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医院管理制度医院感染分册内容摘要:

注意事项:A) 保持紫外线灯表面清洁。 B) 室内应清洁干燥,适宜温度20℃~40℃,相对湿度应≤60%,相对湿度60%时延长照射时间。 C) 不得使紫外线光源直接照射到人。 D) 紫外线灯管辐照计测定法:a) 测试方法:开启紫外线灯5min后,将紫外线辐照计探头置于被检紫外线灯下垂直距离1m的中央处,待仪表稳定后,观察数据,所得数值看清小数点后,进行数据转换。 b) 结果判定:普通30w直管型紫外线灯,新灯辐照强度≥90uw/cm2为合格;使用中紫外线灯辐照强度≥70uw/cm2为合格;30w高强紫外线新灯的辐射强度≥180uw/cm2为合格;新灯管使用前应详细阅读使用说明。 c) 循环风紫外线消毒与监测:用于有人情况下的空气消毒,每日检查设备运转情况,每周一次清洁循环风紫外线滤网并记录,每周一次记录紫外线灯管使用时间,累积时间900小时时与厂方联系更换灯管3. 戊二醛使用方法1) 用于浸泡各种精密仪器。 2) 消毒一般为20~45分钟,灭菌10小时。 3) 有效期14天,每周更换容器一次,每二周更换消毒液一次。 4) 消毒方法:初处理后器械浸泡于2%戊二醛溶液中,器械关节打开,导管内充满消毒液,各种物品浸泡于消毒液液面下,用生理盐水冲洗后才能使用。 (容器旁放置定时钟,浸泡无菌持物钳除外)5) 盛放戊二醛容器上,应标明消毒液名称及有效期。 6) 至少每周测试并记录浓度一次,每月进行生物监测一次。 4. 层流净化设施维护1) 空气处理机组。 每月检查一次,清扫内部,尤其是对热交换器要用高压水冲洗。 2) 新风机组。 每日检查一次,保持内部干净;粗效滤网每两天清洗一次,粗效过滤器1~2个月更换;中效过滤器每周检查一次,三个月更换;亚高效过滤器一年一更换。 3) 高效过滤器一年检查一次,当阻力超过设计阻力160Pa或已经使用三年以上时应予以更换。 4) 排风机组中的中效、高效过滤器,每年更换。 5) 吊顶送风天花每月检查一次,并清洁内部表面(阻漏式天花除外)。 6) 回风口过滤器定期检查,每年更换一次。 7) 保养与更换有记录。 四、常用物品消毒方法1. 氧气湿化瓶消毒处理:1) 备用氧气湿化瓶、内芯、接管、皮管,每周消毒一次。 用1000mg/L有效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 备用氧气湿化瓶应干燥保存,瓶底及瓶壁无污垢积累。 2) 吸氧病人湿化瓶内放冷开水,每日更换消毒,单通道鼻导管每日更换二次,双通道鼻导管每日用酒精棉球擦二次,鼻腔每日用生理盐水棉签擦二次,保持清洁通畅。 3) 间隙吸氧者输氧管每人一套。 出院病人作终末处理。 2. 体温表消毒处理:1) 第一道处理 用2000mg/L有效氯消毒液浸泡5分钟,清水冲净后擦干,放于离心器内甩下刻度。 2) 第二道处理 用2000mg/L有效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再用冷开水清洁擦干后备用。 3) 备用体温表盛器内垫的纱布要干。 4) 浸泡消毒液第一缸每次测量后更换,第二缸每天更换。 5) 离心器每日消毒一次,盛器每周总消毒一次,用2000mg/L有效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 3. 床单位处理:1) 做到一床一巾,一桌一抹,处理正确。 2) 出院床单位终末处理:一拆:二擦:用1000mg/L有效氯消毒液擦床架、柜。 三照:紫外线照射30min(遮盖消毒)。 四铺:枕芯、棉褥、床垫被污染时应及时更换消毒。 4. 其他物品消毒方法参见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五、特殊感染病人消毒隔离1. 传染病防治法中规定的各类可疑或确诊传染病病人根据传播途径,按消毒技术规范上要求,采取消毒隔离措施。 2. 感染病人与非感染病人分开,同类感染病人相对集中,特殊感染病人单独安置,在指定区域活动。 3. 各种治疗、护理及换药操作应按清洁伤口、感染伤口、隔离伤口依次进行,特殊感染伤口如:炭疽、气性坏疽、破伤风等应就地(诊室或病室)严格隔离,处置后进行严格终末消毒,不得进入换药室;感染性敷料应放在黄色专用的污物袋内,及时焚烧处理。 4. 各种诊疗用物,如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等单独使用,用后物品按各种不同物品及不同感染情况,作相应处理。 5. 遇耐药菌感染病人,参照《瑞金医院耐药菌感染病人管理制度》(试行)执行。 6. 根据不同疾病的不同传播方式采取相应防护措施。 避免过度防护与防护不到位。 常用的防护措施有:洗手、戴手套、戴口罩、穿隔离衣、戴护目镜,并注意锐器伤的预防。 六、隔离预防1. 标准预防:(1) 定义:认定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须进行隔离,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黏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2) 具体措施: 1) 手卫生:包括洗手、手消毒与戴手套,手套脱后仍需洗手。 2) 戴口罩、面罩、眼罩:当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飞溅时,为保护眼、口、鼻黏膜的污染。 3) 穿隔离衣: 当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飞溅时。 4) 医用器械与物品处理:对复用的仪器确保不同病人之间经过彻底清洁消毒和再处理。 一次性物品按《医疗废物管理法规》处理。 5) 对医院内常用物体表面进行常规清洁和消毒,污染时按特殊消毒处理。 6) 被服处理:及时处理,防止接触患者的皮肤与黏膜。 7) 预防锐器伤。 2. 对确诊及可疑传染病病人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包括接触隔离、空气隔离和飞沫隔离。 具体措施见表表 常见传染病传播方式、防护隔离疾病名称传 播 方 式防 护 隔 离空气飞沫接触媒介生物媒介口罩帽子手套防护镜布隔离衣一次性防护服鞋套病毒性肝炎甲型  +食物 +++ +  乙型  +血液 +++ +  丙型  +血液 +++ +  丁型  +血液 +++ +  戊型  +  +++ +  麻疹++++  +++ +  流行性乙型脑炎    +++     流行性腮腺炎+++  ++  +  脊髓灰质炎+++  +++ +  流行性出血热+ + ++++    狂犬病++++  +++ +  流行性斑疹伤寒    ++      伤寒  +食物  ++ +  副伤寒  +食物  ++ +  细菌性痢疾  +食物  ++ +  霍乱  +水 +++ + +猩红热+++  +++    白喉+++食物 +++ +  百日咳++   ++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    鼠疫肺鼠疫+++ ++++  + 腺鼠疫+++         炭疽+++食物 +++ +  流行性感冒+++  +++   钩端螺旋体病  ++ + ++ +  肺结核++   +++ +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 人禽流感+++食物 ++++++ 注:传播方式:“+”为传播方式,“++”为主要传播方式防护隔离:“+”需采取的防护措施表 常见传染病潜伏期、隔离期、观察期疾病名称潜伏期隔离时间接触者观察常见最短~最长病毒性肝炎甲型30日14~45日自发病日起隔离3周甲、戊型,急性乙、丙型肝炎密切接触者观察6周乙型2月~3月30~180日隔离至肝功能正常 HBsAg、HCV、RNA转阴丙型30~50日2周~半年丁型2月~3月45~160日戊型30~45日10~75日自发病日起隔离3周麻疹8~12日7~21日自发病日起至出疹后5日21日流行性乙型脑炎10~14日4~21日隔离至体温正常接触者不检疫流行性腮腺炎14~21日8~30日自发病日起止腮腺消肿为止医学观察21日脊髓灰质炎5~14日3~45日隔离14日,第一周呼吸、消化道隔离,第二周消化道隔离医学观察20日流行性出血热7~14日5~60日急性症状消失为止不检疫狂犬病20~90日10日~1年以上病程中隔离至症状消失不检疫流行性斑疹伤寒10~12日5~23日彻底灭虱,体温正常后12日14日伤寒10~14日3~42日体温正常后15日或便培养2次阴性医学观察23日副伤寒8~10日2~15日细菌性痢疾1~4日数小时~7日症状消失后1周或便培养3次阴性7日霍乱1~3日数小时~7日腹泻停止后便培养3次阴性或症状消失后7日隔离5日,便培养3次阴性猩红热2~4日1~12日自发病起7日,咽培养阴性7日白喉2~4日1~7日症状消失后咽拭子培养2次阴性或症状消失后7日7日百日咳7~10日3~21日出现症状后40日21日流行性脑脊髓膜炎2~4日1~7日症状消失后3日,不少于病后7日7日鼠疫肺鼠疫1~3日数小时~3日症状消失后痰培养3次阴性接触者、预防接种者检疫12日腺鼠疫2~5日1~8日淋巴肿完全痊愈炭疽1~3日12小时~12日症状消失,溃疡愈合,细菌培养2次阴性8-12日流行性感冒1~2日数小时~3日体温正常2日或病后7日3日钩端螺旋体病7~13日2~18日症状消失(至病愈为止)不检疫肺结核14~70日潜隐性感染可持续终生连续3次痰找结核菌阴性70日传染性非典型肺炎4~5日2~14日症状消失后5-7日14日人禽流感3~4日3~7日目前尚无人传染人检疫21日(试行)列入管理的主要耐药菌:MRSA(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耐万古霉素肠球菌,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等,凡在微生物化验单上敲有“耐药菌”字样的均纳入本管理办法中。 管理办法:接触隔离具体措施:1. 微生物科发现特殊耐药菌时在化验单上敲红色“耐药菌”章。 2. 床位医生根据药敏结果及时调整抗菌药物的使用,如有疑问咨询微生物科。 3. 护士遵照医嘱在病例夹上贴特殊隔离标记4. 病房内医务人员按以下要求做好消毒隔离。 (1) 按照特殊感染进行床边隔离(有条件进单独病室),该患者的所有治疗护理放在最后执行或单独执行,主要用具单独使用。 (2) 加强洗手和手消毒,包括医生、护士、护工、工勤人员、家属。 处理患者伤口、导管、被血液、体液严重污染的物品时必须戴手套,必要时戴口罩、防护镜、穿隔离衣。 (3) 对使用过的器械、物品及可能被污染的物体表面做好消毒处理;患者解除隔离、转床或出院后对环境、设备仪器等物体表面做终末消毒;必要时采样。 (4) 污物直接送污物室,不得暂存治疗室或其它场所。 (5) 重视会诊及防止床边检查操作时的交叉感染,以防科室间耐药菌传播(6) 检出耐药菌部位连续二次培养无耐药菌出现或临床感染症状消除1周以上时,解除耐药菌隔离措施。 (7) 同一病区不同病人短时间内出现3例或以上同种同源耐药菌时,在加强消毒隔离同时立即报本部门负责人,由本部门负责人核实后报医院感染控制办公室。 4.对器官移植病人及中性粒细胞减少的病人加强保护性防护措施与物品消毒,不与感染病人同居一室。 病房内限制陪客。 七、瑞金医院手卫生指南(试行)注:在卫生部正式〈手卫生指南〉下发之前暂按以下要求执行1. 手卫生措施:洗手、手消毒、戴手套,根据具体情况选用合适的手卫生措施。 2. 六部洗手法: 非触摸式使用水龙头 非触摸式取用皂液 3. 手卫生指征:接触不同病人之间及同一病人从污染部位到清洁部位需采取手卫生措施,重点强调以下几点:(1) 无菌操作前后;(2) 处理污染物品或可能被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和排泄物污染时;(3) 接触伤口及各类侵入性导管前后;(4) 接触特殊易感病人(WBC*109/L病人、以接触传播为主的不同种感染病人等)前后;(5) 穿脱隔离衣前后,戴摘手套、口罩前后;4. 戴手套要求: 为避免交叉感染和合理使用医疗资源,特制定以下要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