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建工浦东国际机场建设工程项目施工管理方案内容摘要:

理方案的选择上广泛征求了 多位专家意见,并进行了现场实验,最终确定采用填渣强夯的浅层地基处理方案。 浅层地基处理方案比深层地基处理方案不仅节省了投资,而且使工期缩短了约 6 个月。 第二,对于与自然条件有关,受自然规律影响较大的工程早作安排,尽快实施。 如机场决定采用围海造地的用地方案后,需要将原来的防汛堤 —— 人民塘拆除,航站楼即建在拆除的人民塘位置。 拆防汛堤在上海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必须慎重处理。 机场指挥部经过周密的策划组织,赶在汛期到来之际建造了新的防汛大堤。 新防汛大堤 1996 年9 月竣工,在经过了主汛期考验的情况下,机场建设指挥部才开始 拆除原来的防汛大堤,并使航站楼基础工程于 1996 年 10月按期开工。 如果新建大堤未能在主汛期到来之前建成,按自然规律只能等到下一年主汛期到来时才能考验新大堤的防汛能力,各项工作都将推迟一年,这是任何人也无法改变的。 又如围海促淤工程,泥沙淤积,要靠涨落潮的自然力进行,当然需要时间。 而围海促淤工程与机场设计方案的关联性又不大,完全可以提前安排。 在这样的情况下,围海促淤和防汛大堤加固就成为国际机场第一个开工建设的项目,为机场建设赢得了整整一年的宝贵时间。 统筹规划,协作实施 国际机场作为一项复杂的市政工程项目,涉及面广、影响因素多。 其复杂性不仅体现在工程内部系统各单位工程设计水准高、施工难度大,而且体现在需要大量的市政、民航系统工程与之相配套。 机场的进度规划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用系统工程的思想综合考虑国际机场的建设进度。 国际机场的进度控制系统可以用图 表示。 机场的进度控制系统以 1999 年 10月 1 日竣工通航为系统目标,分成机场相关民航导航 系统、机场内部工程建设系统及机场场外相关市政配套工程系统三个子系统。 机场建设过程中任何一个子系统失控,都会给机场按时通航带来影响。 例如在民航导航子系统的建设中,如果启东、南汇导航台未能按时竣工,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图 国际机场的进度控制系统图 即使飞行跑道和航站楼提前完成,竣工通航的进度目标也是不可能实现的;又如在相关市政工程建设子系统中,两条外部进场道路的任何一项不能按期完成建设,地面客运量的压力也会给国际机场的正常运营带来影响。 因此,必须在深入分析三个子 系统的基础上,统筹安排机场建设进度,才能使预定的进度目标得以实现。 精心筹备,严密组织 ( 1)工程前期的准备工作 任何大型工程的建设,前期准备工作都是相当繁重的,准备工作的充分与否对后期工程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 从某种意义上讲,国际机场能否在 1999 年 10月 1 日开启通航,成败的关键在于项目前期的准备工作。 因此,指挥部以抓好前期工作为指导思 想,集中精力做好工程前期的准备工作,为后期施工创造了有利条件。 机场建设指挥部自 1995年 6 月成立以来,从项目的报批、立项、融资到征地拆迁等投入了大量精力进行准备工作。 机场建设指挥部首先及时做好了项目的论证和报批工作,然后通过贷款、发行股票等方式完成了项目的融资,接着通过科学试验确定了主要的技术方案,并及时顺利地完成了征地拆迁工作。 国际机场在前期准备工作中,有以下两点经验是值得总结的: 通过集思广益,选择了围海造地方案,不仅节省了大量资金,而且减少了征地拆迁的工作量,为机场建设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对传统的 工作方法进行了部分改变,如先做方案设计再进行可行性研究,事实证明这是非常成功的。 ( 2)材料设备采购供应的准备工作 国际机场建设所用的材料和设备大部分从国际上采购。 同时,机场设备采购资金主要来自日元( OECF)贷款,根据 OECF 的要求,所有用其贷款所购买的设备必须进行公开、公正、公平的国际招标,选定供应商。 因此,国际机场的材料、设备采购既要考虑设备招标的时间,又要考虑设备付运所用的时间和可能遇到的风险,还要考虑到必须保证材料、设备的质量和资金运用的经济。 为了使采购不影响施工安装的进度,机场建设指挥部特别 成立了设备处,对材料及设备采购进行了慎重安排。 首先根据施工安装的进度要求编制了详细的设备采购计划,明确设备到场的具体日期;然后根据设备到场的日期进行招标、订货、材料运输的安排,对于 OECF 贷款采购的设备还要提前进行贷款申请。 ( 3) 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国际机场为了保证工程全面开工,及时完成了场地平整和沟浜清淤工作,建设了 40 余公里的场内外施工道路和 19余公里施工用 10kV 供电环网,并沿路敷设了生活和施工用水管网。 除了做好施工必须的综合配套设施外,机场建设指挥部要求中标的施工单位提前进场,尽快熟悉建设场地 ,缩短磨合期。 同时,敦促设计单位做好技术交底,使技术问题在施工前得到了充分解决。 由于施工前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施工单位的施工进度进展顺利,保障了机场建设进度目标的实现。 重视科技,优选方案 国际机场进度控制的最大特点之一就是依靠科学技术来有效缩短工期。 国际机场是我国重要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也是我国跨世纪的重大交通枢纽工程之一。 其工程质量比 工程进度更为重要。 我国某些工程建设不以科学技术为依据,忽视工程质量,片面强调加快进度,这无异于 “ 拔苗助长 ” ,即使工程提前竣工而质量问题存在隐患,也是失败的工程。 机场建设指挥部进度控制的指导思想是在科学实验的基础上,通过精心选择技术方案来缩短工期。 如在进行机场用地、飞行区地基处理、机场排水等方案选择时,机场建设指挥部进行了广泛的调查、分析,并组织专家进行了详细论证,最终选择了经济合理、行之有效的方案。 如前所述,机场建设指挥部在科学实验和方案论证中的投入是非常大的,但取得的效果也非常显著,不仅节省了工程投资,而 且加快了工程进度。 例如: ① 围海造地 —— 赢得了大约一年的建设周期; ② 地基处理 —— 有效地将工期缩短了 6 个多月; ③ 修建围场河 —— 解决了雨季施工期间的排水问题,使工程的施工效率大幅度提高,工程进度显著加快。 航站楼行李处理系统是影响工期的重要因素之一。 按照一般国际惯例,行李处理系统从设计、材料采购到施工至少需要 48个月时间才能完成。 而国际机场计划工期仅为 40 个月,按照常规是不可能完成进度计划的。 因此,机场建设指挥部对行李处理系统的建设实施方案进行了调整。 如图 (a)所示,一般行李处理系统 的设计与施工程序是先完成初步设计,然后进行设备招标,确定承包商后,由承包商提条件完成土建施工图设计,再进行土建施工。 机场建设指挥部为了节省工期,对常规程序进行了适当调整(图 (b)):完成初步设计后,经多方咨询和调查研究,直接进行土建施工图设计,施工图完成后直接用于指导施工。 同时根据土建施工图确定招标条件,进行招标和设备采购工作。 这样就大大提高了施工进度,使竣工目标的实现成为可能。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图 行李处理系统进度调整示意图 优化规划设 计与科学管理相结合的项目投资控制 国际机场一期工程,设计概算总投资包干 亿元,从立项批准到正式竣工投入使用,建设工期 40 个月,整个工程项目的使用功能和质量标准都达到了预期目标,不但控制住了总投资目标,而且初步估计可以节省投资达 10%以上,这不仅为下期的工程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而且在投资控制方面积累了经验,将对大中型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有益的借 鉴。 国际机场投资控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主要依靠: ① 优化规划设计,依靠科技和智慧,提高投资控制的技术含量与效果; ② 利用改革开放的有利条件,实施市场化经营战略; ③ 精心规划与论证项目投资目标; ④ 加强科学管理,形成有效的投资控制运行机制。 项目资金筹措与总投资目标的论证 国际机场一期工程,设计概算总投资包干 亿元,从立项 批准到正式竣工投入使用,建设工期 40 个月,整个工程项目的使用功能和质量标准都达到了预期目标,不但控制住了总投资目标,而且初步估计可以节省投资达 10%以上,这不仅为下期的工程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而且在投资控制方面积累了经验,将对大中型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 国际机场投资控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主要依靠: ① 优化规划设计,依靠科技和智慧,提高投资控制的技术含量与效果; ② 利用改革开放的有利条件,实施市场化经营战略; ③ 精心规划与论证项目投资目标; ④ 加强科学管理,形成有效的投资控制运行机制。 优化规划设计,提高投资控制的技术含量 ( 1)总体规划方案的优化及其效果 在机场前期工作阶段,机场建设指挥部就面临一系列亟待研究解决的规划建设方案优化等重大问题,象机场总图、规划布局的合理调整以及机场工程与生态环境的综合平衡等,都对机场建设规模和投资有着直接利害关系和重大影响。 为此,机场建设指挥部充分发挥和利用科技的力量,大力鼓励有关专家学者和科 技工作者提出各类有益的建议和设想,并认真组织研讨,积极吸收采纳其合理部分,机场建设指挥部组织各方面专家对机场总平面图及一期工程平面位置进行了反复的论证和优化,使机场总体规划方案不断完善优化,大幅度地降低了机场建设成本。 比如,机场规划方案的优化是个比较典型的例子。 根据有关专家提出的机场建设应利用长江滩涂的建议,结合解决机场地区种青引鸟保护生态环境和防止 “ 鸟撞飞机 ” 的问题,在广泛、深入论证的基础上,提出了在机场范围内沿滩涂零米线修筑促淤大坝,加快滩涂成陆速度,并将整个机场规划范围向长江滩涂平移了 700m。 仅 此一项,西侧少占用良田 ,减少居民动迁 5000 余户,比征用同面积土地可省 20~ 25亿元,同时又为机场后续工程创造了 的建设用地,为后阶段机场建设和航空城开发创造了极好的条件,达到了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在离机场东侧 11km 的九段沙实施种青引鸟工程,营造新的侯鸟栖息地,诱导侯鸟改变迁徒路线,消除了 “ 鸟撞飞机 ” 的隐患,保障了飞行安全,较好地解决了工程建设与环境相协调的问题。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十分显著。 又如,机场竖向设计的优化。 为保证机场安全、稳定地运行,跑道的道面标高不得低于最高洪水水位 ,并要求场地地下水位在跑道结构层面之下 1m 以上。 如按常规设计思路,要达到如此标高的要求,至少要在全机场范围内填土 1~ ,这就意味着要从场外搬运砂土 3000~ 4000 万 m3,这将是极其困难的,很不现实,而且代价太大。 为此,千方百计对机场竖向设计进行了优化,最后规划建造了机场围场河,使机场与周围的农田水系隔断,并利用长江巨大的潮差建造泵闸结合的独立排水系统,既降低了机场生产经营中的排水运行成本,又降低了整个机场的地下水位,使全场地下水位处于可控状态,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 2)近期工程规划的优化 机场工 程尤其是飞行区、航站区等主体工程具有技术含量高和工艺复杂等特点,所采取的工艺技术或方案如有不当,就有可能贻误工期、增加投资。 机场建设指挥部对此给予了高度重视,无论在基础工程破土动工之前,还是在机场工程全面开工之后,都不间断地分别开展了大量的工程技术试验工作,包括飞行区软土地基处理试验、航站区桩基工程试验,候机楼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