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资源开发的问题与对策初探-行政管理-毕业论文内容摘要:

育和具有创新合作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对经济和高科技发展起了决定性作用。 人才资源在经济和科技发展中起到了主体性和主导性的作用。 要实现科技进步,实现经济和社会发展,主体是人。 人才资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第一资源,是事业兴旺发达的永不枯竭的动力。 物力资源和财力资源是企业的有形资源,但具有有限性,而人才资源是一种无形资源, 具有相对无限性,是可再生的资源。 人才资源是物力资源和财力资源的粘合剂,企业效益的高低取决于人才资源对非人才资源粘合的强度和效用。 人才资源是最具有活力,最具有发展前景和最具有收益的战略资本。 强化人才资源能力建设,力争在经济和科技发展中占据制高点和取得优势地位。 二、华亭县人才资源存在的问题 任何经济发展都是以占有和利用有效资源作为基础的。 人才资源作为最具活力和最具潜力的“活”资源,已成为经济和高科技发展需要有效发挥和利用的战略资源。 近年来,华亭县以实现人才强县为目标,把人才开发工作作为实现县域经济可持 续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在人才开发中作到更新观念,创新方法,配套政策,落实措施,营造环境。 注重人才的培养、开发、引进和使用,不断调整和优化人才结构,初步形成以人才培养为基础,引进为重点,使用为核心的整体性人才开发格局,造就了一批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队伍,为全县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和 智力支持。 但在开发人才资源也中存在一定问题: (一)人才资源总量偏少 华亭县共有 18 万人口。 截止目前,全县共有各类人才 11467 人,其中党政领导人才 1305 人,占 %;企、事业经营管理人才 897 人, 占 %;专业技术人才 2972 人,占 %;农村实用人才 5437 人,占 %;技工人才856 人,占 %。 人才总量约占全县人口总量的 %。 国家级专家、省管专家、高级知识分子总量很少。 (二)人才资源素质偏低 全县各类人才总体情况是:高层次人才数量较少,人才资源整体素质偏低。 从文化程度上看,研究生有 17 人,大学本科生 867 人,大学专科文化程度 2588人,中专 2355 人,高中及以下有 5640 人。 大专以上文化程度仅占人才总量的%,大专以下占到 %。 2020 年以来,在报到的大中专毕业生 中 ,本科生仅22 人,占 8%,大专生 47 人,占 %,中专生 206 人,占 %。 高学历人才很少;从年龄分布上看, 35 岁及以下 4637 人, 56 岁以上 471 人。 35 岁及以下占 %,年轻人才偏少;从职称上看,全县专业技术队伍中,具有高级以上职称的 65 人,中级以上职称 894 人,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偏少。 造成人才资源素质偏低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因素: 受政治运动影响,教育难以按其自身客观规律运转, “文化大革命”中曾停止招生达 10 年之久,造成人才断层。 教育投入不足,投资渠道单一。 投资的主要来源是国 家财政性拨款,这一部分所占比重较大,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办学经费及社会捐资和集资所占比重很小。 投入不足致使教育设施不足和老化,教师待遇偏低,人才流失,约束了教育规模和教育质量。 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的约束,只讲数量,不讲质量,造成人才资源在质量和结构上都难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能力素质滞后,一方面是经济和科技发展了,急需大量的高素质的人才;而另一方面社会又不能提供足够数量的具有良好技能的人才,使得经济发展和人才供给不能匹配,影响了经济的健康发展。 (三 )人才资源结构不合理 从地域分布看,全县在城市和县城工作的人才占 %,而在乡以下基层工作的只有 %,呈倒“宝塔”式的人才结构。 一方面,人才积压,人才浪费;另一方面,又是人才匮乏。 从行业分布看,人才主要集中在党政机关及文教卫生等事业单位,而工农业生产第一线的人才明显偏少。 特别是农业第一线人才更是奇缺。 (四 )人才资源配置机制不健全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资源的配置应通过市场配置功能加以实现。 然而,由于人才资源素质偏低和体制的约束,人才资源配置仍主要通过政府行为加以配置。 主要表现为: 人才就业由政府承揽。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