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兴城室内装饰装修施工组织方案(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罩面板 — →施工接缝做法 — →面层施工 (七 ) 玻璃隔墙安装 1. 玻璃隔墙所用之玻璃品种和厚度按设计要求选用。 2. 玻璃隔墙的固定方式应符合设计要求。 3. 施工时,先按图纸尺寸在墙上弹出垂线,并在地面及顶棚上弹出隔墙的位置线。 10 4. 玻璃板隔墙的安装必须牢固。 5. 玻璃隔墙工程所用材料的品种、规格、性能。 图案和颜色应符合设计要求。 6. 玻璃板隔墙应使用安全玻璃。 7. 玻璃隔墙表面应色泽一致、平整洁净、清晰美 观。 8. 玻璃隔墙接缝应横平竖直,玻璃应无裂痕、缺损和划痕。 9. 玻璃板隔墙嵌缝应密实平整、均匀顺直、深浅一致。 (八 ) 窗台板 1. 窗台板材料的品种、材质、颜色应按设计选用。 2. 安装窗台板时,找好安装位置,按设计构造连接牢固。 3. 安装好的成品应加保护措施,防止施工杂物污染成品。 五、 消防系统施工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施工工艺流程:施工准备→原消防喷淋进户管阀门关闭→新加喷淋管道干管 与原管道 对接安装→报警阀安装→喷洒分层干、支管安装→喷洒头支管安装→管道试压→管道冲洗→减压装置安装→报警阀配件及其他组件安装、喷洒头安装→系统通水调 试 (一)施工准备 ,核对各管道的坐标,标高是否有交叉或排列位置不当的现象。 、管件、阀门、设备及组件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和质量标准。 (二)管道支、吊架的安装 11 1. 管道支、吊架的最大允许间距主要是由所承受垂直方向载荷来决定,它应满足强度条件和刚度条件。 最大间距见下表。 自动喷水管道支、吊架最大间距 : 管径( mm) 25 32 40 50 65 80 100 125 150 管距( mm) 3500 4000 4500 5000 5500 6000 6500 7000 8000 、吊架的安装位置,不应妨碍喷头的喷水效果。 支、吊架与喷头之间的距离不宜小于 300mm;与末端喷头之间距离不宜大于750mm。 、吊架应使管道中心离墙的距离符合设计要求,管道表面离墙或柱子表面的净距不应小于 60mm。 大口径的阀门应设专门支、吊架,不得以管道承重。 、相邻两喷头之间的管段上设置的吊架均不宜少于一个;当喷头之间距离小于 时,可隔段设置吊架,但吊架的间距不宜大于。 (三)水压试验:喷淋管道安装完毕后,通知物业开启原入户阀门 , 利用现有消防喷淋水压对管道进行 24小时观察试验,做到不渗不漏为合格。 (四)消防施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施工设计及验收规范》 GB5026120xx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16620xx 进行施工与验收。 六、工期时间的保证 认真履行合同,确保工期,积极配合甲方检查指导,确保工程顺 12 利竣工交付。 七、保证安全措施 (一)安全生产总目标 : 本工程施工安全生产总目标为:杜绝重大伤亡事故,实现“五无”(即无重伤,无死亡,无倒塌,无中毒,无火灾); (二)安全保障体系 : 安全保险体系的流程图 建立完善的安全保障体系和安全责任制度。 安全是保证施工顺利 进行的关键,实行项目经理安全负责制,项目经理是第一安全员, 项目经理以下设专职安全员,各班组长负责班组的全面安全管理。 (三) .安全管理办法 装饰工程项目安全管理贯穿于施工的全过程,交于各项专业技术管理。 其重点是进行人的不安全行为与物的不安全状态的控制。 成立由第一责任人为首,业务部门人员参加的安全检查组织。 政府安全监督部门 监理单位 建设单位 项目专职安全员 施 工 员 班组长兼职安全员 项 目 经 理 13 主要包括以下几项内容 : 1. 落实安全生产实施责任制度。 ( 1) 落实情况的检查,应认真、详细的纪录,作为分配、补偿的原始资料之一。 ( 2) 项目安全员安全教育与训练。 、操作人员应具有一定的基本条件与较高的素质。 3. 具有合法的劳动手续。 临时性人员须正式签订劳动合同,接受入场教育后,才可进入施工现场和劳动岗位。 ,感性良好。 : ,必须具有基本的安全操作素质。 经过正规训练、考核,输入手续完善。 7. 安全教育、训练。 包括知识、技能、意识三个阶段的教育。 、训练。 使操作者了解、掌握生 产操作过程中,潜在的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 使操作者逐渐掌握安全产技能,获得完善化、自动化的行为方式,减少操作中的失误现象。 在于激励操作者自觉坚持实行安全技能。 对学徒工、实习生的入场安全教育,重点偏重一般安全知识、生产组织原则、生产环境、生产纪律等,强调操作的非独立性。 对季节工、农民工的三级安全教育,以生产组织原则、环境、纪律、操作标准为主。 两个月 14 内安全技能不能达到熟练的,应及时解除劳动合同 ,废止劳动资格。 ,适时进行安全知识教育。 一般每十天组织一次较合适。 ,干什么训练什么,反复训练、分步验收。 以达到出现完善化、自动化的行为方式,划为一个训练阶段。 ,应随安全生产的形势变化,确定阶段教育内容。 可结合发生的事故,进行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