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晋江人工湖k4标段项目浅谈土方开挖工程-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论文内容摘要:

( 32) 式中: f摩擦系数, f=tanφ,φ为内摩擦角(度); c 土的粘结力( kPa) ; H 路基高粘度( m) ; γ 天然单位重度( KN/m179。 ); K稳定系数,当 K 为稳定; φ 内摩擦角(度); 由各岩土层物理力学指标参数表 21可知,再加上从现场工程获取的数据,第一种类型的边坡位置土层有两层,第一层为粉质粘土 H=2m,第二层为淤泥 H=3m,计算过程如下 : 第一种类型边坡断面图的土质分层图 图 32 第一层粉质粘土 φ =176。 c= H=2m r= KN/m179。 1: 的边坡,α =63176。 26′ 验算如下 : cotα =, cscα =,解的 f=tanφ = 带入公式 32得: a==2c/γ H = 带入公式 31得: 8 Kmin=(2a+f).cotα +2 )( afa  .cscα => ,该粉质粘土层边坡稳定 第二层淤泥层 φ =176。 c= H=3m r= KN/m179。 1: 的边坡,α =63176。 26′ 验算如下 : cotα =, cscα =,解的 f=tanφ = 带入公式 32得: a==2c/γ H = 带入公式 31得: Kmin=(2a+f).cotα +2 )( afa  .cscα => ,该淤泥层边坡稳定 结论:该坡在自然放坡下处于稳定状态。 第二种边坡类型 第二种类型边坡断面图的土质分层图 图 33 由各岩土层物理力学指标参数表 21可知,再加上从现场工程获取的数据,第二种类型的边坡位置土层有两层,第一层为粉质粘土 H=,第二层为淤泥 H=,计算过程如下 : 第一层粉质粘土 φ =176。 c= H= r= KN/m179。 1:1的边坡, α =45176。 验算如下 : cotα =, cscα =,解的 f=tanφ = 带入公式 32得: a==2c/γ H = 带入公式 31得: Kmin=(2a+f).cotα +2 )( afa  .cscα => ,该粉质粘土层边坡稳定 9 第二层淤泥层 φ =176。 c= H= r= KN/m179。 1:1的边坡,α =45176。 验算如下 : cotα =, cscα =,解的 f=tanφ = 带入公式 32得: a==2c/γ H = 带入公式 31得: Kmin=(2a+f).cotα +2 )( afa  .cscα => ,该淤泥层边坡稳定 结论:该坡在自然放坡下处于稳定状态。 曲面滑动面的边坡稳定性分析 圆弧滑动面的解析法 本边坡采用圆弧滑动面解析法中的坡脚圆法,计算图式如图 34 所示。 坡脚圆(δ =0)计算图式 图 34 坡脚圆计算辅助图 图 35 10 坡脚圆 的 α 、 α 0、 ω 图 35 坡脚圆图解曲线关系图 图 36 式中: C 土的粘结力( kPa) ; H 路基高度( m) ; a。 圆心角的一半; w 滑动面的倾角; 极限平衡时, My=Mo. c =rH[2sina。 .sina。 .。 .( cota。 .cotwcota。 .cota+cota/3+1/3) ] 公 式 ( 33) 此时边坡的稳定性系数为: K=C/c 公式( 34) 该边坡稳定性 K≧ 才稳定。 由各岩土层物理力学指标参数表 21可知,再加上从现场工程获取的数据,第一种类型的边坡位置土层有两层,第一层为粉质粘土 H=2m,第二层为淤泥 H=3m,计算过程如下 : 第一种类型边坡断面图的土质分层图 图 37 第一层粉质粘土 C= H=2m r= KN/m179。 1: 的边坡,α =63176。 26′,α 0=33176。 15′,ω =37176。 验算如下 : sina。 =, sinw=, cota。 =, cotw=, cota= 带入公式 33得: c=rH[2sina。 .sina。 .。 .( cota。 .cotwcota。 .cota+ 11 cota/3+1/3) ]= 带入公式 34得: K=C/c=> ,该粉质粘土层边坡稳定 第二层淤泥层 C= H=3m r= KN/m179。 1: 的边坡,α =63176。 26′,α 0=33176。 15′,ω =37176。 验算如下 : sina。 =, sinw=, cota。 =, cotw=, cota= 带入公式 33得: c=rH[2sina。 .sina。 .。 .( cota。 .cotwcota。 .cota+cota/3+1/3) ]= 带入公式 34得: K=C/c=> ,该淤泥层边坡稳 定 结论:该坡在自然放坡下处于稳定状态。 第二种边坡类型 第二种类型边坡断面图的土质分层图 图 38 由各岩土层物理力学指标参数表 21可知,再加上从现场工程获取的数据,第二种类型的边坡位置土层有两层,第一层为粉质粘土 H=,第二层为淤泥 H=,计算过程如下 : 第一层粉质粘土 C= H= r= KN/m179。 1:1的边坡,α =45176。 ,α 0=45176。 ,ω =28176。 15′ 验算如下 : sina。 =, sinw=, cota。 =, cotw=, cota= 带入公式 33得: 12 c=rH[2sina。 .sina。 .。 .( cota。 .cotwcota。 .cota+cota/3+1/3) ]= 带入公式 34得: K=C/c=> ,该粉质粘土层边坡稳定 第二层淤泥层 C= H= r= KN/m179。 1: 的边坡,α =63176。 26′,α 0=33176。 15′,ω =37176。 验算如下 : sina。 =, sinw=, cota。 =, cotw=, cota= 带入公式 33得: c=rH[2sina。 .sina。 .。 .( cota。 .cotwcota。 .cota+cota/3+1/3) ]= 带入公式 34得: K=C/c=> ,该淤泥层边坡稳定 结论:该坡在自然放坡下处于稳定状态。 (二) 计算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 从上面的计算过程可看出,我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去分析土方工程 中的自然放坡是否满足边坡稳定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