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精品课程申报表-管理学院-湖南信息科学职业学院内容摘要:

理论研究水平。 ( 4)、举办多种活动 提高业务素质 院、系、教研室经常组织观摩教学、优秀教案评比、优秀课件评比等活动,以点带面,在教师中形成热爱教学、钻研教学的风气,提高了教师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能力。 16 课程研究 161 教学研究与推广 1.省级课题: 《 民办信息职业学院实践特色研究》之《民办信息职业学院人力资源管理常见问题与对策研究》 2.编写本专业实训教材《人力资源管理实训教材》, 2020 年。 162 应用技术开发与服务 助理人力资源师考证 培训 17 课程资源 171 课程教材与指导书 教材:《员工培训与开发》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指导书: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电子工业出版社; 《助理人力资源师考证》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魏志勇 国际文化交流音像出版社 《 人力资源管理本土化系列教材;培训与开发 》 颜世富 北京师大 2020年 《 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教程 》 曹振杰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20 年 172 课程教学资源库 国家精品课程教学网 员工培训与开发试题库, 网上案例库。 扩充性资料包括参考书和阅读材料、著名跨国公司内部培训教材、情景案例、商业游戏和习题库。 *173 课程校内实验实训条件 恒光人力资源管理咨询公司(情境基地) 174 课程校外实践条件 校外实训基地:科力远公司 18 课程考核 *181 考核标准与内容 考核标准: 理论考试( 30%) +技能实践( 30%) +平时成绩( 40%) 考核内容 : 一是宏观的人力资源内容,包括:人力资源 经济社会分析 与个体分析;人口、教育与人力资源生产;人才市场与社会保障问题等; 二是微观的人力资源管理内容,主要指的是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管理这一方面的内容,包括:企业用工; 人力规划;职务管理;人员甄选;培训与开发;绩效考核及薪资报酬等; 三是个人职业发展的一些内容,包括:职业生涯理论与设计方案;管理能力及其培养等。 182 考核方式与主体 课程考核分为三部分:平时成绩、 技能实践 成绩、期末考试成绩。 形成分层综合评价体系,实现全程、全面, 更合理、更科学地评价学生成绩。 注重对过程的考核,将平时考核、实践能力与 期末考核相结合。 将平时的考勤、课堂提问、课堂讨论、作业(态度、准确、整洁)情况纳入考核范围 , 通过分散时间考核,把平时成绩纳入期末总分的一部分,可以发挥考试的日常检测、反馈功能,调动学生日常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主动自觉从有限的课堂里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 通过分层考核,把实践部分纳入考试范围,可以引导学生自身对实践操作技能学习的重视,不断追求自身实践 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发挥了考试的导向功能。 19 教学效果 191 知识与技能 1.校内同事举证 评价: 在课程建设中有多名校内同事曾给出了教学评价,均认为员工培训与开发的教学水平和质量较高。 2.校内专家评价及有关声誉的说明:在校内组织的教学效果抽查中,员工培训与开发主讲教师的教学效果得到专家的好评。 3.学生的评价结果:学生认为员工培训与开发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好,表示满意。 4.课堂多媒体教学效果评价:教学思路清晰,教学安排合理,教师情绪饱满,教学内容充实,知识的系统性和 知识点把握准确,教学效果好 192 学习目的与兴趣 因为教学引导得当,激发学生对于学习员工培训与开发的极大兴趣。 193 职业素质与创新 建立员工培训与开发学习小组,进行课外学习,讨论,参观,演练等 110 课程管理 110 课程管理 学校对精品课程资源经常更新,使课程建设水平保持先进 21 建设措施 211 课程建设领导小组与规划 ( 1)管理学院成立了以姜明军教授为组长的课程建设领导小组,使《员工培训与开发》精品课程建设有了组织保障。 组长:姜明军 副组长:刘江峰,陈丽佳,刘林红 组员:文琼,龚楚英,唐慧娟 ( 2)明确《员工培训与开发》为管理系重点课程和特色课程,对该课 程进行积极有效的建设规划。 ①优先引进本课程急需的教师。 ②有计划组织教师到企业调研、实习等,鼓励教师考取人力资源师和企业培训师资格证,以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③积极开发校本教材,优先进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训室建设、教材建设、课程建设等专业基础建设。 目前已经拥有自己开发的实训教材一本。 ④建立《员工培训与开发》课程建设评估机制,定期对课程建设质量与进程进行评估,对取得的成果进行认定与表彰。 212 课程经费 学院重视《员工培训与开发》课程建设,资金投入力度很大。 表 1 近两年《员工培训与 开发》已投入资金情况 投资额:万元 2020 年 2020 年 实训室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 0. 30 0. 5 教材建设 科研经费 建设成果奖励 合计 22 课程目标 221 课程地位与作用 本课程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必修课程, 属双证融通工学模块 . 本课程主要任务是通过该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正确理解人员开发与培训的内涵,比较系统的掌握人员开发与培训的理论知识;能够运用人员开发与培训技术与方法进行人员的培训需求、培训效果以及其它常用指标进行评价,具备鉴别培训方式方法的能力,并且能够初步编制简单的培训调查问卷。 重点讲授人员培训需求和人员培训效果的科学化或量化的过程,是判断和确认人力资本的依据,为人力资源配置提供新的手段与方法。 222 课程目标与专业培养目标 课程目标 : (一)知识目标 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作用 开发的种类 熟悉培训需求分析 培训方案的设计程序 培训与开发的对象与内容 培训与开发的具体方法 选择培训师的步骤 培训师的培训技巧 职业规划与管理 职业指导 (二)能力目标 能够自主进行培训需求分析 能够培训与开发设计方案 能够实施培训与开发 会根据不同对象进行培训与开发 熟练运用培训的方法 懂得构建效果评价体系 能够选到需要的培训师 熟练掌握培训技巧 建立职业规划和管理发展系统 懂得职业指导和人力资源开发 (三 )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 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培养学生正确的职业操守 培养学生承受压力能力 培养学生写作、交际方面的素质 培养学生英语阅读写作方面的素质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钻研能力 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具有人力资源管理相应岗位必备的理论基础知识和专门知识,具有较强的人力资源管理操作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创业精神和健全的体魄,能从事人力资源的招聘、培训、绩效考核、 薪酬福利管理以及员工关系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23 课程内容与结构 231 课程内容 本课程主要从三个层面讲授人力资源的问题。 一是宏观的人力资源内容,包括:人力资源经济社会分析与个体分析;人口、教育与人力资源生产;人才市场与社会保障问题等。 二是微观的人力资源管理内容,主要指的是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管理这一方面的内容,包括:企业用工;人力规划;职务管理;人员甄选;培训与开发;绩效考核及薪资报酬等。 三是个人职业发展的一些内容,包括:职业生涯理论与设计方案;管理能力及其培养等。 232 课程结构 附:《员工培训与开发》教学大纲 233 课程实践教学 突出职业氛围;校内校外结合,实现优势互补;以真实、仿真相结合,突出实际、实用、实践特色;以单项为基础,以综合为重点,建设校内专业实训基地 , 已建成人力资源管理实训室。 实验、实训和练习课程学时占总课时数的 50%。 为了保证实践教学 的有效实施,一方面保证学时数的落实,另一方面积极探索和改革。 教师贯彻“精讲多练”、“边讲边练”的教学理念 ,辅导学生完成课堂训练或者作业。 学生可根据培训现场要求和运用软件进行员工培训与开发的操作要求,在实训中心 模拟企员工培训的全过程 ,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4 教学方法与手段 241 课程教学方法 在教学方法上 ,实行 „„精讲多练 ”。 把核心内容讲解透彻,同时结合模拟练习、案例教学,以给学生更多的思考和消化机会,达到 “弄懂会做 ‟‟的目标。 教学方法已经从最早的老师单向讲课,变为授课、录像、案例分析、同学讨论、个人和小组的报告、角色扮演等多种形式相结合,转变了过去 教师为中心 为 同学为中心 ,从 教学为中心 为 学习为中心。 在课堂教学中创造性地建立起了以仿真培训为主要内容的“零适应期”教学模式 (即把 学生毕业后所要从事的工作实际“仿真”到学校,创造性地建立起了以仿真培训为主要内容教学方式,使 学校与工作单位之间浓缩为“零距离”)。 这些情景模拟使学校与工作单位之间浓缩为“零距离”。 实践表明通过这些具体教学方式的实施,整合校内外资源,使学生掌握人力资源管理基本内核的同时,加强学生实际操作的训练, 增强学生未来进入社会的信心和能力,不仅达到了更好的教学效果,还实现了学以致用和教学相长的目的。 充分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手段、设备,要求教师采用多媒体上课,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242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 采用了多媒体教育技术,建立网上教学和案例库,实现资源共享 25 课程团队 251 课程团队结构 ( 1) 、职称、学历、年龄结构 职称结构 项 目 正高 副高 中级 初级 人 数 0 0 4 0 百分比 0 5 0 100% 0 学历结构 项 目 硕士 在职研究生 本科 专科 人 数 3 0 1 0 百分比 75% 0 25% 0 年龄结构 项 目 45 岁以上 40 — 45 岁 30— 39 岁 30 岁以下 人 数 0 1 2 1 百分比 0 25% 50% 25% 252 课程主讲教师 姓 名 性 别 出生年月 专业技 术职务 职业资 格证书 专业 领域 在现教学中承担 的任务 刘林红 女 讲 师 高级人力资源师 行政管理 《绩效管理 管理》 《助理人力资源师考证》 《管理学》 《人力资源管理技能培训》 《员工培训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