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学校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专业教学标准(试行内容摘要:

课程开设顺序和周学时安排,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实行学分制的学校,一般 16~ 18 学时为 1学分, 3年制总学分不得少于 170。 军训、社会实践、入学教育、毕业教育等活动以 1 周为 1 学 分,共 5 学分。 公共基础课学时约占总学时的 1/ 3,允许根据行业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在规定的范围内适当调整,但必须保证学生修完公共基础课的必修内容和学时。 专业技能课学时约占总学时的 2/ 3,在确保学生实习总量的前提下,可根据实际需要集中或分阶段安排实习时间,行业企业认知实习应安排在第一学年。 课程设置中应设选修课,其学时数占总学时的比例应不少于 10%。 ( 二 ) 教学安排建议 课程类别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 学期 1 2 3 4 5 6 公共基础课 职业生涯规划 2 32 ∨ 职业道德与法律 3 32 ∨ 经济政治与社会 4 32 ∨ 哲学与人生 2 32 ∨ 语文 12 198 ∨ ∨ ∨ ∨ 数学 6 128 ∨ ∨ ∨ ∨ 英语 8 132 ∨ ∨ 计算机应用基础 8 130 ∨ ∨ 体育与健康 8 144 ∨ ∨ ∨ ∨ 公共艺术 2 36 ∨ 历史 2 36 ∨ 公共基础课小 54 93 计 2 专业技能课 专业核心课 饭店概论 2 34 ∨ 饭店礼仪 2 34 ∨ 饭店服务心理学 2 34 ∨ 食品营养与卫生 2 36 ∨ 前厅服务与管理 4 66 ∨ ∨ 客房服务与管理 4 66 ∨ ∨ 餐饮服务与管理 8 128 ∨ ∨ ∨ 饭店产品营销 2 36 ∨ 饭店服务活动策划 2 36 ∨ 饭店财务基础 2 36 ∨ 饭店专业英语 8 128 ∨ ∨ 小计 38 634 综合实训 7 17 ∨ 0 顶岗实习 65 1170 ∨ ∨ 小计 110 1974 合计 164 2906 说明: ( 1) “√”表示建议相应课程开设的学期。 ( 2) 本表不含军训、社会实践、入学教育、毕业教育及选修课教学安排,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设置。 十一、教学实施 ( 一 ) 教学要求 公共基础课是本专业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服务意识、夯实文化基础、提升优雅形象气质的重要保证,符合从事高星级饭店服务、运营与管理的需求。 公共基础课应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全面的素质培养服务,为学生专业能力的学习和岗位需要以及持续发展服务,为学生的终身教育发展需要服务。 基础课要注重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教学手段、教学模式的创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职业能力的形成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通过深入企业调研,分析饭店行业典型职业活动 和核心职业技能,由理论专家、行业专家、专业教师组成课程改革课题小组共同构建基于饭店工作过程、以项目为导向、以工作任务为载体、以职业生涯发展路线为整体脉络的课程体系,专业技能课程体现课程设置与饭店岗位群对接,课程内容与岗位核心任务对接,按照相应职业岗位 ( 群 ) 的能力要求,强调理论实践一体化,突出“做中学、做中教”的职教特色。 专业技能课建议采用项目教学、案例教学、任务驱动、角色扮演、情境教学等方法,创新课堂教学方法。 ( 二 ) 教学管理 教学管理要更新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学管理方式。 教学管理要有一定的规范性 和灵活性,合理调配教师、实训室和实训场地等教学资源,为课程的实施创造条件;要加强对教学过程的质量监控,改革教学评价的标准和方法,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保证教学质量。 十二、教学评价 构建以服务饭店行业为目标,以学生素质、能力为核心,教育与产业、校内与校外结合的评价机制,实行学分制、多层次、多元化的考评,引导学生全面提升和个性发展。 改革考核手段和方法,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考核,如口试评价、技能评价,注重学生自评、互评以及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相结合;突出过程评价与阶段 ( 以工作任务模块为阶段 ) 评价,结合课堂提问、训练活动、阶段测验等进行综合评价;应注重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内容的考核,综合评价学生能力;注重学生的职业素质考核,引导学生服务意识和职业气质的养成;引入校外评价,吸收家长、行业企业参与评价,有条件的学校还可引入第三方评价。 学习过程考核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注重平时的学习过程,保持学生课程学习的主动性和持久性。 过程考核主要考察学生在课程学习期间的学习质量、接受程度、学习态度、出勤率等。 十三、实训实习环境 根据饭店行业人才需求和职业教育特点配备校内实训实习室和校外 实训基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