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标准制修订工作管理规定内容摘要:
、 修订项目年度计划的审批工作,并 以公司文件 形式 下达标准制、修订项目年度计划 (包括 经费 预算)。 第十 六 条 标准制、修订工作 的 检查 (一)已批准的标准制 、 修订工作实行项目管理。 (二)标准起草人应每月 填写“标准制修订计划执行情况表”, 报承担单位标准化管理人员,汇总到承担单位标准化月报 第 7 页 共 14 页 中, 上报 标准化研究部。 (三)标准化研究部 应及时了解并掌握标准制、修订工作的进展和存在的问题,提出要求,会同承担单位把好标准制、修订工作的质量关 和进度关。 第十 七 条 标准制、修订 计划 项目的延期或撤销 (一) 因故需延期的项目,应由承担单位向 标准化研究部 提交标准制、修订 计划 项目的延期或撤销 申请表,经标委会 批准后,可以适当延期。 (二)因故撤销的项目,须由 承担单位向 标准化研究部 提交标准制、修订 计划 项目的延期或撤销 申请表,经标委会 批准后 由科技发展部下文方可 生效。 撤销项目应以文件为准,任何单位和个人均不得擅自撤销或用其它项目顶替。 经批准撤销的项目, 视情况收回部分或全部标准 制修订 经费。 第四章 标准的起草及征求意见 第十 八 条 标准的初稿 (一) 起草人须根 据当前 国内外 科技发展水平、生产实践经验、调研和试验验证的结论 等 ,按 GB/T1 系列的要求 起草标准初稿(包括正式的封面、目次、前言、正文、附录以及必要的条文说明, 以及起草相应的编制说明。 (二)在完成标准的初稿后,应及时送交主审人审阅。 (三)主审人 在收到 标准的初稿、 编制说明 及有关附件后,应在 15 天内完成审阅 ,提出书面修改意见返回起草人。 第 8 页 共 14 页 (四)起草人应根据主审人的 意见, 对初稿进行 修改 ,完成征求意见稿及编制说明。 第十 九 条 标准的 征求意见稿 (一)经 主审人审阅 同意的 征求意见稿 及编制说明应在封面上标明“ 征求意见稿 (第一稿)”并报标准 承担单位 ,同时提交一份给标准化研究部存档。 (二)标准承担单位组织有关专家对提交的 征求意见稿 (第一稿)进行审议,对涉及专业面较宽的标准,应 征求 相关专业、相关单位专家 的 意见。 组织专家审议是保证 制、修订 标准质量的重要环节,承担单位应认真组织,并在 30 天内完成审议。 承担单位 审议的工作方式可以是发函征求意见或会议审查,两种方式均要形成审查纪要。 (三) 征求意见 稿阶段是各 专家 充分发表意见的阶段,可以对标准的立项、技术内容、技术要求、文字编排及用语措辞等各个方面提出意见及建议,起草人及主审 人应认真地考虑大家提出的每一条意见。 (四) 若修改意见要求对征求意见稿作重大修改,则应形成征求意见稿(第二稿) ,甚至征求意见稿(第三稿),及其相应的编 制 说明,并继续征求各专家 的意见。 (五)起草人应根据各专家的修改 意见, 在主审人的指导下修改征求意见稿及其编制说明,并在 30 日之内形成标准 送审稿及其编制说 明和 征求意见稿的专家意见处理汇总表(见附件 7) , 第 9 页 共 14 页 提交一份给标准化研究部。 (六)起草人在编写 专家意见处理汇总表 时,应全面反映各专家的意见和处理情况,对部分采纳或未采纳的意见应在备注中说明理由。 第 二十 条 双采 标准 (一)等同或等效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的,完成翻译及对译文审校工作后形成征求意见稿,进入征求意见阶段。企业标准制修订工作管理规定
相关推荐
□建立 □未建立 1建立主席团单位,职代会由谁主持: □党 组织 领导 □行政领导 □工会领导 □其他 不建主席团单位,职代会由谁主持: □党 组织 领导 □行政领导 □工会领导 □其他 1职代会预备会出席对象: □全体代表 □代表团(组)长 □部分代表 1职代会 的筹备情况: □主动 向上一级工会报告 ; □不 向上一级工会报告 1 职代会 预备会议 的内容: 3 □通报 筹备情况 □通过会
成员单位,年销量达1300万以上。 公司自成立以来,无安全事故,无不良记录。 先后与国内外知名农化大型企业合作,在常德区域代理最优质、最放心的农药、化肥产品,几年来累计引资为农民铺底达5000万元以上,为农民节省贷款利息达50万元以上,节省中转环节为农民让利每年达80万元以上。 公司“阳光今朝”服务商标已成为省内外知名农资商号。 四、行业影响:2005年8月8日在全省农药质量抽查中
求。 同时还要开放权利结构,只有开放权利结构,才能真正吸纳人才,才能真正使职业经理人发挥作用,并促使职业经理阶层的形成。 《华为基本法》、《白沙文化发展纲要 》等企业文化纲领的起草过程就是企业家境界提升与权利智慧化的过程。 8.为什么对中国企业而言,计划经济体制时代所形成的文化对企业的影响最大,所造成的障碍也最大。 许多中国企业文化落后是由于受计划经济时代文化的影响,而非来源于传统文化。
业管理的真谛,他说: “人管人累死人,制度管人糊弄人,文化管人管住魂。 采用人盯人的方法,把职工置于完全被动的位置,根本不能达到团结人心形成共同体的目的。 企业没有严明的制度不行,但把制度唯一化、神圣化,认为只要有了科学的制度和体制就能自然取得管理效果,那是一种幼稚的愿望。 只有运用文化管理, 启动人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才能事半功倍。 ”刘振元的观点道出了现代管理的一个普遍规律和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