盖件模具的生产能力大为提高。 经过技术改造 ,原来行 业中公认的四大模具厂 (一汽模具制造有限公司、东风汽车模具有限公司、 天津汽车模具有限公司、四川成飞集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都已有了生产大中型汽车覆盖件模具 200 万左右工时的能力 ,模具年产值都超过1 亿元 ,有的还超过了 2 亿元。 这与 2020 年时相比 ,能力已增加一倍以上。 除此 4家外 ,近年来新涌现了一批年产模具可以超过或接近 1 亿元的企业。 例如福臻实业公司、普什模具有限公司、北京比亚迪模具有限公司、哈尔滨哈飞汽车模具制造有限公司 ,跃进汽车集团南京模具装备有限公司、上海千缘汽车车身模具有限公司、河北兴林车身制造集团有限公司和潍坊模具厂等。 此外具有年产 5000 万元左右汽车覆盖件模具能力的企业 全国还约有 10 多家。 这 20 多家的汽车覆盖件模具生产企业是目前的主力 ,总能力已有 20 亿元左右。 再加上其他一些小企业 ,估计全国目前已有 30 亿元左右的汽车覆盖件模具生产能力。 从近年来发展情况看 ,民营企业发展很快 ,外资企业也开始进入中国 ,其中日资和台资最为活跃。 现在生产汽车覆盖件模具的企业越来越多了 ,光是在 2020年 5月第十届国际模具技术和设备展览会上参展的厂家就有 40 多家。 估计目前全国已有百家以上了。 例如 ,被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授予“汽车模具之乡”的河北省泊头市已有 20 家生产汽车覆盖件模具的企业 ,2020 年销售额已 达 4 亿元。 上海目前也已集中了 10 家左右的汽车覆盖件模具生产企业 ,总能力也有 3 亿元左右。 比亚 ?、长城、瑞风、屹丰、华庄、千缘等一大批民营汽车模具生产企业由于投资力度大、起点高、服务对象明确 ,已成为异军突起的生力军。 由日本丰田汽车与中国一汽合资成立的丰田一汽 (天津 )模具有限公司已正式开业 ,将很快形成 3 个车型模具的生产能力。 由日本本田商事株式会社投资兴建的烟台骏辉模具有限公司也将很快形成较大能力。 日资、合资等独资和合资的汽车模具生产企业 ,由于其资本雄厚、技术先进、管理成熟 ,又与海外模具客户有渊源的关系 ,并带来了大 批的经营、技术和管理人才 ,因此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形成生产和经营能力。 除了各个企业自行发展生产能力之外 ,企业之间联合、协调与协作能力近年来也有较大提高 ,某些地区已形成了汽车覆盖件模具集聚生产基地的雏形 ,这些集聚生产基地都形成了汽车模具企业群和专业配合密切的供应链。 这些都对能力发挥有很大帮助。 除了上海和河北省泊头市各有不少汽车覆盖件模具生产企业集中在一起之外 ,湖北省十堰市、天津市及周边地区、哈尔滨、成都等地都相对集中了一批汽车覆盖件模具生产企业 ,并已形成了一些协作关系 ,从而提高了整体能力。 随着一些模具“龙头”企业 规模的扩大和组织、协调能力及技术实力的增强 ,单个模具企业承接整车模具的能力已形成 ,甚至一年内可承接多个车型的整车模具。 与此同时 ,行业中已初步形成了企业专业化分工和集团化经营 ,从而增强了模具企业的整体实力。 5 近年来汽车覆盖件模具的技术进步成效显着在汽车产量和车型近年来快速发展的同时 ,汽车价格一年比一年降低 ,有些车型甚至一年降价多次。 汽车降价的结果就迫使汽车生产厂要降低成本 ,从而也对模具提出了降价要求。 对此 ,许多模具厂认为这对模具厂不利 ,但也有一些模具厂认为这是利好消息。 这怎麽理解 ?这是因为汽车厂要降低模具价格 ,当然包括进口和国产都在内的所有模具 ,而现在国内模具价格与国外相比要低得多 ,因此 ,汽车厂会在降低模具采购成本的要求下把一部分模具从国外采购转为国内采购 ,这样一来 ,不但模具厂订单会增加 ,而且这部分模具价格会比较好。 这就是利好的理由。 不管是接受原来要进口而转为国内采购的模具还是接受原来就是国产而现在要求降价的模具的订单 ,都要求模具生产企业在管理和技术等方面取得进步才能胜任。 这就迫使模具企业积极采用新技术 ,努力改善企业管理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核心竞争力。 向技术要效率 ,向管理要效益 ,已成为许多模具厂不断发展的主要 方法。 目前 ,中国的汽车模具企业在规模、计算机应用、数控加工机床、调试设备等主要硬件上与国际水平差距正在快速缩小 ,甚至有一批企业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技术进步明显。 ? 6 进一步发展的展望随着我国汽车工业和模具工业近年来的快速发展 ,汽车覆盖件模具在我国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虽然在生产能力、技术进步和模具水平等方面都已有了很大提高 ,但与国外先进水平和国内市场需求相比 ,仍旧还有很大差距。 现在 ,我国每年还要进口 3~5 亿美元的汽车覆盖件模具以满足市场需求。 中国的汽车覆盖件模具生产企业在软件和基础环境上 ,如模具材料、标准件供 应、加工精度、设计水平、产品检测等方面差距仍旧很大。 特别是模具的核心技术 ??冲压工艺和人的经验上存在更明显的差距。 但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