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事业管理03331自考重点复习资料小抄内容摘要:

格和发展道路的选择是有根本性指导作用。 24.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25.传统的管理理念是把特作为管理的目标,把人变成了物的从属物。 26.开发型测评,亦称勘探型测评;鉴定型测评称考核型测评。 27.公共物品是指无论个人是否想要购买,其利益不可分割地被扩散给社会全体成员的物品。 四.名词解释 1.准公共事物 —— 是生产准公共物品的活动,是指涉及部分社会公众生活质量和共同利益的一系列活动。 2.公 共事业组织 —— 依照一定的规则,以独立公共为原则,并凭借其特有的功能为社会提供各种服务的组织。 3.公共事业管理中的沟通 —— 不同公共事业管理立体(个人、群体、组织等)进行信息交流,互通情报,从而对彼此行为产生作用和影响的过程。 4.公共事业管理中的激励 —— 公共事业管理者针对成员的需要,采取某些手段,激发人们为实现公共事业管理目标积极自觉地行动的过程。 5.事业单位 —— 指国家为了社会公益事业目的,由国家机关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 6.登记管理机关 —— 国务 院民政部门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是本级人民政府的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机关。 7.民办非企业单位 —— 指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社会力量以及公民个人利用非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非营利性社会用务活动的社会组织。 8.公共事业伦理 —— 是公共事业管理领域中的角色伦理,是以公共事业组织为主体对公共事业管理的社会化角色的伦理原则和规范。 9.公共事业品德 —— 是指公共事业伦理规范在公共事业组织和个人职业心理和职业行为中的体现,同时也是指公共事业组织和个人在基公共事业整体中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行为特征和倾向。 10 现代事业组织 —— 是指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依法设立,不以营利为目的,拥有独立资产,面向社会自主从事准公共产品生产经营活动探讨会基本组织形式。 11 公共事业管理发展 —— 指公共事业组织为适应环境的变化,采用科不方法,健全公共事业管理体系,改善公共事业管理活动方式,提高公共事业管理效率,以便更好地进行公共事业管理的过程。 12. 公共事业社会化 —— 指主要通过社会各方力量,利用民间资源进行公共产品的生产与提供。 13.目标管理 —— 通过参与式的目标设置、实施和评价等活动来管理组织的一种方法。 14.人力资源测评 — — 是指对员工的综合素质与工作绩效进行评价,为客观、准确的人事决策提供依据的过程。 15.社区管理 —— 是指在街道范围内,由街道党工委、街道办事处主导的,社区职能部门、社区单位和社区居民积极参与的区域性、全方侠的自我服务和自我管理。 16.社区管理体制 —— 指社会管理的组织体系及运转模式,它要以社区管理的基本内容为基础,与社会外在环境和社区发展的方向相适应,是实施管理的组织结构,职能权限划分和管理方式、工作方法的总和。 17.公共事业管理 —— 指公共事业组织在一定的环境和条件下,动员和运用有效资源,采取计划、组织、 领导和控制等方式对社会准公共事务进行协调,实现提高生活质量,保证社会利益目标的活动过程。 五.简答 1. 公共事业组织应当具有的特征。 答:组织性、非政府性、服务性、沟通性、非营利性、独立性、公正性、自主性、使命感、多样性、专业性、灵活性、开创性、参与性。 2.市场体制局限性的突出表现有哪些。 答:市场竞争的不完全、市场体制有时难以实现社会公平、在市场体制中,民间企业难以承担提供公共产品的任务、市场体制有时难以实现发展的可持续性要求、市场体制有时难以实现宏观经济的稳定。 3.现代国家体制的职能优 势。 答:提供法律,维护竞争的市场秩序;提供和维持市场得以正常运作的稳定的经济环境;促进资源的合理运用,保护生态环境;从事社会发展活动,提供基本的社会服务;促进和保障社会公平;应付紧急事件。 4.公共事业组织的作用具体表现有哪些。 答: ( 1)公共事业组织能承担政府部门具体的执行性、事务性的职能,成为政府转变职能的重要载体,从而充当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 ( 2)公共事业组织能有效地为市场经济提供不可缺少的法律服务和监督规范企业行为,从而充当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 3)公共事业组织能有效地承担社会化服务,从 而充当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 4)公共事业组织可以有效地和政府合作,从而充当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 5.公共事业管理中的沟通的作用。 答:( 1)使公共事业组织中的人们认清形势。 ( 2)使决策更加合理;( 3)促进公共事业组织各部门协调发展;( 4)塑造良好的人际关系环境,统一公共事业心组织成员的行 动。 6.提高公共事业管理中沟通效果的方法。 答:( 1)进行信息沟通检查;( 2)尽可能减少那些不必要的组织层次;( 3)确保正式沟通渠道的主导地位,同时充分利用非正式沟通的辅助作用;( 4)创造良好的沟通氛围;( 5)提高信息的清晰度;( 6)提高沟通的心理水平。 ( 7)掌握沟通的技巧。 ( 8)运用例外原则和须知原则。 7.完善我国公共事业组织监督机制的措施。 答:( 1)完善我国公共事业组织的组织立法;( 2)减少公共事业组织登记限制,简化登记程序;( 3)加强公共事业组织的日常监督;( 4)明确界定政府监督主体,加强监督力度;( 5)营造竞争环境,促使公共事业组织动作透明化;( 6)建立公共事业组织行业监管,完善自制机制。 8.公共责任监督机制的发展出现以下趋势。 答:( 1)政府对公共事业组织的管理的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