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事业管理考试_流行病学试题汇总(个人整理内容摘要:

例和 100 名对照有暴露史, OR 值应为 A、 18 B、 16 C、 20 D、 10 E、无法计算 1一项雌激素与子宫内膜癌关系的配对病例对照研究,病例与对照共 63 例,病例 组与对照组两组均有雌激素暴露史者27 对,两组均无暴露史者 4 对,病例组有暴露史而对照组无暴露史者 29 对,其余为对照组有暴露而病例组无暴露史者。 OR 为 A、 B、 C、 D、 E、 1美国 Framingham 心血管研究中,男性队列中发现高胆固醇水平患冠心病 OR=(有显著意义),而在病例对照研究中高胆固醇的 OR=(无统计学显著意义)。 分析发现,原因是患冠心病者诊断后改变了不良生活习惯。 引起两种方法之间差异的偏倚为 A、检出偏倚 B、易感性偏倚 C、奈曼偏 倚 D、伯克森偏倚 E、排除偏倚 1在一项病例对照研究中,计算出某研究因素的 OR 值95%CI 为 ~,则该因素可能为 A、混杂因素 B、危险因素 C、保护因素 D、无关因素 E、以上都不是 1假设要评价乙型肝炎病毒的人群 A、已感染有乙型肝炎病毒的人群 B、乙型肝炎发病率低的人群 C、曾患过乙型肝炎的人群 D、体内有乙型肝炎病毒保护性抗体的人群 E、乙型肝炎高危人群 1选择 200 名 5 岁儿童进行免疫接种预防试验,在 2 年的观察期间 90%的接种者未患所研究的疾病。 下列哪个观点正确 A、该疫苗有效,因为有 90%的儿童未患此疾病 B、该疫苗无效,因为有 10%的儿童患了此疾病 C、不能下结论,因为未进行统计学检验 D、不能下结论,因为未设对照组 E、不能下结论,因为观察对象不够多 以下哪项研究宜采用实验流行病学方法 A、某人群 HbsAg 筛查 B、 SARS 发病与吃果子狸关系的研究 C、 AIDS 疫苗保护效果的评价 D、肺癌 5 年生存率研究 E、流感病毒基因变异规律研究 2评价预防接种流行病学效果的指标是 A、患病率 B、发病率 C、抗体阳转率 D、保护率 E、死亡率 2以 下哪种流行病学研究可以随机分组 A、现场试验 B、队列研究 C、横断面研究 D、病例对照研究 E、个案调查 2脊髓灰质炎活疫苗现场试验结果表明:接种疫苗组儿童脊髓灰质炎的发病率是 16/10 万,接受安慰剂组儿童的发病率是 57/10 万,因此该疫苗的效果指数是 A、 72% B、 C、 72 D、 E、 41 ( 24~26 题共用题干) 为考核口服痢疾弧菌疫苗预防细菌性痢疾的效果,将 6 1000名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疫苗组和对照组,两组分别 500人。 以血清抗体的阳转和细菌性痢疾发病率的下降为结局变量指标 ,随访观察 2 年时间。 研究结果表明,疫苗组的痢疾杆菌抗体阳转者 450 人,对照组的抗体阳转者 50 人;疫苗组发生细菌性痢疾病人 15 人,对照组发生细菌性痢疾病人 60 人。 2该研究中,主要结局变量时 A、细菌性痢疾发病率 B、抗体阳转率 C、服苗率 D、随访率 E、细菌性痢疾发病率和抗体阳转率 2该研究中次要结局变量是 A、细菌性痢疾发病率 B、抗体阳转率 C、服苗率 D、随访率 E、细菌性痢疾发病率和抗体阳转率 2该研究中疫苗对细菌性痢疾的保护率是 A、 89% B、 % C、 % D、 90% E、 75% 2为了提高某筛检试验的阳性预测值,可采取 A、增加筛检的次数 B、增加筛检人数 C、选择高危人群 D、对筛检阳性者进行更仔细的诊断 E、与其他试验方法联合使用 2生长缓慢的肿瘤与生长迅速的肿瘤,对于筛检试验可能会导致 A、领先时间偏倚 B、病程长短偏倚 C、选择性偏倚 D、错误分类偏倚 E、信息偏倚 2从 1990 年至 2020 年,用筛检试验方法对某病进行筛检。 在这段时间内该病的患病率增加了一倍,试问这种筛检试验方法的哪一特征因受患病率的影响而发生相应的改变 A、灵敏度 增加 B、特异度增加 C、领先时间增加 D、阳性预测值增加 E、阴性预测值增加 一项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 98%和 99%的妊娠试验,用于检查 10,000 名育龄期妇女,假设 1%的受检者真正怀孕,试问该实验的阳性预测值是多少 A、 % B、 50% C、 89% D、 47% E、 % 3在下列有关似然比的陈述中,哪一项不正确 A、是同时反映灵敏度和特异度的复杂指标 B、该指标全面反映筛检试验的诊断价值,非常稳定 C、不受患病率的影响 D、阴性似然比越小,筛检试验的诊断价值越高 E、在选择筛检试 验时应选择阳性似然比高的方法 二、多项选择题 病例对照研究之所以需要设立对照组,是因为 A、某些研究因素在两组可比 B、设立比较组,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 C、设立对照增大样本,可达到统计学要求 D、借助于具有可比性的对照中的暴露,正确评估病例中的暴露,判断两组暴露有否差别 E、比较两组中的发病比例,以判断暴露于疾病之间的关联 病例对照研究在研究病因时主要缺点有 A、回忆偏倚答 B、难以得到符合要求的对照 C、统计处理复杂 D、时间顺序有时不清 E、一次只能研究有限的几个因素 分析性流行病学方法主 要包括 A、病例分析 B、现患调查 C、队列研究 D、实验研究 E、病例对照研究 病例对照研究中,为了控制混杂偏倚,在资料分析阶段应采用 A、限制的方法 B、多因素分析模型处理 C、校准检查仪器的方法 D、随机化的方法 E、分层分析的方法 在试验流行病学研究中设立对照可避免 A、不能预知的结局 B、向均数回归现象 C、霍桑效应 D、安慰剂效应 E、未知因素的影响 关于试验流行病学研究的样本量估算,以下哪些说法是错误的 A、水平要求越高,样本量越大 B、把握度要求越高,则所需 样本量就越大 C、单侧检验比双侧检验所需样本量大 D、干预效果越明显,所需样本量越大 E、分组变量越少,则所需样本量越大 关于实验流行病学研究的研究对象,以下哪些说法是对的 A、选择未患病的人群 B、选择对干预措施有效的人群 C、研究对象应该有代表性 D、选择患病人群 E、选择容易随访的人群 下列哪些属于实验流行病学的优点 A、实验设计中用了随机化原则进行分组,减少了偏倚 B、时间顺序合理,先因后果 C、实验过程可以实现标准化 D、依从性好 E、盲法的应用更有利于减少偏倚 在下列有关串联联合试验 的陈述中,有哪几个说法是正确的 A、串联试验可以提高灵敏度 B、串联试验可以提高特异度 C、串联试验可以提高阳性预测值 D、串联试验可以提高阴性预测值 E、串联试验是指全部筛检试验中任何一项筛检试验结果阳性就可定为阳性 关于筛检,以下哪些陈述是正确的 A、所筛检的疾病有可识别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B、对于筛检计划必须要考虑它的成本与效益问题 C、对筛检阳性者,有确实的诊断手段和治疗措施 D、筛检是用来发现人群中病情严重的病人 E、用于筛检的方法能够被群众所接受 1筛检的主要目的是 A、发现某并的可疑患 者,并进一步进行确诊和早期治疗 B、对某病的患者进行明确诊断 C、发现高危人群,以便采取针对性措施,延缓疾病的发生 D、在人群中开展疾病的社区防治,提高群众对疾病的认识 E、了解疾病的自然史 1影响筛检试验可靠性的因素有 A、受试对象受检时所处的生物学周期 B、检验人员做试验时所处的生物学周期 C、受试对象的性别 D、检验人员的技术水平 E、测量仪器的稳定性 1筛检效果评价主要从哪几方面进行 A、真实性 B、可靠性 C、收益 D、生物学效果评价 E、卫生经济学效果 1影响筛检效果评价的偏倚有 A、选择性偏倚 B、信息偏倚 C、混杂偏倚 D、领先时间偏倚 E、病程长短偏倚 1在高血压病的筛检方案中, A 医师将收缩压、舒张压的水平分别定为 140mmHg/90mmHg,而 B 医师将收缩压、舒张压的水平分别定为 130mmHg/85mmHg。 这就意味着 A、前者的灵敏度比后者高 B、前者的特异度比后者高 C、前者的假阳性率比后者高 D、 前者的假 阴 性率比后者高 E、前者的阳性预测值比后者高 1应用筛检试验检查一组无症状的人,发现被诊断为有病的人,从确诊到死亡的平均时间是 5 年,而那些不是被筛检发现 的病人的平均存活时间为 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从上述资料得到的正确结论是 A、筛检试验可能延长了生存时间 B、可能存在领先时间偏倚 C、该试验的灵敏度不高 D、该实验的特异度不高 7 E、效果不明显 1 A 试验的灵敏度高于 B 试验,这就意味着 A、 A 试验的特异度高于 B 试验的特异度 B、 A 试验的假阳性率高于 B 试验假阳性率 C、 A 试验的假阳性率低于 B 试验假阳性率 D、 A 试验的假阴性率低于 B 试验假阴性率 E、 A 试验的真阳性率低于 B 试验真阳性率 三、名词解释 病例对照研究 类实验 overmatching 1 screening OR 1金标准 分层分析 1灵敏度 AF 1特异度 实验流行病学 1似然比 Hawthorne effect 1约登指数 双盲 1 ROC RCT 四、论述题 简述病例对照研究的基本原理及其特点。 简述病例对照研究的优点与局限性。 试述以社区为基础的和以医院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各自的相对优点。 简述实验流行病学研究中选择研究对象的主要原则。 试述实验流行病学研究的优点与其局限性。 在病因研究中,一般认为实验流行病学比队列研究论证强度高,为什么。 试述预测值同患病率、灵敏度和特异度的关系。 确定筛检试验阳性结果截断值的原则是什么。 五、应用题 为了研究吸烟和户外工作(日晒)对唇癌发生的影响,对50~69 岁唇癌病人和作为对照的皮肤癌病人进行比较,结果如下表所示 表 50~69 岁唇癌病人和皮肤癌病人 的 比较 结果 唇癌 皮肤癌 吸烟,户外工作 51 6 吸烟,户内工作 24 10 不吸烟,户外工作 15 8 不吸烟,户内工作 3 5 ⑴ 该研究设计属于 研究。 ⑵ 请就对照组的选择进行讨论。 ⑶ 请计算户外工作与户内工作相比较唇癌的 OR。 ⑷ 按吸烟分层后,再比较户外工作与户内工作相比较唇癌的OR。 ⑸ 计算吸烟与不吸烟唇癌的 OR。 ⑹ 按户内户外分层后,再计算吸烟与不吸烟唇癌的 OR。 ⑺ 计算户外工作吸烟者与户内工作不吸烟者的 OR。 ⑻ 请就上述结果做出解释,对照组的选择对结果可能产生什么影响。 根据盲法的定义与分类完成下表。 盲法 设盲对象 受试者 观察者 结局评估或数据分析者 不盲 单盲 双盲 三盲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B A E C C D C B E D C D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E E B C C E D C D A D A 25 26 27 28 29 30 31 B E C B D B A 二、多项选择题 1 2 3 4 5 6 BD AD CE BE ABCDE CDE 7 8 9 10 11 12 BCE ABCE BC BCE ACE ADE 13 14 15 16 17 CDE ADE BDE AB BD 三、名词解释 病例对照研究: 选定一组欲研究疾病的病例和一组没有该疾病的人(对照组),比较两组可能与该病有关的危险因素或特征的有无、频度或剂量水平,以检验其与疾病的关系。 overmatching: 病例对照研究中匹配的目的是保证对照组与病例组在某些重要方面的可比性。 首先,所匹配的因素一定是混杂因素,否则不应匹配。 其次,即使是混杂因素也不一定都要匹配,因为一旦某因素做了匹配,不但该因素与疾病的关系不能分 析,而且该因素与其他因素的交互作用也不能充分分析。 把不必要的因素列入匹配,不但丢失了信息,增加了工作难度,反而还降低了研究效率。 这种情况称为匹配过度。 OR: 病例对照研究中表示疾病与暴露之间关联强度的指标为比值比 OR,是指 病例组中暴露人数与非暴露人数的比值除以对照组中暴露人数与非暴露人数的比值 ,含义是暴露者的疾病危险性为非暴露者的多少倍。 分层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