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阴县前山沟小流域综合治理初步设计20xx年(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石灰、二叠系砂页岩区 马营乡、玉井镇 318 13001700 黄花梁玄武岩区 黄花梁山区 19 1050 以上 黄土丘陵区 洪涛山前缘 118 12501500 山前倾斜平原区 洪涛山前倾斜平原区 北周庄镇、岱岳乡、 安荣乡部分 168 10501250 恒山前冲洪积平原区 恒山北麓 185 10501250 冲积平原区 盆地中心桑干河、 黄水河两侧 496 10031050 水资源 14 山阴县水源较丰富,但分布不均匀,平川区和峪口区地上水、地下水都丰富,山区和丘陵区都缺乏,有些地方人畜吃水都很困难。 地上水:山阴县有过境河流 3 条,桑干河流量最大,木瓜河流量较小,黄水河现已成为退水河。 另有小泉小水 53 处,地上水年径流总量约为 4 亿m3。 本项目区位于桑干河流域的源子河支流内,桑干河在山阴县流长约30km,年均径流量约 3 亿 m3。 全县小泉小水年出水总量约为 亿 m3。 地下水:全县地下水资源 量 为 亿 m3,允许开采量为 亿 m3,主要集中分布在山前倾斜平原区,水量丰富,水质优良。 桑干河流域的泛滥洼地,浅水水质差,矿化度高,地下水位埋藏很浅,普遍在 1m~ 之间,形成了土壤盐渍化,不利于开发和灌溉利用。 中层水水质尚好,但水量很少,可开采利用,解决人畜吃水和发展井灌。 社会经济 技术条件 山阴县辖 3 镇 10 乡, 257 个行政村, 20xx 年底统计全县总人口 万人,其中乡村人口 万人,城镇人口 万人。 20xx 年地区总产值 亿元 ,财政总收入完成 亿元,一般预算收入完成 亿元 ,农民人均收入 7532 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 万元。 山阴县的经济以煤、牧、电、农为主,对 18 座煤矿进行了以综采为主的机械化采煤升级改造后, 20xx 年生产原煤 万吨。 除煤炭工业外,乳制品也较发达,并有炼焦、化工、水泥、建材、粘土矿、铁矿、石灰岩等工矿企业,全县生 产铁合金 万吨、电石 万吨、合成铵 万吨、化肥 万吨。 山阴县共有耕地 万亩,占县域总面积的 %;水浇地 19 万亩, 15 占总耕地面积的 %。 农作物平川区以玉米、高粱、谷子为主,山区则以莜麦、马铃薯为主。 20xx 年全县粮食总产量 13 万 t。 水土流失及其防治状况 水土流失状况 山阴 县 水土流失主要类型为水蚀和风蚀,水蚀以面蚀、沟蚀和重力侵蚀为主,风蚀主要为吹蚀、磨蚀和堆积埋压。 山阴县的水土 流失面积 为 827 km2,占土地总面积的 %,其中: 、流失强度等级、流失量等。 表 23 山阴 县水土流失现状表 项目县 土地总面积( km2) 水土流失面积( km2) 水土流失面积占比( %) 轻度 流 失 ( km2) 中度 流失( km2) 强烈 流失( km2) 极强以上流失( km2) 水土流失类型 土壤侵蚀模数 t/( km2a) 山阴 县 1651 827 水蚀 4300 合计 1651 827 水蚀 4300 水土流失的危害 水土资源 是人类生存最基本的条件,而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自然生态平衡失调,生态环境逆向演替,土壤肥力衰退,自然灾害频发,农林牧业产量降低。 水土流失不仅成为制约当地经济持续发展的主要原因,而且还严重威胁人类正常的生产生活,妨碍社会的进步,对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 ( 1) 破坏水土资源,土壤沙化,地力下降 水土流失首先表现为表土被冲刷,带走土壤中的养分,导致土层变薄,引起土壤肥力降低,甚至基岩裸露。 项目区土壤具有土层疏松,含沙多, 16 粘性差,持水性差,抗侵蚀能力弱,容易产生地表径流。 ( 2) 淤积河流、潭坝、道路 等基础设施 项目区地处 木瓜河 上游,水土流失使下游的河床逐步抬高,泥沙淤积河道,河道变浅,影响河水的灌溉与泻洪能力。 ( 3) 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 由于地表植被不断的破坏,致使林地裸露,加上坡地地表土层日渐变薄,蓄水、保土能力减弱,造成植被无法自我修复,严重的水土流失使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生态环境更加脆弱,水灾、旱灾等自然灾害的频频发生。 水土流失的原因 造成水土流失的原因主要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大类。 自然因素方面,一是项目区表层多为黄土所覆盖,由于黄土垂直节理发育,质地疏松,易于崩塌和透水,导致沟 头延伸,沟岸扩张;二是项目区沟密坡陡,地面起伏不平,易产生水土流失;三是植被覆盖率低,大部分裸露坡地遭径流冲刷而造成严重的土壤侵蚀;四是降雨主要集中在 7~ 9月份,且多暴雨,强度大,这是造成现代加速侵蚀的直接原因。 人为因素方面,一是不合理的土地利用、陡坡开荒、乱砍滥伐森林等加剧了水土流失;二是基本建设和工矿企业生产中不注意水土保持,盲目弃土堆渣等加大了土壤流失量。 三是过度放牧,植被不能恢复再生。 治理现状 截止 20xx 年底,山阴县已实施黄土高原世行二期水土保持项目、首都水资源水土保持项目等工程,累计治理 小流域 6 条 (不包括本次规划治理的小流域) ,累计治理面积。 17 表 24 山阴 县水土流失治理现状表 项目县 土地总面积 (km2) 治理小流域(条) 治理面积 (km2) 山阴 县 1651 6 合计 1651 6 但全县目前还有 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面积未治理,占流失总面积的%,而且这些任务,治理难度大,所需投资多, 40%的自然条件差,属 于不毛之地。 另一方面,已治理的 平方公里,仍然有 12%的标准低,质量差,仍需提高标准进行改造。 另外,水保工程管护跟不上,边治理、边破坏和因人为活动造成新的水土流失的现象仍然存在。 治理效果 水土保持措施不仅增加了粮食产量和经济收入,而且带来了很大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年拦蓄径流 50%以上,拦蓄泥沙 164 万 t。 不仅改善了治理地区 的小气候,净化了空气,同时也涵养了水源,为野生动物繁衍提供了良好的场所,形成了水圈、气圈、土圈、生物圈的良性循环。 主要经验 ( 1) 领导重视,是搞好水土保持工作的关键。 县委、县政府把治理水土流失作为改善生态环境,造福子孙的主要目标,齐心协力,狠抓实干。 县五套班子领导,都很重视水土流失治理工作,包片包点,把治理任务进行分解,落到实处,层层签定责任状,坚持专业队常年治理,重点搞骨干性工程和重点项目。 每年还利用解冻后至春播前,春播后至夏锄前,收秋后至封冻前三段有利时间搞三次大汇战,主攻植树造林工程。 18 ( 2) 大力推行户包治理和拍卖“四荒”治理,充分调动群众治山治水的积极性。 注重引入竞争机制,把户包治理和拍卖“四荒”治理逐步引导到市场经济运行轨道,起到了调动千家万户治理千沟万壑之目 的。 经过十多年的精心治理与管护,使严重的水土流失得到了有效治理。 ( 3) 坚持三大效益并重,以经济效益为主体。 治理中狠抓了小流域治理由“生态型”向“经济型”的转化,治理一条流域即建立一个具有当地特色的经济实体,富裕一方群众,从而提高了群众投入小流域治理的积极性,加快了治理步伐。 ( 4) 坚持以小流域为基本单位,实行集中、连续、科学、综合治理,引进并利用多项科技新技术,增加了流域治理的科技含量。 存在问题 ( 1)治理任务艰巨,进展缓慢 长期以来,严重的水土流失,形成了现今复杂的地表形态,增加了治理难度。 基本农 田建设需付出巨大的劳动代价,沟道打坝,不仅工程艰巨,还需付出巨额资金,造林种草成活率和保存率低,造成同块地上重复造林重复投资,延长了治理周期,耗费了大量人力和财力。 农业生产方面因干旱等自然灾害频繁使粮食生产、林草生产不能稳步增长。 40 余年来,各级领导虽然重视水土保持工作,但由于资金短缺,治理难度大等,严重影响了治理进度。 ( 2)注重粮食生产,忽视林草建设 多年来, 山阴县 水土保持工作促进了农、林、牧、副各业的发展,但相对而言,林草仍然是一个薄弱环节。 把粮食生产放在首位,优先解决吃 19 饭问题是正确的。 但有些地方没把 林草建设与粮食生产同步发展,导致林草建设保存率较低。 林业方面存在的问题,一是资源配置不当,抚育管理不善,生长速度缓慢;二是适地优良树种少。 ( 3)投入低,效益差 水土保持各项治理工程是当地农民脱贫致富的主要措施。 由于治理的工程量大,当地农民贫穷,地方财力有限,只能分散、低标准治理,不能形成完整的防护体系,导致了各项措施的效益不能充分发挥,再加上近期效益难以发挥,群众见不到眼前利益,影响了治理的积极性。 ( 5)管理水平低,责任制不健全 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基本农田经营分散,由于责任制落实不彻底,农民只管 种地,不管维护,影响了效益的发挥。 不少地方林草地仍归集体所有,管理不善,超载放牧,造成草场退化,林地逐渐变成了荒地,地面植被遭受破坏,削弱了水保效益。 ( 5)科学试验研究落后,技术服务不力 由于资金不足,缺乏设备,一些重要课题不能开展研究,科技成果推广不开,对农民的技术培训不够,造成治理水平低,效益低。 另外,苗木质量不高,数量不足,难以满足治理需求,导致远距离调苗,由于地域性差异和运输过程中的失水等因素,苗木质量难以保证,影响了造林的成活率和保存率。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项目建设是发展地方经济,促 使群众脱贫致富的需要。 20 严重的水土流失使表土变薄,水分、养分、有机质大量流失,土壤肥力减退,土地生产力下降,单位面积产量大幅下降,当地农牧业生产受到严重的影响和制约。 同时,由于大量水土流失和径流冲刷,大片土地被沟壑切割的支离破碎,使土地变得越来越难以利用,当地群众失去生存条件。 加之,受到当地社会发展水平较低,农民素质差、观念落后等因素的影响,更进一步制约了当地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因此,只有大力开展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进行 小流域 综合整治,恢复植被盖度,增加林草的面积和质量,提高土地生产能力和林草产量,才能充分发挥 地区资源优势,改善当地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从而有效地解决困扰当地的贫困问题,促进当地经济健康、稳定地发展。 项目建设 是改善脆弱的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由于多年来持续干旱少雨以及人为因素的影响,导致项目区地表植被锐减,草场沙化、退化严重,地面覆盖度降低,地表裸岩、水蚀和风蚀十分严重,生态环境严重失调。 这致使当地干旱、洪涝、沙尘暴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日益加剧。 每年春季,大风携带大量沙土进入 县城 ,对人民的生产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 夏季暴雨过后,山洪 下泄,冲毁道路、淤积路面、阻碍交通、抬高河床,对下游的道路、房屋、工厂等各项设施构成严重威胁。 同时,山洪和泥沙经排水沟汇入 河道 后,还造成了 河道 的淤积,每年入 河 沙达 万 t。 因此,只有下决心对项目区进行全面治理,提高当地的林草覆盖率,才能为今后彻底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减少项目区及其周边地区的沙尘天气和洪水灾害,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保护人民 21 生命财产的安全,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项目建设 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水土保持措施,建设农村基础设施,改善当地生产条件,有效地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 进新能源 、新技术 的发展,有效地改善村容村貌,加快项目区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设计依据 设计依据: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 坡耕地治理技术》 GB/;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 荒地治理技术》 GB/T ;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 沟壑治理技术》 GB/T ;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 小型蓄排引水工程》GB/;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 风沙治理技术》 GB/T ; 《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技术规则》 GB/ 20xx;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规划通则》 GB/T15772 20xx;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验收规范》 GB/T 1577320xx;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计算方法》 GB/T 1577420xx; 《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规范》 SL7294; 《水土保持规划编制规程》 SL33520xx; 《造林技术规程》 GB/T1577620xx; 《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标准 水土保持图》 ; 22 水总 [20xx]67 号文“关于颁布《水土保持工程概( 估)算编制规定和定额》的通知” 水利部水总 [20xx]67 号《水土保持工程概(估)算编制规定》 水利部水总 [20xx]67 号《水土保持工程概算编定额》 相关数据来源: 《山阴县 20xx 年统计年鉴》 《山阴县水利志》 《山阴县水利 发展 “十二五”规划》 23 3. 项目区选择及 概况 项目区选择 项目区选取的原则 符合《国家水土保持项目规划》的要求,且在《 山阴 县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总体规划》所划分的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区内。 避免与国家其它生态建设重点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