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课程论文--儒家核心思想与现代企业管理内容摘要:

状态 孔子说仁者“爱人”,一个人做到“恭、宽、信、敏、惠 ”才算是个仁者。 一部《论语》中“仁”就出现过 105次。 “二人”为仁,仁就是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仁学是协调、稳定社会各方面的关系之学。 它有三层意思:首先是一种普遍的人道主义。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愿干的事,不加到别人身上。 其次是一种积极忘我的奋发精神。 应该有“弘毅”的精神,认识到“仁以为己任”、“任重道远”。 把它提高到世界观的高度来看,是对宇宙自然界和谐及人际关系的协调。 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协调了,社会便能发展、前进了。 具体用到社会上,对上,君、父、长辈,要忠、孝、恭、敬;对中,兄弟、朋友,要 信、义、敦、睦;对下,子女、下属、晚辈,要宽、厚、慈、惠。 做到“推己及人”,把别人的事当作自己的事来办,把别人的利害当作自己的利害,一切事情都可办好了。 孔子主张仁政德治,这种思想与现代管理能结合吗。 答案是肯定的。 首先,儒家的仁政体现的人文精神、人本主义与今天的民主精神,人权意识是相通的。 其次儒家不仅认为人民应该服从政府,还强调政府的责任,强调领导者必须具备某些特定的条件,为民服务才不负重望。 在科技高度发达的现代经济中,劳动者已出现了和以前不同的情况,即由以前消极被动的“自然人”、“经济人”和“行为人”变为 有各种特点的“社会人”、“文化人”、“心理人”,变成富有感情、富有强大创造力和自控力的生产和管理主体。 这样不但更加突出了“人的因素第一”,还使那些具有强烈的约束性、规范的管理制度、措施变得更具有人情味,富有勃勃生机。 作为一个企业领导,更应关心人、体贴人,把人的工作放到比以前更高的高度。 在国内,当然能够举出更多贯彻仁德的例子。 管理者设身处地为员工着想,积极改善员工们的生活条件和工作条件,如员工们的福利待遇、工作保障、工作环境、安全保障、子女的入托和入学、养老保险等等。 总之,千方百计为职工排忧解难,使职工去掉各种后顾之忧,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 例如成才前锋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说:“人心也是资产。 ”并将此作为该公司的政治思想工作的原则。 “人心是资产”的管理,换来的是一个成功企业的出现。 孔子“仁”的这一主张把许多人类共同的美德编织在自己的体系内。 一个企业的领导人,施行了“推己及人”的忠恕之道,就为个体本位价值系统与集体本位价值系统的融通、转换,提供了重要方位,有利于员工,也有利于企业。 用仁爱的精神营造一个和谐协调的管理气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