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井眼钻井技术的应用及发展趋势研究毕业设计(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制轨迹的走向,尽量避免或少用滑动钻的方式钻进,以便提高施工的效率及实现轨迹的平滑,确保井下作业的安全。 二 .马达的 优选 小井眼水平井的施工用钻具尺寸一般较小,可承受的扭矩也小。 若使用 120 带扶正器马达时,则钻具所受扭矩较大。 所以应选用不带扶正器的马达,以便降低钻具摩阻。 此外,马达的弯壳体度数应满足设计造斜率需要,同时也要考虑到摩阻的影响,应在较短的井段完成轨迹调的整任务。 一般选弯壳体的度数比设计的弯壳体度数大一个级别。 三 .采用导向钻井技术 用 MWD 超小尺寸仪器导向钻井技术进行钻进,以提高轨迹控制的精度和质量,保证钻井施工的安全和高效,为圆满完井作业打下坚实基础。 四优化钻具组合,避免井下复杂情况 水平段钻进时,过大的摩阻使钻压很难传递到钻头,所以在钻进时,应根据井下情况尽量减少钻铤的使用,并根据井深适时上调加重钻杆,优化钻具组合,从而减少井下复杂情况,并提高滑动钻进速度。 五 . 钻井液的控制 一般来说,为了节约钻井的成本及有效的保护油气层,施工中通常采用近平衡压力的钻井技术。 为了满足携砂需要及减少井下钻具摩阻和扭矩,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在定向及水平段应及时的补充润滑剂并定期的泵入一定量的高粘钻井液以清洗井眼。 六 . 确保 MWD 正常工作 要严格控制钻井液的性能。 根据施工的需要,去合理选择和利用超小尺寸的 MWD 井下仪器,多方式控制脉冲信号强度,使得信号既可在地面仪器可分辨的范围内,又会因信号过强而损坏井下仪器,从而确保施工的正常进行。 第三章 小井眼技术在海洋平台中的应用分析 20 世纪 20 年代 ,美国最早开始利用小井眼钻井技术 ,但直到 50 年代才开始更进一步的研究和应用。 国内 70 年代在吉林、新疆、大庆油田钻了 800 多口小井眼井。 小井眼技术在沉默了一段时间后 ,于 80 年代后期 (大致是 1987 年 )又掀起热潮。 截至目前 ,世界上已钻成小井眼井上万口 ,最大垂直井深超过 6 000 m,该技术已应用于水平井、深井钻井中。 小井眼 钻井技术比较发达的有美国的Amoco 公司、 Baker Hughes 公司、 Nabors 工业公司和英国的 BP 公司等。 小井眼技术在海洋平台上的优势 节约钻井费用 世界范围内的钻井实践表明 ,小井眼钻井比常规钻井可节省费用 50%左右 ,特别是使用专门设计的小井眼钻机后 ,节约钻井费用可高达 60%~75%。 a) 钻前费用 ,即井场及钻机搬迁费用约占节约总费用的 30%。 b) 泥浆、套管、水泥及注水泥费用约占节约总费用的 30%以上。 c) 降低处理费用。 如果小井眼的尺寸是常规井的 1/2,那么钻屑体积只是常规井的 25%,这就大大减少了处理的费用。 而较小的井眼尺寸可使钻屑体积减少到常规井眼的 1/6,并相应地减少泥浆的用量。 一般来说 ,小井眼井的环形空间比常规井的环形空间小一个数量级。 有利于环境保护 小井眼较常规井眼井径缩小 50%,钻井液用量及排放钻屑量减少 75%,对环保有利。 同时由于小井眼钻井所需装备小于常规钻机 ,燃油消耗和排放到大气的废气也相应地减少。 小井眼钻井的另一个益处是噪声低 ,在海洋平台有限的空间内 ,这一点就显得特别重要。 减少运输困难和勘探风险 据统计 ,世界范围内探井成功率只有 13%,干井占到 87%。 用小井眼打探井因减 占地及设备、材料用量而降低风险。 有利于减少供应物资的运输次数 ,降低作业成本 ,保证连续钻井作业 ,提高经济效益。 增大平台的可变载荷 对相同规模的海洋平台 ,由于钻井设备质量的减少 ,平台的可变载荷增大 ,有利于钻井作业。 有利于双井系统的建造 新一代深海半潜式钻井平台应用双联井架的主辅井口作业理念 ,在同一平台上配备 2 套钻井系统 ,主系统钻井 ,辅系统接管、维修、钻井等 ,以提高作业效率。 增大平台的使用面积 钻井井场占地减少 75%,施工机具用量也大幅度下降 ,按一定比例缩小的装备使得操作运行的场地大大减小。 第四章 国内外小井眼钻井设备的发展 国外小井眼钻井设备的发展现状 一 . 小井眼钻机的发展现状 1. 由常规石油钻机改造的小井眼钻机 美国 Paker 钻井公司、 Cofor 公司在常规石油钻机上装配了 1 套钢丝绳连续取芯装置 ,将其改造成能钻 6 000 m 的小井眼钻机。 并制造了能满足钻压和转速要求的 mm( 英寸 )特殊钻柱。 法国 Foraso1Foramer 公司分别改造成功了 1 台 WN Apache 型拖车式、全自动液压驱动小井眼钻机和 1 台可控硅电驱动半自动钻机。 其共同特点是自动化程度高、作业更安全、效率高 ,只需 3 人操作 ,所用钻杆较常规钻杆长 ,钻机配备有液压大钳 ,自动卡瓦 ,管子自动排放系统 ,并配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