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a用户手册v1100-e店宝学院内容摘要:
概述 E店宝 PDA无线仓储管理系统是以条码技术为核心,充分应用无线网络通讯技术和无线手持电脑终端,建立的自动化实时仓储管理系统 ,通过条码技术,大大提高仓库操作的效率,实现自动化数据采集,消除人工操作导致的错误。 系统构成 E店宝无线仓储管理系统是以 e店宝 ERP为基础出平台。 PDA通过扫描条码采集仓储、商品、订单信息,并通过本地无线网络与 e店宝服务器连接进行 交互进行盘点、验货、产品出入库等仓储操作。 前提 1) 用户已经部署 e店宝 erp系统 2) 用户已经订购 PDA服务并开通使用权限 3) E店宝无线仓储管理系统是“软件 +pda硬件平台”一体的解决方案,用户在购买 e店宝pda 时已预装了 与该硬件匹配的 软件。 不同品牌、型号的 pda存在差异, 为了确保功能稳定,用户不可以 自行 购买 PDA硬件 安装 e店宝软件。 4) 已经在使用 PDA的区域部署了 WiFi无线网络 支持 WiFi无线网络: ; 安装 安装 windows Mobile 设备中心 (已经安装 “ windowsMobile 设备管理中心” 的 环境 可以跳过此步骤) 检查是否安装了“ windowsMobile 设备管理中心”: 下载地址: 选择与您的 PC响应的操作系统版本,“继续” 点击下载: 点击“运行”,下载后自动安装 点击“保存”, 请记录下载文件保存的位置,下载文成后手动运行安装 安装成功 安装成功后使用 USB数据线连接 PDA与 PC,系统自动发现 PDA所需更新 用 USB 数据线连接 PDA, PC 发现更新 正在更新 查看更新 更新成功 更新成功后系统自动发现 PDA 在 pc 中查找 PDA设备 拷贝安装文件到 PDA 在 pda 中找到安装文件,安装 打开 PDA资源管理器,在“我的设备”选项下查找从 PC 中拷贝的文件 安装: 在 PDA中点击安装文件,运行安装程序 安装成功: 2: 使用“ 91手机助手” for WM安装 打开 91手机助手 for WM 选择“软件管理” 1. 添加软件 2. 选择安装模式 传输文件 安装 在“已安装软件” “刷新”:查看 edb软件已安装 条码 /无线网络设置 设置为: 无线网络设置 Pda: “开始” “设置” “连接” “WLAN” 查看 pda 是否已经连接到无线网; 如果未连接,选择可用”连接后点击“连接” 开通使用权限 请与 e店宝售后联系开通 PDA权限 开始 登录 功能描述 验货: 通过扫描 /录入快递单号,查询到待验产品的订单;通过扫描录入产品条码,将订单信息与待验产品进行比对 操作: 1) 通过录入快递单条码选择待验订单 输入 /扫描待发货产品的快递单条码, pda 从后台服务器获取。pda用户手册v1100-e店宝学院
相关推荐
钢刷两边灰漆。 暗装式配电箱安装:检查预埋及管子质量,确定高度,符合要求后再安装。 管子与配电箱采用锁母连接,配电箱采用现场机械开孔。 箱体与墙接触部分应做防腐处理。 序号 名称 /标高 作品 说明 备注 核对图纸 技术交底 准备材料机具 地面预制 配管接线盒垂直运输 土建配底筋 配管 接线 盒预 埋定 位 加盖防护 土建扎面筋 检查和隐蔽验收 土建浇筑砼 巡回察看 养护 拆模板 电管内穿铁丝
收款收据进行登记核对。 注:《押金专用收款收据》样板见附件一; 《押金专用收款收据申请表》见附件二。 第 4 页 共 8 页 第四章 押金的管理 第八条 公司设立终端机具押金专用账户,特约商户缴纳的押金专款专 用,押金款项仅用于终端机具的使用担保及资产损坏赔偿。 第九条 终端机具押金由 财务部 指定专人进行管理,每季度进行一次账目核对,向 公司相关部门出具核对明细。 第十条
第 16 页 共 50 页 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上地 七街国际科技园 2 号楼 1201 室 电话 :01082893930 传真 :01082893930 邮编 :100085 Email: 技术白皮书 业扩系统 业扩报装子系统是整个用电管理的龙头,是负责业务扩充与用电变更业务的关键系统。 它 致力于实现业扩报装与用电变更管理的自动化,对各类工作票进行动态管理,建立和修改用户基本档案
11需要说明:用此来记录学生补考情况,每位补考学生每科考试都有一条记录。 在备注中记录学生的补考时间、地点、补考费用等信息。 修改记录:修改学生补考表 图 245 数据流 系统名:学籍管理子系统 编号: F4 条目名:学籍变动 别名: 来源:“学生”外部实体 去向:“数据处理”处理逻辑 数据结构: 姓名 学号 选修方向 原班级 现班级 原因 时间 备注 需要说明:用此来记录学生的学籍变动情况
.......................................................... 35 6. 1 结论 ................................................................................................................... 35 6. 2 展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