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手册-[ams-企业管理-qs9000-n内容摘要:

织建立服务网点; 负责组织制订并实施针对特定产品、项目或合同的质量计划; 负责组织均衡生产,加强对生产过程的控制. 注 11: a.增加了部门间的相互关系(接 o)和沟通要求; b.强调了促进质量管理有效性和效率要求. 5. 5. 3 管理者代表 最高管理者在管理人员中指定成员,无论该成员在其它方面的职责如何,只要他有能力胜 任此项工作即可. a.任命管理者代表 1)总经理根据公司实际情况和质量管理的需要任命质量副总经理和生产技术副总经理为管理者代表.批准文件中明确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2)管理者代表的任命形成文件,并传达到全体员工以便沟通. b.管理者代表的职责和权限 1)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过程得到建立和保持; 2)向最高领导者报告质量管理体系的业绩,包括改进的需求, 3)在整个公司内促进顾客要求意识的形成; 4)负责与质量管理体系有关事宜的内部和外部联络. 注 12: a.根据组织的实际管理者代表可以不只一名,但当一 名管理者代表可以满足要求时,就不要再设第二名: b.明确报告业绩时,应”包括改进的需求”: C.增加了“对促进顾客要求意识的形成”的要求. 5. 5. 4 内部沟通 公司应确保在不同的层次和职能部门之间,就质量管理体系的过程及其有效性进行沟通. a.沟通的内容:质量要求(产品、过程和体系)、质量目标(合同或项目要求)和完成情况,以及实施的有效性; b.沟通的对象:不同层次和职能之间、不同职能部门之间、不同层次的人员之间.应建立纵向和横向联系,以便交流各种信息,促进相互了解和信任,达到全员参 与质量管理体系管理的目的和效果: :利用简报、各种会议、内部刊物、声像(电视、电话)和电子媒体等形 式. 注 13: a.新增加的条款 b.体现了系统管理方法的思想. 5. 5. 5 质量手册 a.确定质量管理体系的目的和范围。 包括公司提供满足顾客和适用法律法规要求的产品的能力,并应说明质量管理体系剪裁的细节和合理性; b.描述形成文件的程序或对其弓佣的情况; C.确定质量管理体系所包括的过程顺序和相互作用; d.明确对手册的编制、批准、修改、发放的控制要求. 注 14: a.淡化了对质量体系文件结构的要求: b 明确了”任何剪裁细节和合理性”的要求: 5. 5. 6 文件控制 对质量管理体系所要求的文件应予以控制. a.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类型 1)质量手册; 2)过程控制文件(包括程序文件、质量计划等); 3)完成规定任务的文件,如作业指导书,操作规程; 4)收集和报告数据或信息的标准表式; 5)阐明所得结果或提出所完成活动的证据文件一质量记录. 6)其它,包括规范、指南、标准、外来文件(图纸)等. b.对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控制要求 1)文件发布前得到批准,以确保文件 是适宜的; 2)文件得到评审,必要时进行修改,并再次得到批准; 3)识别文件的现行修订状态; 4)确保文件保持清晰,易于识别和检索; 5)确保外来文件得到识别,并控制其分发,以确保其有效性; 6)确保在使用处可获得有关版本的适用文件; 为防止作废文件的非预期使用,;若因任何原因而保留作废文件时,对这些文件加以适当的标识, a)作为质量记录的文件应按质量记录的控制要求予以控制。 9)规定对非纸张性承载媒体文件的控制. c.文件的批准、修改、发放、回收以及编写格式、编号等,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注 15: :一明确了”文件得到评审’和”对外来文件进行识利。 并控制分发”要求: b.增加了“确保文件保持清晰,易于识别和检索”的要求; 5. 5. 7 质量记录的控制 Z 质量管理体系所要求的记录应予以控制并形成文件化的程序. a.对质量记录的要求 1)按照文件控制的规定执行.如编制、批准、发出更改等; 2)质量记录应予以保存.当涉及到产品、过程、体系或服务有可追溯性要求时,记录应形成文件,并作为符合要求和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验证的证据; 3)应对质量记录进行汇总分析,并作为采取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的依据之 一. b.质量记录的分类 1)证明产品符合要求的记录.如产品要求的评审记录。 设计和(或)开发评审记录、设计和(或)开发的验证、确认和更改记录,产品测量和监控记录等; 2)证明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记录.如管理评审记录、培训记录、供方评价记录、标识和可追溯性记录、过程测量和监控记录等. 应严格控制质量记录的标识、贮存、检索、保护、保存期和处置. 5. 5. 8 支持性程序和文件 QIZQL- QP505- 2020 质量记录的控制程序 QIZQL- QP703- 2020 内部以及与 顾客沟通程序 注 16: a.标准明示质量记录应’‘形成文化作程序”: b.强调”符合要求”,检索和保护方面的要求. 5. 6 管理评审 本节规定了管理评审的总要求。 评审输入和评审输出要求.以便对管理评审进行控制. 5. 6. 1 总则 应按计划的时间间隔进行质量管理体系的管理评审. a.管理评审的目的是评价质量管理体系持续的适性宜、充分性和有效性; b.评审由最高管理者主持.制定计划并按预计的时间间隔定期进行,根据需要组成评审组,由有关部门和人员组成,必要时邀请顾客代表参加; 审的依据是公司质量方针和目标的预期目标.必要时,考虑市场和顾客需求的变化以便确定评审的基准点; d.评审的内容包括质量管理体系当前运行的质量方针与目标的执行情况,包括对质量管理体系和质量方针与目标改进的需求,以及采取必要措施的可行性,主要涉及到: 1)确定现行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与外部环境变更的差距,明确质量管理体系改进需求的内容,如调整组织结构、投入必要的资源,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性; 2)确定持续改进与内部识别过程展开的差距,明确过程改进需求的内容,如改变输入或输出的要求,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充分性; 3) 确定质量方针和目标的目标值与实际运行结果的差距,明确调整目标值的需求内容, 如调整目标分解和量化要求,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5. 6. 2 评审输入 a.审核结果:包括第一、=、三方审核和自我评定; b.顾客反馈:包括满意和(或)不满意测量结果、顾客的抱怨或投诉以及与顾客沟通的结果; :包括过程和(或)产品测量和监控结果; d.预防和纠正措施的状况:如对顾客满意程度具有重大影响的纠正和预防措施; e.以往管理评审的跟踪措施的实施情况及有效性; f.可能影响质量管理体系的变 化:即公司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如市场、顾客、法规的变化、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开发和应用带来的变化. 5. 6. 3 评审输出 评审输出是评审活动的结果.将为最高领导层改进质量管理体系和经营方向提供依据.评审输出包括与以下方面有关的措施: a.质量管理体系及其过程的改进措施:对照输入提出的业绩要求决定改进机会和措施, 如改进生产和服务运作过程的措施; b.与顾客有关的产品改进措施:包括产品质量特性、确保投放市场的能力的措施; ,根据内外部环境变化,确定资源的适应性的措施. 5. 6. 4 管理评审的输入和输出应予以记录和保存,并按质量记录的控制规定执行,以便对各方面的进展情况进行监控,并将其作为下次评审的输入. 5. 6. 5 支持性程序和文件 QIZQL- QP505- 2020 质量记录的控制程序 QIZQL- QP506- 2020 管理评审控制程序 注 17: ”计划’执行,特殊情况另论; b 把评审作为过程看待,明确了”输入”和”输出”要求; C.增加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持续的’‘充分性’和’‘质量管理体系变更需求’的要求. 6 资源管理 本章规定了资源的提供。 人力资源、设施和工作环境等要求,以便实施和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各过程,以及满足顾客的要求,使顾客满意. 本规定适用于公司对资源管理过程的控制. 本章人力资源管理归口部门是综合办;设施管理归口部门是生产计划部. 6. 1 资源的提供 本节规定了及时确定并提供所需的资源,以实施和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过程,达到顾客满意. a.确定和提供资源的目的和内容 1)为实施和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各过程; 2)资源包括由人员、信息。 供方、设施、财务和工作环境所构成的资源配置和管理过程.用以 支持产品实现过程. b.对资源的要求 1)为实施和改进质量管理体系提供所需的资源,保证资源与质量管理体系运行需要相适应; 2)为达到顾客满意提供所需要的资源,通过服务以及与顾客沟通,确定资源需求; 3)确定并提供资源时,要注意时效,对市场和顾客需求做出快速反应. 注 18: a.强调了提供资源的’‘及时性’; b.把”资源管理”当做过程管理,从而满足顾客的期望与需求,达到顾客满意. 6. 2 人力资源 本节对承担质量管理体系规定职责的人员规定了能力要求.明确从教育、培训、技能和经历方面去 判断能力是否符合要求. 6. 2. 1 人员安排 a.对承担质量管理体系规定职责和岗位的人员(管理、执行、验证)应根据不同的能力需求,确保其能力与岗位职责要求相适应; b.对人员能力的判断应从其接受教育的程度,培训效果,技能水平和个人的职务和岗位经历等方面综合考虑.选拨能胜任本职工作的人员从事管理和作业活动. 注 19: a.把人力资源作为重要资源来考虑,突出了以人为本,激励“全员参与”的管理思想. b.对各类人员提出了能力与岗位职责相适应的明确要求. 6. 2. 2 培训。 意识和能力 a.识别从事影响 质量活动的人员能力需求.对各类人员进行分类,并对其所需的教育、 培训、技能与经历提出目标要求, b.提供培训机会,进行资格评定,确保满足岗位要求; ,包括培训计划、方式、内容和安排,通过培训或再教育,使有关(管理、技术、操作者)人员掌握本岗位所需知识,达到技能要求; d.评价培训的有效性,通过理论考试、操作技能考核、业绩评定和个别考察等方法,评价经过培训的人员是否具备所需的能力; e.确保全体员工(包括领导)充分意识到其所从事的质量活动与公司发展的相关性和重要性,制定质量意识教 育、培训计划(包括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培训),使全体员工意识到满足顾客和法规要求的重要性以及不满足所造成的后果, f 建立内部人员激励机制,使每位员工意识到个人工作成绩及贡献,对公司的发展和个人利益的重要性,激励员工参与质量管理,为实现公司的质量目标和创造更高的效率和效益做出自己的贡献; g.应保持教育、经历、培训和资格的适当的记录. 6- 2. 3 支持性程序和文件 QIZQL- QP601- 2020 人力资源管理程序 注 20: a.增加了对人员的”安排、意识和能力’要求; b.提出了识别’‘能 力需求’和’‘评价培训的有效性’的要求; c.强调了‘’全员参与”质量管理的重要性. 6. 3 设施 本节规定了公司根据实现产品过程的需要,识别。 提供和维护为实现产品的符合性所 需的设施的范围. 6. 3. 1 设施的范围 a.工作场所(工厂。 车间、办公场所、娱乐场所及设施); b.硬件、软件(如计算机程序、光盘); c工具和设备; d.支持性服务设备。 运输设施、以及通讯与设施等. 6. 3. 2 实现产品符合性要求所需的设施 a.工作场所和相应的设施; b.设备、硬件和软件; C.支持性服务(包括运输设 施). 6. 3. 3 支持性程序和文件 0 沤 0【-*陀 02- 200o 设施管理程序 注 21: a.明确了对设施”识别’的要求; b.规定了”为实现产品的符合性所需要的设施”. 6. 4 工作环境 本节规定了质量管理体系运作对工作环境的要求. 6. 4. 1 应识别和管理工作环境,包括人的和物的因素; a.人的因素应考虑工作环境下的工作方法、安全规则、操作指南、人体工效学、员工使 用的特殊设备等; b.物的因素应考虑工作环境下的卫生、振动、噪声、湿度、温度、污染、光、清洁度和 空气流 动等. 6. 4. 2 为实现产品符合性提供必要的环境条件并实施监控. 6. 4. 3 应制定对工作环境管理的办法. 6. 4. 4 支持性程序和文件 QIZQL- QP602- 2020 设施管理程序 注 22: a.对工作环境作出了界定,明确了对环境“识别和管理’要求,与环境管理标准相协 调; b.明确了工作环境的范围. 7 产品实现 产品实现是质量管理体系过程中的直接过程.根据顾客规定的产品要求(包括法律法 规要求),公司与顾客沟通,适时地对产品要求进行评审,对实现过程进行策划,明确产品、项目或 合同的质量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