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市虾脊兰属植物资源现状调查园林毕业论文(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 20xx)于 1990 年 在云南独龙江地区发现发现新种虾脊兰并于 20xx 年取名为独龙虾脊兰 [6];胡光万等( 20xx)在湖南新纪录了乐昌虾脊兰、银带虾脊兰 Calanthe argenteostriata[7]; 喻勋林等( 20xx)也在湖南记录了叉唇虾脊兰 和疏花虾脊兰 [8]; 闫光兰( 20xx)在统计南阳市兰科植物中提到南阳分布有观花植物剑叶虾脊兰 、 流苏虾脊兰 和狭叶虾脊兰 ,这也 是虾脊兰分布最北的地区了 [9];郭保香等( 20xx)报道了湖北神农架重要的野生观赏虾脊兰属植物有泽泻虾脊兰 、短叶虾脊兰 、剑叶虾脊兰 、虾脊兰 、流苏虾脊兰 、细花虾脊兰、钩距虾脊兰 、三棱虾脊 兰 、狭叶虾脊兰 [10]; 葛继稳等( 1999)在湖北三峡库区还报道了长阳(疏花)虾脊兰 和肾唇虾脊兰 ,并确定了以上虾脊兰均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 [11];和 太 平等( 20xx)在广西雅长自然保护区调查记录了虾脊兰种有 :泽泻虾脊兰 、银带虾脊兰 、剑叶虾脊兰、长距虾脊兰 、镰萼虾脊兰 、反瓣虾脊兰、三褶虾脊兰 [12]。 4 虾脊兰的生态环境和形态特征 野生虾脊兰常生于海拔 600 米至 1500 米的山谷溪地、山坡林下阴湿地 [13]。 虾脊兰喜温暖、高湿和半阴的环境,忌阳光直射和空气干燥,要有排水良好、疏松、有一定保湿型、且富含腐殖质的壤土作栽培基质; 通常用分株法养殖,也可用无菌培养基播种育苗。 盆栽可用腐殖土或草炭土加适量河沙,也可用一般园土加腐殖土混合,添加适量骨粉或蹄角屑作基肥;生长季节须保持盆土湿润,但开花期间( 3 月至 5 月)须略干燥; 5 月至 8 月,可每隔半月施薄肥一次, 浓度不超过 %;花后进行换盆,每 2 年至 3 年换盆一次,冬季最低温度宜维持在 0℃以上,并控制盆土以湿润为度 [14]。 虾脊兰属植物具根状或假鳞茎, 假鳞茎生于根状茎上,通常较肥厚而粗短,少有伸长呈茎状,基部具多数密被灰色绒毛的根。 叶数枚,常较大,宽椭圆形,少有带状或剑形的,基部通常收狭为长或短的柄,柄下具长鞘,具或不具关节。 花葶直立,出自叶丛中,较少侧生于假鳞茎的基部或无叶的假鳞茎端长出;总状花序具少数或多数花,花中等大 ;萼片近相似,离生,展开;花瓣与萼片相似,较狭;唇瓣基部与蕊柱两侧的翅全部或部分连 生而形成管,极罕贴生于蕊柱基部,不裂或 3 裂,有距或无距;蕊柱粗短,五蕊柱具足或极罕具短足,正面两侧具翅;蕊喙分裂或不裂;花粉团蜡质, 8 个,狭倒卵形,近等大,每四个为一群,共同附着在 1 个粘质物上 [15]。 虾脊兰的植物分类研究 根据中国植物志资料介绍,中国现有兰科植物 5 大族(一、拟兰族,二、杓兰族,三、眉兰族,四、粉粉族,五、蜡粉族), 37 亚族, 137 个属。 虾脊兰归属于蜡粉族中的鹤顶兰亚族;虾脊兰属又分为 2 个亚属(亚属 ,亚属 )。 根据虾脊兰营养体的形状和栽培上的 方便,通常也可把该属植物分成 2 个大组 :一组球状的假鳞茎小,叶片常绿;一组是假鳞茎大,或大或小有棱角,秋季落叶。 虾脊兰的叶片均相当大,通常呈明显的折叠状。 花序直立或呈弓形,长达数十厘米或更长,上面生有少数或有许多美丽的花朵,这些花可以出现许多各种理想色彩的结合,然而白色、粉红色和黄色占主导地位 [16]。 虾脊兰属植物的利用价值 虾脊兰的叶片均相当大,通常呈明显的折叠状。 花序直立或呈弓形,长达10cm 或更长,生有少数或多数 美丽的花朵,这些花可以出现许多理想的色彩结合,如白、玫瑰红、蓝、紫等,花形素净不 妖,既可观花,又可观叶,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卢思聪( 1994)早在 20 世纪 90 年代就提出虾脊兰植物是值得开发的一类兰科花卉,并建议可发展成盆花、庭院花卉和切花。 李洁( 20xx)也提到: 5 虾脊兰类具根茎或假鳞茎,叶数枚,宽椭圆形,长 1050cm,宽 310cm,花葶直立,花色有白、黄、红、黄绿等, 总状花序具少数至多数花,花中等大,四季均有开花的种类,是很好的园林地被植物 [17]。 罗毅波( 20xx)认为,亚热带地区分布的虾脊兰属植物适宜在我国长江流域露天种植,同时它们还具有较强的耐阴性,有较高的观赏价值,是立体 绿化的优良种类 [18]。 此外,虾脊兰属植物中很多种也是很好的药用植物。 万发令( 20xx)等发现该属植物中的虾脊兰、剑叶虾脊兰、三褶虾脊兰等的假鳞茎和根部具有清热解毒、解瘀止痛的功效,主治胃溃疡、慢性肝炎、慢性咽炎、关节痛、跌打损伤 [19]。 日本京都大学的吉川雅之( 1998)等从虾脊兰属植物中的虾脊兰 和 提取一些有效成分进行研究,发现其中含有靛玉红、靛红等药用成分,能促进血液循环。 虾脊兰属植物的引种和栽培研究 在国外 , 虾脊兰的栽培技术已有较长的历史, 早在 1853 年就由欧洲比基商会栽培主任德米尼将分叉虾脊兰( )和马氏虾脊 兰( )进行人工杂交。 杂交后代于 1856 年第一次开花。 这也是兰花栽培史上人工杂交种的首例成功开花。 为了纪念这一历史性的突破 , 由英皇园艺协会正式登陆,将其命名为 [20]。 之后数十年,陆续虾脊兰的品种不断育成并登陆。 本世纪70 年代后,日本研究兰花的专家们纷纷致力于培植虾脊兰,一时竟相引种栽培,广为杂交选育 :特别是近期,在观赏花卉追求“迷你型”的势头下,植株不大的虾脊兰更是倍受推祟,拥有更多的 爱好者。 在日本还成立有全国性或地区性的虾脊兰爱好者团体,在历届世界兰花会议上,虾脊兰也屡屡获奖。 特别在 1987 年日本举办的第 12 届世界兰花会议上,虾脊兰更是成了引人注目的明星,由大会所评出的 200 多项获奖兰花中,有 38 项被虾脊兰所获得。 其中所评出的 11 枚金牌竟有 3 枚分别被 、 和 Xizuinsulatis 所夺取。 在兰族大家庭中,虾脊兰大有后来者居上之趋势,成为世界兰界中的热门种类。 本属植物种间易于杂交,许多种类均可作杂交亲本,在日本己经培育出许多杂 种 [21]。 在国内,虾脊兰属植物还是属于一类待开发的野生花卉。 目前,一些科研单位直接从山上或从销售野生兰花的商家手中收集一部分品种进行一些引种与栽培方面的研究 ; 有一部分兰花爱好者会零星的从山上引一些较有观赏价值的品种下山栽种。 邬秉左〔 1995)曾自己栽培过虾脊兰,他总结出虾脊兰的栽培方法是可作地栽和盆栽,由于在自然状态下虾脊兰一般生长于林下,喜湿润的空气和肥沃的土地 [22]。 因此在人工栽培中,我们只要掌握这些特性,并努力去创造适宜的条件和 6 环境,栽培好虾脊兰也并非难事。 虾脊兰的繁殖方法主要有 分株和种子作无菌培养基播种等,但以分株为主。 关于无菌播种,早在 1995 年日本千叶大学园艺系的 做了植物激素对虾脊兰 ; 种子萌发及原球茎形成影响的研究,他主要使用的植物激素有 NAA、 BA 和乙烯利,对不同浓度对虾脊兰 种子萌发及原球茎形成的影响进行比较 ; 徐刚 (20xx)等对虾脊兰无菌播种技术进行了较全面的介绍,分别从种子大小、光照强度、光照长度、培养温度、培养基类型等方面进行比较。 近几年,一些有关虾脊兰的最适培养基的报道也不断出现,涉及的品种主要有 :虾脊兰 ( ) 、银带虾脊兰 ( ) 、剑叶虾脊兰 ()等 [23]。 地栽虾脊兰多以地被植物来点缀庭园,盆栽则观赏效果更佳。 盆栽时,可选用水苔、腐叶、泥炭、蜓石等作培养基。 倘如利用落叶腐殖物、泥炭和沙等按比例拌匀成混合培养基质则更为理想。 由于虾脊兰每年早春始在原假球茎上长出新芽并形成新的假球茎,所以最好在每年的新芽破上前进行脱盆重植。 脱盆重植时,必须要消除原植株上枯黄的叶鞘和发黑的根系及部分老根,如需分株的话,以23芽为一丛最好 : 即把植株根部老的原球茎以 23个为一段分切下后重新栽植,让其萌发成新株。 栽植时,应在盆钵的底部放置较大粒径的培养基至盆钵深度的1/3 处,然后上面再用细粒径的培养基以利盆口透水通气,同时,要将植株中最新的芽株栽植于盆钵的中心。 其余部份可偏置于盆钵的一方 [24]。 春季、夏季和秋季是虾脊兰的生长期,要特别注意不使盆口过于干燥,同时要根据阳光的强弱,采取 30%70%的遮光处理。 在整个生长季节内必须施用肥料,一般每月 2 一 3 次为宜 ; 春夏时可选用含氮量较高的肥料种类 ; 秋季时应选用含磷量较高的一些肥料。 危害虾脊兰的病虫害卞要有红蜘蛛和软腐 病。 红蜘蛛一般春末夏初是危害高峰,可及时喷施杀螨 剂,并每隔 5 一 7 天连续用药 3 次方可控制危害。 软腐病则在夏初为发病高峰,其症状是先由叶鞘 ,新叶基部开始发黑而腐败,如不及时控制,则会蔓延至叶柄、球茎,一般采用链霉素和井岗霉素等抗菌素来进行防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