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的要求看我国银行内部审计内容摘要:

业银行内部审计职能 《办法》对内审的要求 银行内审部门独立性 内部审计文化 最终目标 安全性、收 益性和流动性的均衡实现 内审人员职业素养 中间目标 风险管理; 内部控制; 治理程序 资本充足率 风险覆盖 内审方法、技术、手段 与监管部 门有效沟通 流动性控制 相应省份分支行的审计工作。 另一种是股份制商业银行,如光大银行、兴业银行、中信银行、招商银行、民生银行等,由于其营业网点相对较少,均采用区域派驻式审计模式,即在总行设立审计部,在全国按区域设立审 计分部,如华北区、东北区、华南区等等。 总体来说,无论采用哪种模式,我国大中型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已经初步形成“统一领导、垂直管理”的管理模式,有利于保障审计部门的独立性。 其次,我国大中型商业银行对风险管理等的审计重视程度加强,审计范围逐渐扩大到银行各业务、公司治理、战略机制、流程运营、风险管理、合规管理等各个层面和维度。 审计范围的扩大得益于监管当局的督导及银行董事会、高级管理人员对内部审计作用的重视程度大大提高,也符合金融危机后国际上加强银行监管的大趋势。 各大中型商业银行,尤其是上市商业银行大多在其年报中强 调,内部审计已经覆盖至银行的各个业务和管理条线,并通过内部审计、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等多种方式开展审计工作,以提高内部审计在防范风险、加强银行内部控制及公司治理中的作用。 (二)我国银行内部审计仍有较大改进空间 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仍不能满足实际需要。 虽然各银行尤其是各大中型商业银行均在董事会下设置内部审计委员会,并直接领导银行内部审计部门,但这种领导目前还基本上是形式上的。 实际上,内部审计部门的人事安排、经费开支及绩效考核等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受制于经营管理层,这就导致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审计结果 的权威性都缺少足够的保障。 在绝大多数银行内部,内部审计部门与风险管理、法律合规以及其他业务部门在行政级别上持平,甚至各部门间在绩效考核时会互相打分,这就对内部审计部门形成一定制约,削弱其独立性,导致内部审计的效果大打折扣。 形成良好的内部审计文化,使银行各部门形成对内部审计的认同尚需时日。 虽然银行董事会、高级管理人员对内部审计的重视程度在逐渐增强,但激烈的竞争使得银行容易出现重发展轻合规的倾向,担心因整改而自缚手脚,导致本行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 而一旦内部审计人员发现了相关问题,业务部门又会千方百 计地与审计部门进行沟通,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对业务部门绩效考核等方面的影响。 一旦审计结论定调,这些部门也就不再关心被查问题是否进行了认真整改和落实。 而处罚程度的降低则直接造成相关部门违规成本过低,甚至可能出现“屡查屡犯,屡犯屡查”的情形。 而在实施整改的过程中,也往往出现仅整改个案的情形。 如针对内部审计部门查出的业务问题,相关部门整改的主要方式就是针对该起个案进行整改并汇报结果。 多数情况下既未对相关业务的内部控制、业务操作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