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毕业论文-混凝土常见质量问题内容摘要:

裂缝现象: 塑性收缩是新拌混凝土失水引起的收缩。 它的失水是由表面脱水而引起。 新拌混凝土颗粒之间的空间完全充满水,当高风速、低相对湿度、高 气温和高的混凝土温度等因素作用时,水从浆体向表面移动,从表面脱水,这时,产生毛细管负压力,随着失水增加,毛细管负压逐渐增大,产生收缩力,使浆体产生收缩。 当收缩力大于基体的抗拉强度时,就会使表面产生开裂。 产生原因: 混凝土浇筑后,表面没有及时覆盖,受风吹日晒,表面游离水分蒸发过快,产生急剧的体积收缩,而此时混凝土早期强度很低,不能抵抗这种变形应力而导致开裂。 使用收缩率较大的水泥,水泥用量过多,或使用过量的粉砂。 混凝土水灰比过大,模板过于干燥。 预防措施: 配制混凝土 时,应严格控制水灰比和水泥用量,选择级配良好现浇混凝土施工裂缝的成因及预防措施 2 的石子,减小空隙率和砂率;同时,要振捣密实,以减少收缩量,提高混凝土抗裂度。 浇筑混凝土前,将基层和模板浇水湿润,混凝土浇筑后,对裸露表面应及时用潮湿材料覆盖,认真养护。 在气温高、湿度低或风速大的天气施工,混凝土浇筑后,应及早进行喷水养护,使其保持湿润;大面积混凝土宜浇完一段,养护一段。 此外,要加强表面的抹压和养护工作。 混凝土养护可采用表面喷氯偏乳液养护剂,或覆盖湿草袋、塑料布等方法;当表面发现微细裂缝时,应及时抹压,再覆盖养护 干缩裂缝: 去掉 下载的所有 阴 影 裂缝现象: 干缩裂缝多出现在混凝土养护结束后的一段时间或是混凝土浇筑完毕后的一周左右。 水泥浆中水分的蒸发会产生干缩,且这种收缩是不可逆的。 干缩裂缝的产生主要是由于混凝土内外水分蒸发程度不同而导致变形不同的结果:混凝土受外部条件的影响,表面水分损失过快,变形较大,内部湿度变化较小变形较小,较大的表面干缩变形受到混凝土内部约束,产生较大拉应力而产生裂缝。 相对湿度越低,水泥浆体干缩越大,干缩裂缝越易产生。 干缩裂缝多为表面性的平行线状或网状浅细裂缝,宽度多在 ~ 之间,大体积混凝土中 平面部位多见,较薄的梁板中多沿其短向分布。 干缩裂缝通常会影响混凝土的抗渗性,引起钢筋的锈蚀影响混凝土的耐久性,在水压力的作用下会产生水力劈裂影响混凝土的承载力等等。 混凝土干缩主要和混凝土的水灰比、水泥的成分、水泥的用量、集料的性质和用量、外加剂的用量等有关。 产生原因: 混凝土成型后,养护不当,受到风吹日晒,表面水分散失快,体积收缩大,而内部湿度变化很小,收缩也小,因而表面收缩变形受到内部混凝土的约束,出现拉应力,引起混凝土表面开裂,或者构件水分蒸发,产生体积收缩受到地基或垫层的约束,而出现 干缩裂缝。 混凝土构件长期露天堆放,表面湿度经常发生剧烈变化,混凝土经过度振捣,表面形成水泥含量较多的砂浆层,后张法预应力构件露天生产后长久为张拉等。 预防措施 : 一是选用收缩量较小的水泥,一般采用中低热水泥和粉煤灰水泥,降低水泥的用量。 二是混凝土的干缩受水灰比的影响较大,水灰比越大 ,干缩越大,因此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应尽量控制好水灰比的选用,同时掺加合适的减水剂。 三是严格控制混凝土搅拌和施工中的配合比,混凝土的用水量绝对不能大于配合比设计所给定的用水量。 四是加强混凝土的早期养护,并适当延长混 凝土的养护时间。 冬季施工时要适当延长混凝土保温覆盖时间,并涂刷养护剂养护。 五是在混凝土结构中设置合适的收缩缝。 温度裂缝: 裂缝现象: 表面温度裂缝走向无一定规律性;梁板式或长度尺寸较大的结构,裂缝多平行于短边;大面积结构裂缝常纵横交错。 深进的和贯穿的温度裂缝,一般现浇混凝土施工裂缝的成因及预防措施 2 与短边方向平行或接近于平行,裂缝沿全长分段出现,中间较密。 裂缝宽度沿全长没有太大的变化。 温度裂缝多发生在施工期间,缝宽受温度变化影响较明显,冬季较宽,夏季较细。 沿断面高度,裂缝大多呈上宽下窗状,但个别也有下宽上窄情况,遇上下边缘区配筋较多的结构,在时也出现中间宽两端窄的梭形裂缝。 产生原因: 表面温度裂缝,多由于温度较大。 混凝土结构,特别是大体积混凝土基 础浇筑后,在硬化期间放出大量水化热,内部温度不断上升,使混凝土表面和内部温差很大。 当温度产生非均匀的降温时(如施工中注意不够,过早拆除模板;冬季施工,过早除掉保温层,或受到寒潮袭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