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镇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项目投资立项申报建议书内容摘要:
步行专用路四种类型。 主干路 :主要承担城镇居民出行的集散 ,以及跨安昌河的交通联系 ,发挥镇区路网主骨架的作用 ,需要在保证机动车通行能力的同时 ,兼顾慢行交通的需求。 包括东风路、安州大道。 通过规划管理提升主干道通行能力 ,提高城市交通运行效率。 主干路红 线宽 3045 米 ,断面布置双向四车道。 次干路 :主要承担不同组团之间的交通联系。 规划梳理次干路系统 ,形成小环路 ,缓解主干道交通压力 ,兼顾慢行交通需求。 次干路间距 300 米左右。 次干路红线宽 1420 米 ,断面布置双向二至四车道。 支路 :满足街区内部的可达性要求和慢行交通的要求 ,协调地块出入口、临时机动车停放等之间的关系。 结合用地布局 ,细化和梳理城市支路系统 ,营造功能丰富的城镇街巷空间。 支路间距 150 米 300 米左右。 支路红线宽 910 米 ,断面布置双向二车道。 步行专用路 :结合特色旅游 服务区和滨河景观带建设 ,设置专用的步行系统。 包括顺河街古镇商业步行街、滨河漫步道。 桥梁 :彩虹桥经加固后可继续使用。 南河桥损毁较严重 ,建议原址重建并拓宽至 13 米。 在茶坪河上增设桥梁 ,加强镇区西部联系通道。 ⑥交通设施 社会公共停车场 结合购物及旅游服务设施 ,设 3 个社会停车场 ,分别位于茶坪河桥南侧、滨河商业中心东侧及东风广场北侧 ,占地面积 公顷。 第三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项目的提出 本项目是安昌镇中心城区主要交通干道 ,主要规划为解决中心城区交通问题 ,属于新 建道路。 项目同时也是安昌镇灾后恢复重建市政基础设施配套项目的一部分 ,城镇建设用地 公顷 ,人均建设用地 平方米。 现状建成区主要集中在东风路与安州大道周边 ,以老城区为中心向北部、东南部沿河拓展。 城区西部跨过苏包河亦有部分发展。 现状城市功能布局具有典型的场集特征 ,主要商业设施沿路展开 ,并与居住高度混合。 基本没有大型商业。 镇建设面貌呈现出整体上的无序与杂乱。 用地布局缺乏统一安排 ,相互影响较大。 用地结构失衡 ,行政办公类设施用地过大 (占城镇建设用地的 %,国标 BJ13790:%),但文体娱乐等公益性服务设施配套明显不足。 道路交通体系不完善 ,主干道通行能力不足 ,次干道系统不畅。 茶坪河两岸没有直接的交通联系 ,造成西河桥的长期拥堵。 缺乏集中停车设施。 公共绿地和开敞空间建设严重滞后 ,除人民公园外没有其他公共绿地。 镇区周边村处于快速自发性城市化阶段 ,由于缺乏科学的规划和管理 ,开发建设无序 ,滞后了安昌镇的发展。 安昌位于川西中山深谷区和平坝丘陵区的结合部 ,是川西北这两个区域之间的交通枢纽 ,对外联系通道主要为安北公路、成青公路 ,均穿越镇区 ,交通流混杂。 镇区内道路主要以安州大道、东风路为主骨架 ,红线 30 米 ,其余道路多为 510 米混行道路 ,等级较为混乱 ,没有形成清晰的道路网络。 按照北川羌族自治县安昌镇通体规划中对城镇交通管网的规划 ,贯彻“以人为本 ,安全主导”的原则 ,构建安全、绿色、便捷、集约的综合交通体系。 周边高等级过境公路有安北公路、绵北快速通道和成青公路 ,均规划为一级公路。 通过过境交通的外迁 ,纯化安州大道、东风路的城市交通功能。 提升镇域交通网络的连通度和通行能力 ,安昌镇南部通往德阳的安罗路等级提高为县道 ,达到三级以上技术标准。 道路网功能布局规划城镇道路按功能划分为主干路、次干路 、支路、步行专用路 4 种类型。 因此 ,本项目被正式提出。 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经济发展对道路交通的要求 国内外城市发展的经验表明 :快速、便捷的公路交通网络改善了城市经济圈与外部的交流条件 ,加快了区域内部的经济循环 ,带动了城市经济圈的开发和建设 ,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同时 ,城市道路交通在提高城市资源整合度、优化城市产业结构、促进城市化进程 ,满足物流业、商贸业等产业发展要求等方面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本项目所在区域属安昌镇城镇中心 ,该区域内道路密度不够。 现 状道路特别是次干道和城市支路多数为原村镇道路或略作改造 ,道路等级低 ,达不到规划的宽度。 断头路多 ,一些区域不能形成交通循环 ,通行效率低。 该区域道路现状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不适应 ,与安昌镇作为北川县灾后重建的重要依托的地位不相适应。 安昌镇目前现状是道路交通体系不完善 ,主干道通行能力不足 ,次干道系统不畅。 道路占地率不足 8%,低于中心城区已建成区水平。 国外大都市道路占地率一般达到 15~20%,国内沿海发达地区大城市也达到了 15%左右 ,因此 ,安昌镇城镇区域 ,路网密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根据规划 ,这一区域主次干道路网 密度应达到9 公里 /平方公里。 道路密度提高到 12%左右 ,以使该区域的路网基础设施不仅能够保障区域建设开发 ,更能促进城市内部交通循环 ,增强中心城区与外围城镇的联系。 以本区域为例 ,在安洲大道与安昌河的连接通道仅靠东风路相连 ,现状尚无城市道路 ,道路覆盖率低 ,随着片区开发进程的加快 ,道路基础设施配套不足的矛盾意义尖锐。 拟建道路对人民生活改善程度 安昌镇经济社会的发展 ,使城镇化进程进一步加快 ,人民生活水平快速提高。 本项目周边已逐步居住、商业、市场集中发展区 ,区域周边已转变为以居住、金融、商业 、服务业为主的城镇经济区。 但是道路基础设置状况却与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需求不相适应。 区域还具有城乡结合部的特征 ,脏差乱面貌不能得到根本改善。 影响了片区经济的发展和人居环境的改善。 本项目将成为片区重要主干道路 ,道路建成后 ,将极大改善片区交通和物流状况 ,方便区域居民的生产生活 ,同时随道路建设的排水、给水、燃气、电力、通信等配套管网 ,将极大改善片区市政设施落后情况 ,实现了与城区市政设施的一体化 ,降低了群众用水、用电等生活成本 ,从而带动群众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改善。 本项目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本项目毗邻安昌河 ,项目的建成将把安昌河打造成安昌镇绿色腰带 ,成为人们休闲、散步的最佳去处 ,有利于促进商业、娱乐设施将得到迅猛发展。 对区域经济发展有做非常重要的意义。 片区道路体系的完善 ,将直接减小该区域交通和物流成本。 目前 ,该区域内住宅、商业开发建设和招商引资取得了长足进展 ,一批围绕北川重建的企业、商家入住。 本项目的建成有利于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更为优越的环境 ,优化交通组织 ,提升人居环境 ,降低企事业单位物流成本 ,从而促进区域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本项目是解决安昌镇城区交通的需要。 是安昌 镇灾后恢复重建的组成部分 长期以来 ,安昌镇城区交通根据道路布局形成了环加放射状的布局 ,但是随着近年来 ,城市交通流量的不断增大 ,交通不畅的问题较为突出。 仍然沿主要放射状交通干线进出城市边缘 ,并分时段向城镇渗透 ,主要干道交通拥堵 ,道路等级较差 ,同时由于环状交通分流不畅 ,又影响了城镇主要对外交通干线的畅通 ,安昌镇在目前高层建筑很少 ,一般多层建筑均未设置地下室 ,造成车辆均在路面停放 ,道路通行道变窄已经无法适应安昌镇城市发展需求。 因此有必要增加环状道路的交通通行能力 ,形成承载力较大的交通干线 ,从而满足城镇交通的 需要。 本项目的建设是加快灾后恢复重建的重要举措 安昌镇自 2020年起 ,7年间连续经历两次行政区划调整 ,城镇性质主与要职能频繁更迭 ,城市建设尚未建立起稳定、有效的局面随即又发生调整变化 ,因此 ,自 2020 年起城市建设积累了大量历史欠账 ,整体发展缓慢。 另一方面 ,灾害发生后 ,大量外来人口及各类组织、机构的因灾迁入进一步加剧了城镇秩序混乱 ,自2020 年安县县政府迁出开始 ,安昌镇镇级财政无力支撑原有县城的体系架构 ,大量原有县级行政、文化、学校、医疗等社会公益设施被弃置或他用。 市政基础设施年久老化 ,维 修更新不善。 旧城更新乏力 ,镇区中心大量原有风貌建筑、街区破败严重。 由于行政区划调整 ,在近一年的时间内 ,安昌镇上级行政主管部门实质性缺位 ,自身灾后重建工作缺乏管理主体 ,受灾人口安置、重建项目落地等工作较之其他乡镇进展缓慢。 市政基础设施由于自身老化以及短期输入性人口激增等原因 ,不堪重负。 本项目的建设是城市发展空间扩展的要求 现状城镇建设用地 公顷 ,人均建设用地 平方米。 道路交通体系不完善 ,主干道通行能力不足 ,次干道系统不畅。 茶坪河两岸没有直接的交通联系 ,造成西河桥的长期拥堵。 缺乏 集中停车设施。 限制了安昌镇城市发展空间扩展。 随着近期 (20202020),永昌镇正在建设过程中 ,行政、综合服务还需依托安昌镇的现有设施 ,这将增强安昌镇的行政和综合服务功能。 同时 ,安昌镇区常住人口在灾前为 2 万人左右 ,灾后增加到 3 万人左右。 根据北川总体规划 ,安昌镇定位为北川县的一级城镇 ,居住功能突出。 城市发展空间的开展迫在眉睫 ,为此本项目被提出。 本项目的实施是促进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市政骨干路网的建设不仅将极大改善区域交通状况 ,还将带动公共交通、供水、排水、防洪、电力供应、煤。昌镇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项目投资立项申报建议书
相关推荐
二页 ) 主界面 菜单 工具条 各视图右键菜单项目操作说明 ( 第三页 ) 新建项目 打开财骇块烃兜吵戌撤欲顶辰跃旬稠罪古拟叫斥栓蛔断议矩沃洪梦烽铭狗唆盎走诗镭冻酣托等娄涡睬忍预恼碍滤壳企寞垂栋困们歪搔貌卤奄室熊闰疲皖 颜色字体设置 易利项目管理软件使用使用教程 IProject智能项目管理软件软件介绍 (第一页 ) 网络计划基础知识 网络图介绍双代号单代号横道图
目专业技术负责 检测机构负责人签字日期 年 月 日 日期 年 月 日出入口控制(门禁)系统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表编号: 单位(子单位)工程名称子分部工程安全防范系统分项工程名称出入口控制(门禁)系统验收部位施工单位项目经理施工执行标准名称及编号分包单位分包项目经理检测项目(主控项目) 检查评定记录备注1控制器独立工作时准确性控制器抽检数 量不低于20% 且不少于3台,合格率100%为 合格
计算机网络技术 通信技术 计算机网络技术 通信技术 计算机网络技术 通信技术 计算机网络技术 通信技术 2% 2% 2% 2% 三、消防报 警与联动控 制 ㈠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操作与维护 消防规范 消 防 控 制 与 灭 火技术 10% ㈡自动灭火设备操作 与维护 消防规范 消防控制与灭火 技术 5% 四、安全防 范 ㈠闭路监控电视系统 的操作与 维护 安全防范法基础 知识 电子技术 检测技术
符合要求。 1 分 园本科研扎实开展。 2 分 科研课题稳步推进。 1 分 教 科 所 C10 创新教学 4 区域活动 内容丰富,形式新颖, 幼儿 的 兴趣爱好和各种能力 得到发展。 创设与幼儿的教育和发展相适应的和谐环境,注意环境与教育内容相配合,开辟各类幼儿活动区。 2 分 活动区内投放丰富的材料和玩具,保证幼儿自主参与活动区的活动。 2 分 教 育 科 A3 卫生 保健 管理 ( 13)
产 呈报 审核 审批 预算外 (项目公司 业务付款 呈报 审核 审核 审核 审批 抄报 工资 呈报 审核 审核 审批 抄报 奖金 呈报 审核 审核 审批 抄报 费用 呈报 审核 审核 审核 审批 抄报 固定资产 呈报 审核 审核 审核 审批 抄报 费用 (集团 ) 交通、汽车等 呈报 审核 审核 审批 抄报 工资、津贴、奖金 呈报 审核 审核 审批 抄报 资产 (集团 ) 固定资产 呈报 审核
筑桩基技术规范》( JGJ94— 2020)建筑桩基检测技术规范 JGJ106— 20建筑地基基础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2—20 J50— 047 与基础施工及验收规范 GBT202— 8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3 量不合格,损失 全部 由乙方承担。 (如砼,钢筋等)不合格造成的质量问题,所有损失由甲方承担。 ,以施工图纸、 技术 交底、设计变更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