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医院神志病科建设与管理指南内容摘要:
中医医院神志病科学术继承人应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学术继承人培养应充分利用本科室、本院以及本地区的资源,通过跟师学习、进修、学术交流等方式,着重进行中医理论、老专家学术思想、临床经验、中医精神与神志病防治新进展等方面的培训。 第十八条 中医医院神志病科应做好本科室名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采取师带徒、名医 讲堂、老专家工作室等方式,整理、传承名老中医专家的学术经验。 第十九条 中医医院神志病科护理人员应全部系统 接受中医和临床神志病知识与技能培训 , 西医院校毕业的护士 3 年内接受中医和临床神志病知识与技能培训时间不少于 100 学时。 第二十条 中医医院神志病科护士应熟悉中医神志病科常见神志病的中医药诊疗基本知识,掌握神志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基本护理知识和方法,掌握本科疾病中医护理常规和中医特色护理技术操作规程,掌握神志病门诊咨询技术或相关神志病护理知识,能为患者提供具有中医药特色的护理服务和健康指导。 第二十一条 中 医医院神志病科护士长是神志病科护理质量的第一责任人,二级中医医院神志病科护士长应具备护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并具有 1年以上神志病科临床护理工作经验,三级中医医院神志病科护士长应具备主管护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并具有 2 年以上神志病科临床护理工作经验。 第二十二条 中医医院神志病科要积极应用中医药方法,促进中医诊疗水平的提高。 应建立绩效考核制度,将中医药及中医治疗技术治疗率、中医治疗率、门诊中药饮片处方的比例以及开展各项中医传统身心健康项目情况等纳入医师绩效考核。 四、服务技术 第二十三条 中医医院神志病科应注重继承发扬中医传统诊疗技术,在保证医疗安全和患者利益的前提下,积极探索创新神志病中医诊疗技术。 第二十四条 中医医院神志病科应具备常见、多发神志病诊治的能力,二级中医医院应具备开展轻中度郁证、卑 惵 、不寐、脏躁、百合病、梅核气、癫狂(西医的情感性精神障碍、神经症、睡眠障碍)等神志病诊疗的能力。 三级中医医院应在二级中医医院服务能力基础上,具备开展难治性抑郁症、躯体形式障碍、精神分裂症、心身疾病等疑难、急危重症诊疗工作 的能力。 第二十五条 中医医院神志病科应能开展中医系统神志病治疗、中药治疗、针灸等中医特色服务项目;并能开展点穴、按摩、贴敷、足浴、气功和太极拳等有利于身心健康的中医传统服务项目。 第二十六条 中医医院神志病科应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发布的相关病种中医诊疗方案和临床路径,结合本科室临床实际,形成本科室重点病种的中医诊疗方案,并应用于临床,定期对本科室诊疗方案的实施情况及疗效水平进行分析、总结及评估,不断优化诊疗方案,提高中医临床疗效。 第二十七条 强化中医基本功训练,不断提高中医诊疗水平。 执行三级医师查房制度,查房内容要体现中医辨证思想,做到辨证准确、理法方药一致,充分发挥上级医 师对下级医师中医诊治的指导作用,及时开展病例讨论,提高急危重症、疑难病的中医诊治水平。 第二十八条 中医医院神志病科应根据发展方向和建设规划,注重引进吸收新的诊疗技术,并以临床为基础、疗效为核心,在中医药理论、中医神志病理论、技术方法、药物制剂等方面积极探索,大胆创新。 中医神志病治疗、中药治疗、针灸治疗等是体现。中医医院神志病科建设与管理指南
相关推荐
示药品产生的收入及其它创收,除去成本后的利润,按一定比例奖励有关科研人员,享受平均奖的科技人员按 2: 6: 2的比例分成,即研究者得 20%,科研基金 60%,医院管理费 20%,未享受平均奖的科技人员,收入扣除职工平均奖后,按 4: 4: 2 10 分成,即研究者得 40%,科研基金 40%,医院管理费 20%。 对院内开发的中药新制剂及科研成果用于临床,按药品利润的 10%归课题组分配
佳、面积较大的独栋别墅有困难的客户购买此部分别墅。 此外在产品规划减弱该部分别墅的先天地理位置不足。 提供以下产品建议: 1》控制别墅面积,建议整体控制 在 320 平方米左右。 2》增加独栋别墅的层数,建议地面以上 3 层,主卧设置在 3 层,增加采光量,延长室内光照时间。 3》地面一层抬高,可增加室内采光量,又能减少山坡北侧的湿气。 4》独栋别墅增加窗户的数量及面积
(4)从 1992 年巴塞罗那奥运会到 2020 年悉尼奥运会。 巩固的奥运会志愿者的当代模式已包含在组委会和人力资源计划中。 奥运会志愿服务的人力资源管理内容主要包括: 首先制定出奥运会志愿服务的人力资源计划,然后进行奥运会志愿者的招聘、选择和筛选、定位、培训和开发,以及绩效评价,最后对奥运会志愿者给予表彰和奖励,对他们进行重新安 置。 在人力资源管理的整个过程中,需要对每一管理阶段进行评价
55.茵陈蒿汤(《伤寒论》) 56.理中汤(《伤寒论》) 57.保元汤(《博爱心鉴》) 58.保和丸(《丹溪心法》) 59.麦门冬汤(《金匮要略》) 60.都气丸(《医宗金鉴》) 61. 清金化痰汤 (《东病广要》引《统旨方》 ) 62.六味地黄汤(《小儿药证直诀》) 63.健脾丸(《医方集解》) 64.射干麻黄汤(《金匮要略》) 65.凉膈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55.茵陈蒿汤(《伤寒论》) 56.理中汤(《伤寒论》) 57.保元汤(《博爱心鉴》) 58.保和丸(《丹溪心法》) 59.麦门冬汤(《金匮要略》) 60.都气丸(《医宗金鉴》) 61. 清金化痰汤 (《东病广要》引《统旨方》 ) 62.六味地黄汤(《小儿药证直诀》) 63.健脾丸(《医方集解》) 64.射干麻黄汤(《金匮要略》) 65.凉膈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的药品标准为准。 对违反规定处方、使用不当的药品 ,药房有权拒绝调配。 五、中药处方配药工作制度 收方后必须认真审查处方的各项内容,如病人姓名、年龄、性别、处方日期、医生签字等是否填写,药品名称、规格、用量、剂量、服法等是否正确,经审查无误后方可配药。 调剂人员必须按处方的要求配方,如发现处方中有毒、麻药或某种缺药等问题应及时与有关医师联系,妥善解决。 药品按规范的标准计价,做到计价准确无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