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管理学大纲重点整理内容摘要:

调查研究方法,收集必要的定性和定量质量数据,按照不同的目的加以分类,把性质相同、在同一条件下搜集到的质量数据归纳在一起。 这样可使各类数据反映的事实更明确、突出,便于找出问题,对症下药。 1 制订临床路径需要注意的问题、临床路径的作用。 临床路径原则 : ( 1) 以病人为中心原则 ( 2) 领导驱动原则 ( 3) 多学科参与原则 ( 4) 确保医疗质量原则 ( 5) 持续改进原则 ( 5) 基于事实原则 ( 5) 成本效益原则 ( 6) 合作互利原则 第七章 医疗管理 门诊的特点 :( 1) 病人集中并且流量大 ( 2) 门诊医生用于诊断和治疗的 时间短暂 ( 3) 门诊工作是保证医疗质量的第一个关键环节 ( 4) 就诊环节多而复杂 ( 5) 门诊是方便而经济的医疗服务方式 门诊的任务 : P64 门诊的规模和工作量。 门诊就诊流程。 门诊工作的流程:分诊,挂号,候诊,就诊,医技科室检查及治疗,取药,离院、留院观察或入院。 门诊的业务管理。 门诊组织管理体制 : ( 1)双重领导形式 ( 2)门诊部统一归口领导形式 门诊科室设置和环境设置。 门诊类型 ( 1)按医院的科室设置 ( 2)按医院分级管理划分 ( 3)按就诊人的情况划分 ① 按就诊人的健康情况及病情需要处理 的迫切程度,门诊分为一般门诊(包括预约门诊和非预约门诊)、急诊和保健门诊。 ② 按满足不同病人的需求,门诊分为基本医疗门诊和特需门诊。 专科门诊管理。 医院急诊科的特点 : ( 1) 时间性特别强; ( 2) 随机性比较大; ( 3) 病种涉及面广; ( 4) 任务重、责任大; ( 5) 医疗纠纷多。 急诊科的任务 : P76 急诊科的领导体制。 1 急诊科的设置 : ( 1)把急诊工作作为医院门诊的一部分,属门诊部管理; ( 2)与门诊部并列的科室。 1 急诊科的 人员配备。 人员配备的 模式: ( 1)独立型;( 2)半独立型;( 3)轮 转型 1 急诊科的布局 ( 1) 有一相对独立的急诊区,有鲜明的标志; ( 2) 有独立的出入口,运送病人的车辆可以直接开到入口处; ( 3) 急诊科大门要宽敞,候诊走廊要宽大; ( 4) 布局要减少病人穿叉和往返; ( 5) 要求有利于预防交叉感染,保持通风和采光; ( 6) 设立独立的挂号、收费、取药、检验、放射、住院处等或要靠近这些部门。 1急诊科业务管理。 1 院前急救包括:现场急救、搬运、监护运送。 1☆ 住院诊疗管理的特点 : ( 1) 以病房管理为中心涉及多学科多部门的协作 ( 2) 以三级医生结构为核心,医疗业务活 动为重点的管理体系 ( 3) 医疗功能的连续性、协同性、系统性 、 综合性 ( 4) 信息量大,内容丰富,反馈调节作用明显 1☆ 住院诊疗的任务 : ( 1) 为住院病人提供优质的诊疗服务; ( 2) 为住院病人提供良好的诊疗条件和环境; ( 3) 为医务人员和医学生提供临床实践场所; ( 4) 为开展临床科研提供重要基地。 1☆ 住院诊疗管理的业务管理 : ( 1)检诊 检诊是医疗决策的首要环节,检诊的内容包括采集病史、体格检查、常规检查和特殊检查等。 ( 2)查房 ① 查房是病房最重要、最基本的医疗活动,是提高医疗质量的重要环节,也是 培养下级医护人员的重要手段,必须严格执行。 ② 查房的方式包括:晨间查房、午后查房、夜间查房、危重病人查房和教学查房。 ( 3)会诊与病例讨论 ① 会诊的方式包括科内会诊、科间会诊、全院会诊、院外会诊、急诊会诊等。 ② 病例讨论可分为疑难病例讨论、术前病例讨论、出院病例讨论、死亡病例讨论和临床病例讨论。 ( 4)治疗 ( 5)病例书写 ① 病历的作用 Ⅰ .它是病人在医院中进行诊断、治疗经过的记录,具有法律效应; Ⅱ .它是进行科研教学的重要资料; Ⅲ .它是医院进行信息管理的最重要、最基本的资料。 ②病历书写的基本要求 : 及 时 、 准确 、 完整 、 清晰。 真实完整、文字精练,字迹清晰,科学性强,表达准确,标点符号运用正确,层次分明,重点突出,关键性情节因果关系交代清楚,及时完成,计量单位标准。 ③病历的质量评审 : 实行三级监督检查制度 ( 6)晨会与值班制度 这两种制度的基本目的是保持医疗工作的连续性。 ( 7)随访 随访是住院诊疗工作的延续,是开展家庭医学,进行全面综合性医疗服务的途径,应引起重视并成为制度。 1 住院诊疗组织 :指对入院病人实施诊疗活动,发挥诊疗功能的组织设置及医疗技术人员能级机构方式。 重症监护病房的组织管理。 ICU 的组织机构:综合性 ICU在院长领导下,实行科主任负责制,由科主任全盘负责全室医疗行政工作,主治医师带领住院医师分级管理病人医疗。 护士长在科主任领导下,主管护理工作,监督护士执行医师下达的医嘱,检查 ICU规章制度的落实。 ICU的业务管理: ( 1) 制定监护病房病人的入室、离室标准 ( 2) 建立一套严格的工作制服 ( 3) 严格执行消毒制度 2 病区标准化管理。 2 临床科室的特点与管理要点。 2 临床各科的特点与管理要点。 2 医技科室工作特点和管理要点。 2 医学影像科、临床检验科、病理科的任务特点和管理要点。 第八章 护理管理 护理 :护理工作除 配合医疗执行医嘱外,更多、更主要的是对病人的全面照顾,促进其身心恢复健康 护理的任务 :除完成治疗疾病的各项任务外,还担负着心理、社会保健任务。 护理的目标 :除了谋求纠正人生理上的变异外,还要致力于人的心理社会状态的完满与平衡。 在尊重人的需要和权利的基础上,提高人的生命质量。 护理的产生与发展: ( 1) 早期护理 ( 2) 现代护理:①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 ②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 ③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护理 ☆ 护理管理 :是为了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系统地利用护士的潜在能力和有关其他人员或设备、环境及社会活动的过程。 护理管理的任务 :根 据护理工作的规律和特点,对护理工作的诸要素进行科学的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使护理系统达到最佳运转,放大系统的效能,为服务对象提供满意服务,使护理人员工作的主观能动性得到调动,并促使护理工作质量的提高。 护理管理的基本职能 : ( 1) 计划职能:分析和预测,确立目标,拟订和选择实施方案,编制具体计划和预算,反馈。 ( 2) 组织职能:建立组织结构,分工、确定职责范围,配备人员、明确责任,建立信息沟通渠道,制定规章制度。 ( 3) 控制职能:确立标准,衡量成效,纠正偏差 ☆ 护理质量 :指护理工作为患者提供技术性服务和生活照顾服务的效果,以及 满足服务对象需要的程度。 ☆ 护理质量管理 :根据护理工作的特点,应用质量管理的方法与工具,一切从病人出发,对护理工作过程和服务实施控制和改进。 护理质量管理的特点 :特殊性,广泛性,群体性,复杂性 广泛性和综合性;协同性和独立性;程序性和连续性 1 ☆ 护理质量评价体系分类 : ( 1) 根据应用范围,可分为:护理技术操作,护理文件书写,临床护理,护理管理,这四类质量标准 ( 2) 根据惯例期望,可分为:规范式标准和经验式标准。 ( 3) 根据管理过程结构,可分为:要素,环节,终末,这三个质量标准 ( 4) 根据使用目的,可分为:方法性标准和衡量性标准 1 常用 护理质量标准 :护理技术操作标准,护理管理质量标准,护理文件书写质量标准,临床护理质量标准 1 护理质量评价指标 :效率、质量、成本 1 护理质量评价方法 : ①院内评价,主要通过建立护理质量监控网络实施 ②院外评价,主要是医院评审和社会监督评价 1 护理业务技术管理 :对护理工作的技术活动进行、组织、协调和控制,使护理技术能够准确、安全、及时、有效地用于为患者服务,达到以优质、高效为目标的管理工作。 1 护理业务技术管理的特点 :技术性,责任性,服务性,社会性和集体性。 1 护理业务技术的主要内容 : ( 1) 常用护理技术的范围 ①基础护理技术 ②专科护理技术 ③护理的新业务、新技术 ( 2) 护理差错的预防 有些护理差错直接导致了对病人的伤害而构成医疗事故 ( 3) 医院感染管理 消毒、灭菌、无菌技术和隔离技术,合理使用抗生素 1 护理业务技术管理的主要方法 : ( 1) 制定和执行技术规范:①护理程序②护理技术操作规范③疾病护理常规 ( 2) 建立管理制度:①岗位责任制②一般护理管理制度③各部门管理制度 1 护理成本。 护理成本构成和控制。 第九章 医院感染管理 ☆ 医院感染 : 病人在入院时不存在,也不处于潜伏期而在医院内发生的感染。 同时也包括在医院内感染而在出院后才发病的病人。 医院感染学。 医院感染管理。 医院感染管理首先是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消毒隔离制度、抗生素合理应用制度、医院卫生学指标等一系列制度的建立 医院感染的发展简史: P166 ☆ 传染链。 医院感染的病原体 :细菌、真菌、病毒、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放线菌等。 医院感染按照病原体的来源可分成 : ( 1) 内源性医院感染(自身感染) ( 2) 外源性医院感染(交叉感染) 医院感染的流行特征。 医院感染的监测 :用流行病学的方法从宏观或群体的角度分析和研究一定人群中医院感染发生和分布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探讨病源和流行原因及其 发生、发展的规律。 医院感染防治管理系统分为预防管理系统和治疗系统。 ( 1) 预防管理系统由医院感染监测、医院感染管理和医院感染控制三者组成。 ( 2) 医院感染治疗系统由病原微生物、抗生素和机体抵抗力三者组成。 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 ☆ 消毒 :指用物理学或化学的方法杀灭或去除外环境中媒介物携带的除芽孢以外的所有病原微生物的过程。 1☆ 灭菌 :指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杀灭或去除外环境中媒介物携带的一切微生物的过程,包括致病和非致病病原微生物。 1 抗菌药物管理、应用原则。 抗感染药物的合理使用 ( 1) 严格 掌握使用抗生素的指征; ( 2) 使用过程中监测抗生素的使用情况; ( 3) 预防用药及联合用药要慎重。 1 消毒作用水平分类 : ( 1)高效消毒:能杀灭全部细菌、病毒、结核菌及真菌,还可能消除部分芽孢 ( 2)中效消毒:可以杀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