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海洋与渔业信息化综合管理平台建设项目总体规划(正式稿内容摘要:
身的数据格式,影响海洋 与渔业 数据的应用、交流和共享。 “海洋信息孤岛”现象严重,信息资源难以有效利用。 大量海洋调查和预报信息、海洋 与渔业 管理信息 等 没 有被很好的利用和挖掘,导致重复调查等现象,造成人力、财力和物力的浪费。 缺乏海洋与渔业信息化专业人才。 除市局成立信息化领导小组并配置一定的专业人才外,各县(市、区)基本上都没有相应的专业服务队伍,因此,对推动信息化建设有很大的影响。 (三)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 海洋 与渔业信息化 管理是提高海洋 与渔业 管理决策水平的需要 信息是海洋 与渔业 管理决策的基础,是正确分析和判断海洋 与渔业 管理形势、科学地制定海洋 与渔业 管理工作方案的依据。 海洋 与渔业 信息化的建设,将极 大提高海域使用、海洋资源环境 、水产养殖加工 等信息采集的准确性及传输的时效性,为决策部门科学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2) 海洋与渔业信息化管理 是实现海洋 与渔业 管理工作历史性转变的需要 海洋 与渔业 管理工作要从过去重点对海洋 与渔业 资源的开发、利用,转变为在 对 海洋 与渔业 资源开发、利用的同时,更为注重对海洋 与渔业 资源的治理、配置、节约和保护。 海洋 与渔业 信息化是实现上述转变的重要技术基础和前提。 (3) 海洋 与渔业 管理信息化是政府部门转变职能的重要内容 13 信息资源已经成为与物质资源同等重要的资源。 政府部门充分开发和利用庞大的政府信息资源,是正确、高效行使国家行政职 能的重要环节。 政府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客观上要求政府部门从开发利用、广泛获取信息资源来更好地管理复杂的政府事务,提高政府的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加强政府工作人员与广大公众之间的联系,使社会各界有效监督政府的工作。 海洋 与渔业 信息化是各级海洋管理部门实施现代化管理的一个重要工作方向。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1) 政策与实施可行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 和 《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实施细则》 等法律法规,《中共宁波市委宁波市人民政府关于建设海洋经济强市的意见》、《宁波市海洋科技规划( 20202020 年)》等文件精神,为 宁波市海洋与渔业信息化综合管理平台的建设提供了政策保障。 根据项目建设工作组对宁波市海洋 与渔业 系统的全面调研和分析,在统筹规划的基础上建设全市统一海洋 与渔业 管理平台是可行的。 (2) 综合效益可行性 通过海洋 与渔业 管理信息 平台 的建设,实现全市海洋 与渔业 信息资源的互联互通和实时共享,为海洋 与渔业 管理辅助决策支持与公众信息服务一体化提供了技术支撑。 应用全市海洋 与渔业 管理信息系统上下贯通、左右联接、运转协调、便捷高效的海洋 与渔业 信息化服务体系,可以最大程度地发挥海洋 与渔业 信息资源在经 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使海洋 与渔业信息化能力和水平适应我市海洋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因此综合效益是非常明显的。 (3) 技术可行性 14 宁波市海洋与渔业信息化综合管理平台 主要采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系统安全技术、主机集群技术、 GIS 技术和数据交换等相关技术,这些技术都是当前非常成熟和常用的技术, 并且,许多业务系统已在全国多个兄弟省市成功应用并证明是有效的, 因此从技术层面来看, 也 是完全可行的。 四、项目建设指导思想、 建设原则 和 建设内容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 发展观,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中共宁波市委宁波市人民政府关于建设海洋经济强市的意见》、《宁波市海洋科技规划( 20202020 年)》为依据,围绕海洋 与渔业 综合管理对信息化工作的要求,坚持面向海洋 与渔业 管理和社会服务,遵循“统一领导、统筹规划,整合资源、强化应用”的建设方针,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促发展,以绩效为标准,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全面开展我市海洋 与渔业 信息化建设工作。 以海洋 与渔业 信息化建设带动海洋 与渔业 信息技术跨越式发展和海洋 与渔业 管理方式的根本转变,全面提升我市海洋 与渔业 管理与服务水平。 (二)建设原则 宁波海洋与渔业信息化综合管理平台建设遵循“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突出重点、注重实效,盘活资源、共建共享,统一标准、保证质量、安全保密”的总体原则展开。 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 在国家局和省局海洋与渔业管理信息基础框架建设总体实施原则指导下,结合我市实际特点,综合考虑各方面需求,对海洋与渔业管理信息化建设进行总体规划,防止各自为政 ,避免重复建设;同时,海洋与渔业管理 15 平台建设是一项难度大、创新性高的系统工程,要根据轻重缓急,分步实施,有序推进海洋与渔业信息化建设工作。 坚持“ 突出重点、注重实效”的原则 针对海洋与渔业管理平台特别是海洋、渔业专题应用信息系统建设涉及范围广、技术复杂的特点,必须以需求为牵引,以应用为目标,从满足海洋与渔业综合管理工作需要出发,突出重点,集中力量建设海洋与渔业综合管理工作所急需的应用系统;同时注重系统实效,根据海洋与渔业综合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确定系统功能。 坚持“盘活资源、共建共享”的指导思想 梳理、整合现有海洋与渔业信息资源,建立海洋系统各单位之间海洋与渔业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对于 GIS 基础数据,原则上直接采用宁波市 测绘院 提供的平台及资源,避免重 复投资,最大限度地发挥海洋与渔业信息的利用效益。 遵循“统一标准、保证质量、安全保密”的原则 海洋与渔业信息化综合管理平台的建设,需要与众多处室、下属单位及外部单位进行信息共享,因此,建立统一的数据交换标准,是解决信息互联互通的关键。 同时,海洋资源涉及到国家领土完整,数据保密性是可想而知的,因此,在充分应用相关数据的同时,必须做好数据的安全、保密工作,最大限度地保证信息的共享、准确和安全。 ( 三 )总体目标 宁波海洋 与渔业信息化综合 管理平台 的 总体目标是:立足为海洋 与渔业 经济建设服务、为海洋 与渔业 管理服务、 为政府决策服务,在“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统一平台、资源共享;有限目标、面向服务;统一管理、安全保密;着眼业务化和实际应用”基本思路的指导下,以海洋 与渔业 信 16 息基础平台建设为核心,以海洋 与渔业 专题信息应用系统建设为主体,建成集海洋 与渔业 信息采集、信息传输交换、海洋 与渔业 综合管理、 执法与监管、行政审批、 辅助决策支持与公众信息服务一体化,全市海洋系统上下贯通、左右联接、运转协调、便捷高效的比较完整的海洋 与渔业 信息化体系,最大程度地发挥海洋 与渔业 信息资源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使海洋 与渔业 信息化能力和水平适应我市海 洋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 宁波海洋 与渔业信息化综合 管理平台建设项目 将 最终实现 “ 两库、两平台、 十二 个 系统 ” 的总体目标,建设与市有关电子政务系统和省级有关海洋 与渔业 电子政务系统进行无缝对接,集海洋 与渔业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及其管理系统 、海域管理信息系统、渔业资源管理信息系统、 渔船 及 水产 品 质量 安全管理 系统、 海洋与渔业执法监察系统、海洋资源环境保护信息系统、海洋防灾减灾辅助决策系统、海洋与渔业管理办公自动化系统和海洋与渔业管理公众发布系统 、海洋与渔业科技信息管理系统 为一体 ,并引入 GIS 三维 仿真 技术在海洋与渔业管理中的 实 际 应用。 ( 四 )建设内容 根据有关 法律 规定和实践,目前海洋 与渔业 综合管理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海洋权益管理 、 海洋资源管理 、渔业资源管理、水产养殖、加工与交易管理、 海洋与渔业执法监察管理 、 海洋科技与调查管理 、 海洋环境管理等内容: 通过海洋功能区划和开发规划,指导、推动、约束海岸带、海岛、近海、专属经济区及大陆架等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形成合理的产业布局,使海洋经济持 续协调 发展。 通过建立适应海洋行政管理工作需要的海洋巡航执法业务体系,全面监视近岸海域,基本控制我国管辖海域内的各类活动及突发事件,及时 17 查处海上违法活动。 通过对池塘、渔港、渔船、水产加工基地、水产交易市场、渔业公司的普查,对渔业资源进行统一的信息化管理,加强对渔业资源的管理力度。 大力 实施 “ 科技兴海 ” 战略,开展 海洋基础科学研究, 完善海洋科技队伍建 设, 建立海洋 科技 创新 体系 、科技指导体系及技术标准体系,强化海洋科技攻关与成果管理,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与示范,加快海洋高新技术与新兴产业发展, 推进海洋科技产业化进程。 以保护和改善海洋环境、维 护海 洋生态平衡为目标 ,划定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对海水水质实行分类管理,通过监测与监视规范、标准和 法律。 海洋与渔业管理信息化 当前任务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海洋 与渔业 信息的数字化,将历史与现实的、不同信息源的、不同载体的各类海洋 与渔业 信息进行数字化处理,形成以海洋基础地理、海洋环境、海洋资源、 渔业资源、 海洋经济、 海洋科技、 海洋管理等为主题的、统一的、标准的、易于理解和使用的海洋 与 渔业 基础数据库。 海洋 与渔业 信息的网络化,建设海洋 与渔业 实时信息采集与传输网络、统计信息网络和行政管理信息网络。 决策支持信息系统的业务化,开发和整合支撑海洋 与渔业 管理、执法监察和安全决策的信息系统和信息产品,并实现业务化运行。 海洋 与渔业 基础信息服务的社会化,开发海洋 与渔业 基础性、公益性信息资源,研制面向社会、面向市场的海洋 与渔业 信息产品,促进海洋与渔业 信息产业化进程,实现社会共享。 海洋与渔业信息化是在国家信息化统一规划和组织下,逐步建立起由海洋与渔业信息源、信息传输与服务网络、信息技术、信 息标准与政策、 18 信息管理机制、信息人才等构成的信息化体系;利用日趋成熟的海洋与渔业信息采集技术、管理技术、处理分析技术、产品制作和服务技术等,建立以海洋与渔业信息应用为驱动的信息流通体系和更新体系,使海洋与渔业信息的采集、处理、管理和服务业务走向一条健康、顺畅、正规的发展道路,逐步实现海洋与渔业信息资源的科学化管理与应用。 五、海洋 与渔业信息化综合 管理平台的总体 规划 ( 一 )总体框架和主要建设内容 总体框架 宁波 海洋与渔业信息化综合管理平台 总体 框架是 以标准、制度和安全体系为保障,以海洋 与渔业 各类数据 库为基础,以市、县、站三级海洋 与渔业 信息网络为纽带,以海洋 与渔业 各项管理业务流程信息化为主线,形成互联互通,贯穿上下的政务管理、决策支持和社会服务信息化体系。 总体框架如图 1 所示: 图 1 宁波市海洋与渔业信息化综合管理平台 总体框架 19 (1) 网络层。 建立市、县海洋 与渔业 管理部门局域网,支撑各级海洋与渔业 业务系统内部运行;借助宁波市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建立全市海洋与渔业 基础网络平台,支撑海洋 与渔业 纵向业务的网上运行。 (已建成市级平台) (2) 数据层。 以海洋基础数据、 渔业基础数据、 GIS 数据、管理数据、监控监测数据等各类数据 为核心,依托成熟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和 GIS 平台,按照国家统一标准,建立具有数据管理、数据处理和数据存储等功能一体化的宁波市 海洋 与渔业 数据中心 ,提供业务系统运行所需的基础数据、业务数据和成果数据支撑。 (3) 应用支撑层。 建立 宁波市海洋与渔业信息化综合管理平台 的电子政务应用软件支撑平台。 通过电子政务运行支撑环境对业务应用系统进行管理、运行和维护。 统一部署全市海洋 与渔业 数据交换平台,实现海洋 与渔业 数据的纵向交换和共享。 市级横向部门的数据交换,可采用宁波市统一数据交换平台。 (4) 业务层。 围绕海洋管理、 渔业 管理、水产 市场 管理 等业 务,建成海洋与渔业基础地理信息管理系统、海域管理信息系统、渔业资源管理信息系统、 渔船安全管理系统、水产流通加工管理系统、 海洋与渔业执法监察系统、海洋资源环境保护信息系统、海洋防灾减灾辅助决策系统、 海洋与渔业科技信息管理系统、 海洋与渔业管理办公自动化系统和海洋与渔业管理公众发布系统 ,形成纵向、横向和对外的海洋 与渔业 信息服务系统。 (5) 操作层。 利用门户网站技术建立对内的海洋 与渔业 政务门户网站和对外的信息服务门户网站,实现各级海洋 与渔业 管理业务网上政务信息和其他海洋 与渔业 信息 的 公开,为社会各界和相关政府部门提供服务。 海洋 与渔业 信息 化管理 平台的主要建设内容 根据国家和省海洋 与渔业 信息化建设基础框架并结合我市海洋 与渔业 20 的 管理需求、海洋 与渔业 信息化建设实际,宁波 海洋与渔业信息化综合管理平台 主要内容包括海洋 与渔业 管理电子政务软件平台、网络基础平台、业务应用系统、数据中心、数据库系统、安全体系和标准化制度体系等七个方面。 其它如:海域使用动态监视监测管理系统 (一期) 、海洋视频监控系统和渔船救助等系统已先后建成,并投入使用。 (1) 宁波海洋 与渔业 管理电子政务软件平台建设 海洋 与渔业 管理电子政务软件平台是整个电子政务系统建设的重点,也 是应用系统的承载平台。 电子政务软件 平台统一管理数据库的数据实体,为各类海洋 与渔业 应用。宁波市海洋与渔业信息化综合管理平台建设项目总体规划(正式稿
相关推荐
话不支持分机格式录入;选择 EMS 邮寄的学生工作部学生管理科日常事务工作相关解释及说明 16 学生,请填写可以接收短信的手机号码,邮件签收后将会收到邮政提醒短信;无法确认档案去向的学生请填写“档案留校”。 (二)辅导员操作说明 学生提交信息后,辅导员可以修改相关信息。 审核提交后信息不可修改。 核对信息时建议将数据另存为 Excel格式进行校对。 审核注意事项:是否填写单位名称
生防疫以及其他保障措施 ( 4)禁止或者限制使用有关设备、设施,关闭或者限制使用有关场所,中止人员密集的活动或者可能导致危害扩大的生产经营活动以及采取其他保护措施; ( 5)启用本级人民政府设置的财政预备费和储备的应急救援物资,必要时调用其他急需物资、设备、设施、工具; ( 6)组织公民参加应急救援和处置工作,要求具有特定专长的人员提供服务; ( 7)保障食品、饮用水、燃料等基本生活必需品的供应
18周轮岗 实训 18周课堂教学 3周毕业论文 15周校外实训基地 毕业后五年跟踪指导 此阶段以职场环境认知能力形成为目标,在基本素质、专业基础知识培养的同时,安排 2 周的实训,以校内实训基地为主,让学生深入校外实习基地( 34 天)参观交流为辅,使学生逐步了解与感受本专业的职业特点、工作内容及能力要求,明白自己的 能力差距与需要掌握的专业知识,产生新奇感,激发学习的欲望。 (
易发生问题的关键部位及学生异常情况做到早发现、早调查、早处理。 负责各宿舍楼内学生秩序管理,制止和查处学生窜舍、窜床、损坏公物、乱扔杂物、随意倒脏水等问题。 负责宿舍的就寝秩序管理,要求按时熄灯就寝;室内卫生地面无杂物;物品摆放整齐。 学生回舍半小时内清点人数,有特殊情况及时汇报值班领导。 负责宿舍早晨的内务、卫生指导检查和评比 工作,作好记录并及时报到各年部德育主任处。
防控措施的基础上,进一步采取以下措施: ①实行封闭式校园管理,住校学生不得离开学校,严格控制外来人员进入校园。 ②全面掌握和控制人员的流动情况,教职工外出必须向所在部门请假。 外出学生和去疫区的人员返校后,必须进行医学观察。 对缺勤者要逐一登记,及时查明缺勤原因。 发现异常者劝其及时就医或在家医学观察,暂停上学或上班。 ③避免人群的聚集和流动。 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不得组织师生参加各类大型集体活动
有关部门来校检查工作等涉及全校性工作 , 由学校统一负责接待, 原则上应由校长办公 室负责办理。 其余涉及部门的接待任务由分管校长或主任接待,同时必须上报校长, 报告时要填写招待申请单并说明事由、来宾人数、参陪人员、共计多少人参与等事项。 接待标准:要本着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原则,从严控制 ,原则上午餐在食堂与师生同餐;晚餐 不得安排名烟名酒和高档菜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