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资源管理专业野外实习报告内容摘要:

地利用状况,根据自身所学知识,结合科学发展观,对区域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 5)编写小组实习报告与个人实习报告。 三.实习时间和地点 1. 时间: 2020 年 7 月 9 日至 2020 年 7 月 13 日。 2. 地点: 惠州市龙门县龙田镇旧梁村坑贝元村民小组所辖范围内。 四.实习的形式与要求 1. 形式: 本次实习由陈少沛老师和文继群 老师带队,两个班共分四组,本小组为第二小组。 实习采取分组分区完成测区的形式,总共有三台RTK 和六台全站仪。 每班 三台全站仪和一台 RTK,剩下一台 RTK 采取抽签的方式决定由哪组使用。 2. 要求 : ( 1) . 熟悉掌握土地利用调查、土地分类等各方面的基础理论,对于各方面的原则与要求要有大概的认知。 ( 2) . 要能对影像进行判读,根据影像对地类进行更新、变更。 ( 3) . 掌握使用全站仪与 RTK 的操作与运用 ( 4) . 熟悉掌握利用 Cass 和 Arcgis 等成图软件,绘制农村地籍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建 设用地空间管制和基本农田保护图和土地整治规划图。 ( 5) . 对测区内土地利用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合理建 议。 3 第二章 实习区概况 一.自然地理状况 龙门县隶属于广东省惠州市,地处东经 113176。 4839。 26″至 114176。 2439。 58″,北纬 23176。 2039。 6″至 23176。 5739。 50″之间,位于广东省中部,增江上游,地处珠江三角洲的边缘,东南与河源市、博罗县接壤,西南与广州市增城区、从化区毗邻,北与新丰县相连。 东江支流 —— 增江河上游龙门河东北向西南贯穿全县。 ( 一 )地貌特征 龙门县地处九连、罗浮两大山脉之间,九连山系伸 入县境,向东和东南分出支脉与罗浮山山脉连接。 地势从西北向东南倾斜,上小下大,高低悬殊。 西北西南高山多,东部和南部为低丘盆地。 ( 二 )气候特征 龙门县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多发偏北风,夏季多发偏南风,具有复杂的山区气候特点,春暖迟,秋凉早,夏雨多,无霜期长。 ( 三 )水文概况 龙门县境内主要河流是增江龙门河,贯通县境南北。 增江是东江的三大支流之一,在龙门境内叫龙门河,在县城附近的河段称西林河,发源于新丰七星岭,流经新丰、龙门、增城,在增城孙家埔注入东江,总集水面积 3114 平方公里,河长 公里 二. 交通 位置 增龙公路、金龙公路、龙新公路为龙门县的主要交通干线,龙新公路北上接驳 105 国道,金龙公路南下接驳 205 国道。 龙门县城内有迎宾大道、金龙大道、金山大道(建设中)。 S35 S30 S11 S244等多条省道在龙门县纵横交错。 广河高速结束了龙门县境内无高速公路的历史,还有规划中的粤湘高速、河清高速、惠河高速支线等经过 4 龙门县境内。 三. 旧梁村简介 龙田镇位于龙门县东北部,东经 114176。 14′,北纬 23176。 44′,总面积 286 平方公里,东连河源市和平陵镇,南邻龙城镇和油田林场将军帽分场,西接天堂山镇和左潭镇, 北与蓝田瑶族乡相连。 镇人民政府设在王坪村,距惠州市 80 公里,广州市 162 公里。 旧梁村位于广东省惠州市龙门县龙田镇东部,行政区域面积 平方公里。 本次实习地点在龙门县龙田镇旧梁村坑贝元村民小组所辖范围内。 第三章 农村土地调查 一 . 工作内容 土地权属调查是指以宗地为单位,对土地的权利、位置等属性的调查和确认。 具体内容有土地的权属状况调查,如土地权利人、土地权属性质及来源、土地位置、土地他项权利情况等。 地类调查是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核心工作,采用内业采集线划图与正射影像图 以及转绘的行政界线相叠加,在现场调查图斑范围、丈量线状地物的宽度,并补测新增地物。 基本农田调查内容包括基本农田图斑界线、权属性质、地类性质、图斑编号、归属等。 二 .工作思路 此次龙门实习 的数据是遥感影像图,没有电子版的数据,测区内的数据要靠 RTK 和全站仪测量得出。 因此农村土地调查和地籍测量是结合在一起进行的。 具体的工作思路是 : 1. 室内预判 利用纸质版遥感影像图,确定测区内的土地利用分类系统,对图 5 纸内测区各用途的土地进行判读,确定其用途。 2. 野外调查 首先,确定调查的路线图。 再进行 野外调绘,主要是对测区的土地权属界线、地类图斑、线状地物、零星地物进行调查,参照纸质版地图,对用途已经变化的地物,在图纸上标出改变后的用途。 并询问当地村民土地利用的情况,主要用地类型、地名、工矿企业单位和权属等情况,并做相应的记录。 3. 绘制土地利用现状图 结合测区内测量出的数据,在 Cass 中绘制出基本的线状地物和图版,然后在 arcgis 中对各地类图版和现状地物赋予正确的符号、颜色,并在图上标注地类号等。 利用 arcgis 软件进行图件的后期处理,包括图幅名、比例尺,图例、指南针等。 三.作业模式 四 . 工作程序 ( 1)首先临时 成立 野外 踏勘 小组,沿着 区域 边界走一圈,根据周边环境 布置 控制点。 土地权属调查 地类调查 文字报告编写 统计汇总 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 图件成果编制 6 ( 2)大队内分小组,组内分工,兵分两路,根据已有的航空影像图确定调查区域,绘制路线草图 并标记 用途发生 更改 的地块。 ( 3) 一边测量,绘制草图一边询问当地村民地块的权属、 利用状况, 了解基本农田的相关情况,并 记录相关信息。 ( 4)将数据录入电脑, 用 Cass 绘制农村地籍图,并输入相关的权属信息,之后将农村地籍图转到 ArcGIS,绘制土地利用现状图。 五 . 成果 及分析 本次 农村土地调查和 地籍 测量 的成果主要 调查路线图、农村地籍图、土地利用现状图。 具体如下: (一) 测量路线图 的测量路线图 图 1 红色的为 10 号 RTK 组测量路线,从控制点 A62, A63 出发,到达蓝色三角处,回拐,进入居民点,进行测量,包括坑塘,有林地,农用地。 图 2 为 10 号下午, RTK 组从控制点出发,向正被方向出发,沿着我们小组的区域的边界,测量,直接进入到水田里,测出了水田和有林地的边界。 图 3 红色为 11 号早上的测量路线,蓝色的为下午的测量路线,五角星为起点,三角型为转折处,笑脸为终点。 在沿途,把中间的农业用地,居民点用地,坑塘,有林地 的边界均测出来了。 图 4 红色的为 10 号上午测量了在 021 果园附近的房子和水田边界。 ( 二 ) 坑背元村的部分区域的坐标 如附录 图 5 为小组测量的部分野外测点 数据。 (三)土地利用现状图 见附录 图 6, 在坑贝元村的各类土地利用中,主要有以下的情况: ( 1) 林地和耕地占 地 面积较大,住宅用地占地面积比较少且比较分散。 ( 2) 耕地比较集中,而园地则较为分散,且相对面积少。 7 ( 3) 其他用地占地面积虽说占的比例不多,但这部分土地多为杂乱的荒地、退耕后未利用的土地以及晒谷场等,可适当的进行进行整理以及复垦,使其恢复使用。 ( 4) 坑背元村的交通比较不发达,田间小路较多,比较难行走,应加大对交通运输用地的建设。 六 .经验 总结 及建议 (一) 经验总结 组内分组:在调查前,我们先在组内进行了小组细分,分头进行调查,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及时记录:在调查过程中,认真研究地图,主动询问当地居民,对土地利用类型发生变化的地方及时记录情况,并在影像图中标明现在的类型。 绘制草图:在调查期间沿途绘 制草图,为后面测量提供一个路线安排依据。 及时沟通:在边界确定出现疑问时,我们小组与相邻小组成员取得联系,共同讨论,后来还一起去确定边界。 但是,由于大家对当地的不熟悉,准备不足,在调查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例如小组成员迷路,没带够水。 后面还出现边界确认错误的情况。 所幸所有成员团结一心,共同解决了问题。 (二)建议 针对本次土地调查和地籍测量的成果及其相应的分析,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 1)坑贝元村可 结合耕地保护情况、社会保护的要求,可适当的对该区域的耕地进行调整,优化其布局,以促进该地区经济的发展,满足村 民的粮食需求。 ( 2)一般根据经验而言,园地集中种植成本更低,更有利于生长,也可以提高其成活率,因此可以对测区内散乱的园地进行整理,使其更加集中,有利于管理。 8 第四章 地籍调查与测量 一 .工作 内容 地籍调查是搞清楚权属的具体情况,确认界址。 地籍测量是对调查好的宗地进行测量,测定界标地物和界址点的坐标。 通过全站仪、GPS、 RTK 等测量工具在现场采集数据,绘制草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