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中部干旱带高效节水补灌工程同心县庙儿岭项目区实施方案(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用电就近到庙儿岭支线 10KV高压线路或农电网接用,即可满足施工用电,可就近接农村电网临时施工线路用电。 砼施工 ( 1)渠道建筑物砼工程施工严格执行水电部《水工砼施工规范》( SDJ20782)和《水工砼试验规程》( SD10582)中的有关规定。 ( 2) 水泥标号应与砼设计强度相适应,不应低于 425 号,均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 ( 3)砼浇筑均要求采用机械振捣。 对于钢筋砼结构,砼保护层厚度应严格按设计要求控制,不得随意加大或减小。 ( 4)钢筋砼结构用的钢筋 均为热轧钢筋,其性能必须符合国家标准( GB149979) 8 的要求。 砌石工程 建筑物砌石工程(包括浆砌石和干砌石)施工参考水利部《水闸施工规范》( SL2791)第 8 章的有关规定。 施工进度 本工程计划 20xx 年开工, 20xx 年完工。 投资概算及资金筹措 本 项目工程投资概算按水利部水总 [20xx]116 号文设计概(估)算编制办法、费用及计算标准进行编制,并结合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调整。 材料及设备价格执行 20xx 年第二季度的市场综合价,总投资 万元,其中工程部分投资 万元(骨干工程投资 万元,田间配套工程投资 万元)。 其中建筑工程投资 ,机电设备及金属结构投资 万元,临时工程投资 万元,独立费用为 万元,基本预备费用 万元,水保及环保工程费用为 万元,征地折迁补偿费用为 万元。 投资全部申请国家投资。 经济评价 国民经济评价 经济效益费用比为 ,大于 1;经济净现值为 万元,大于零;经济效益内部收益率 %,大于 12%。 通过计算国民经济评价指标,工程的各项指标均符合《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SL7294)要求,说明该项目在经济上是合理可行的。 水价测算 经计算成本水价为 元 /m3。 9 第二章 灌区基本情况 自然概况 同心县石狮镇庙儿岭高效节水补灌工程项目区位于同心县城以东约 5km 处庙儿岭村附近,石狮扬水二支渠以东,地理位置介于东经 105176。 17′~ 106176。 41′,北纬 36176。 34′~37176。 32′。 项目区南以深 沟为界,北至同预公路为界,西以石狮扬水二支渠为界,东至 1470m高程线。 项目区地貌特征由北向南逐渐倾斜,地势平坦开阔,海拔高程在 1457~ 1470m 之间。 土壤受地貌、生物、气候及人为活动的影响,类型复杂,主要以灰钙土为主,土壤有机含量高,可适宜各种作物生长。 社会经济情况 项目区涉及同心县石狮镇庙儿岭村的 1 个自然村,有 13 户, 54 人, 20xx 年大家畜存栏 56 头,羊只 76 万只,人均纯收入 1540 元。 水文、气象 项目区属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其特点是:风多沙大、干旱少雨、日照充足、蒸发强烈、冬寒 长、夏热短,并常伴有干旱、冰雹、霜降及沙暴等自然灾害,按农业分区为中温干旱带。 该地区多年平均降雨量 ,且年内分布不均,多集中在 7~ 9 月份三个月,这三个月的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 %。 地下水位较深,一般地下水埋深多在 15mm以下。 年平均气温 176。 ,年气温大于 10176。 的天有 167 天,年太阳辐射量 149 千卡 /cm2,无霜期 140~ 170 天,年均大风天 22 天,最多 45 天,平均风速 ,最大风速。 蒸发强烈,年平均蒸发量为 ,是年平均降水量的 倍。 由于干旱少雨,蒸发强烈,因此,没有灌溉就没有稳定的农业。 10 水文及工程地质 项目区地处同心县东北部黄土丘陵边缘地带,同预公路南侧,地形呈缓坡状,东高西低,相对高差为 30m。 区域地层经探坑揭露,岩性自上而下依次为:壤土( Q3)分布在地表,层厚 ~ ;粉砂( Q3)层面埋深在 ~ ;壤土( Q3)层面埋深在 ~ ;壤土( Q2)层面埋深在 ~。 主要建筑材料: 砂子:在同心县吴家河湾拉运,储量丰富,质量满足工程要求。 石子:在同心县石炭沟拉运,储量丰富,质量满足 工程要求。 块石:在同心县石炭沟拉运,储量丰富,质量满足工程要求。 水资源利用现状 石狮扬水二支渠设计流量为 ,由于二支渠部分灌溉面积已发展为设施农业,用水量减少,可剩余水量 ,年节余水量 万 m3。 土地资源利用现状 项目区总面积 1400 亩,可开发面积 1200 亩,种植作物以小麦、糜谷为主。 水利设施现状 (1)项目区已建石狮扬水二支渠 ,为 U型断面,设计流量 ; (2)同心窑山人饮工程供水管道从项目区附近通过; 存在的问题 项 目区水资源奇缺,水利发展滞后,群众生产生活水平低。 11 第三章 工程任务及规模 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同心县位于宁夏南部山区干旱地带,属吴忠市所管辖,是一个以农牧业为主的半农半牧大县,也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之一。 同心县辖 12 个乡 (镇 )、 188 个行政村、 732 个自然村,总人口 万人,其中农业人口 万人,占总人口的 %。 全县土地面积 ,其中耕地面积。 由于县域内自然条件差,生态环境恶劣,水资源短缺,用水效率不高,水利基础设施薄弱,经济发展滞后,群众生 产生活水平低下,饮水也十分困难,是国家重点扶贫对象,被列为国家级贫困县。 严重的水资源匮乏,是造成当地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区域经济落后,人民群众生活贫困的主要原因,也是制约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根据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和宁夏中部干旱工作会议精神,移民工作由以往的县外移民转为县内移,将居住在偏僻大山深处的农户搬迁出大山,集中建设移民新村,使农户置换生活空间,集中解决项目区生产生活用水问题,提高农户生产生活质量,逐步改善贫困生产、生活条件,缓解生态压力,使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逐步向 “生产发展,生活 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的新农村建设基本要求迈进,全面推进县域经济快速增长,大力改善海原生态环境恶化现象,有力的促进自然、社会、经济和谐发展。 (1)建设生态移民工程是保护黄河中上游地区生态环境的需要 由于移民区群众大多居住在缺水县地形地貌复杂的山峁沟壑区,过度垦殖、毁林破坏天然草场,造成水土流失严重,生态恶化程度加剧,对山区农户实施生态移民搬迁,可有效缓解黄河中上游生态环境和水土保持保护压力。 (2)建设生态移民工程是有效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的唯一出路 由于移民区群众文化落后,生活水平低,经济贫困 ,传统的 “雨养 ”农业占主导地位,农民群众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十分脆弱,生态环境难以得到有效的恢复。 因此生态移民是解决群众生产生活困难,保护和治理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 (3)建设生态移民工程是抵御干旱加剧的必然选择 12 连年的干旱给移民区群众生产生活带来极大的困难,加之道路交通不便,自然灾害频繁,人畜饮水困难,群众脱贫难度大,农民生产生活水平急剧下降,为此,实施同心石狮镇庙儿岭项目移民安置是转变脱贫方式,抗旱避灾,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当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提高群众生活水平最有效的办法。 工程建设指导思想及目标 根据宁夏中部干旱带工作会议精神,坚持 “以人为本 ”的科学发展观,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总要求,大力发展优势特色农业、设施农业和旱作节水高效农业,以改善项目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为目标,增加农民收入,使中部干旱带群众早日摆脱贫困,走上稳定可持续的发展之路。 通过项目区的开发,发展 特色种植 1000 亩。 安置移民 254 户 1061 人。 工程规模 工程建泵站 1 座,铺设输水管道 ;配套高位蓄水池 1 座,阀井 20 座,给水栓防护井 134 座 ,道路。 其中骨干工程:建泵站 1 座,铺设输水管道 ,配套高位蓄水池 1 座,阀井20 座,给水栓防护井 134 座 ,道路。 田间工程:铺设输水管道 ,给水栓防护井 134 座。 13 第四章 水资源平衡分析 灌溉水利用系数 对于农业灌溉供水由泵站、输水管道或蓄水池直接供水。 以石狮扬水二支为水源,故灌溉设计保证率与其保持一致,采用 75%。 依据《节水灌溉技术规划》( SL207—98)规定,管道输水渠系利用系数按照 考虑,调蓄池考虑蒸发、渗漏损失以及漏损耗按 5%考虑,利用水系数按 考虑,则输水 过程中水利用系数为 =,本设计取。 作物种植结构 根据农业生产的土壤、气候、土地、地貌等自然条件,结合农业生产的基本特点,项目区以发展物色农业为主 ,种植枣树、马铃薯。 本次规划项目区发展特色种植面积 1000亩。 灌溉制度 灌水方式与灌水技术 项目区灌水技术实行节水型灌溉技术,以管道输水结合给水栓配套软管进行灌溉。 灌水定额与灌水次数 项目区年降水量不足 300mm,其中 2/3 集中在 6~ 9 月,因此 7 月份以前以春季保苗补水灌溉为主, 7 月份以后主要 利用天然降雨。 作物灌水时间及灌水次数主要根据当地区的气候特点,结合作物生长对水的敏感性确定,在作物需水的敏感期灌关键水,项目区枣薯间作 1000 亩 ,每亩枣树为 45~ 55 株,马铃薯每亩为 1300~ 1500 株,每年灌溉5 次,每次灌水 8m3,灌溉定额为 40m3。 灌水周期 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及周边地区的补灌经验,最终确定枣薯间作灌水次数 5 次 ,具体补灌时间、灌水定额及灌溉定额见作物灌溉制度表。 14 作 物 灌 溉 制 度 表 枣薯间作 灌水时间 灌水天数 灌水定额 (月 日) ( d) ( m3) ~ 16 8 ~ 16 8 ~ 16 8 ~ 16 8 ~ 16 8 合计 80 40 灌溉需水量确定 根据作物灌溉制度,项目区特色农业 1000亩,年净用水量为 万 m3,毛用水量 万 m3。 可利用水量分析 庙儿岭项目区高效节水补灌工程选择石 狮扬水二支渠为水源 , 石狮扬水二支渠设计流量为 ,由于二支渠部分灌溉面积已发展为设施农业,用水量减少,可剩余水量 ,年富余水量 万 m3。 水量平衡分析 庙儿岭项目区高效节水补灌工程选择石 狮扬水二支渠为水源 , 石狮扬水二支渠设计流量为 ,由于二支渠部分灌溉面积已发展为设施农业,用水量减少,可剩余水量 ,而本项目区引水流量为 ,小于二支渠所剩余的水量。 项目区年用水量 万 m3,二支渠年富余水量 万 m3。 由此分析,供水量大于需水量,满足用水要求。 15 第五章 工程布置及建筑物 设计标准及依据 工程等级及标准 项目区开发灌溉面积 1000 亩,泵站设计流量。 根据《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规定,泵站、调蓄水池工程等别为为V等,工程规模小( 2)型,建筑物级别为 5 级,管道及管道建筑物级别为 5 级。 防洪标准 泵站工程、调蓄水池工程建筑物防洪标准为 10 年一遇设计, 20 年一遇校核,输水管道及管道建筑物防洪标准为 10 年一遇设计。 设计依据 (1)《节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 (GB/T50363- 20xx); (2)《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 (SL204- 98); (3)《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 及洪水标准》 (SL 252- 20xx); (4)《防洪标准》 (GB 50201- 94); (5)《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 (GB/ T 50288- 99); (6)《泵站设计规范》 (GB/T 50265- 97); (7)《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SDJ 20- 78); (8)《宁夏中部干旱带展规划》; (9)《中部干旱带县内生态移民规划 (20xx 年~ 20xx 年 )和 20xx 年县内生态移民》实施方案; (10) 其它有关现行规程、规范。 工程总体布置 规划项目区开发土地灌溉面积 1000 亩,工程以石狮 扬水二支渠为水源,通过泵站扬水 ——300m3高位蓄水池 ——管道输水 ——给水栓 ——管灌的运行方式,进行马铃薯间作枣树的种植。 16 规划自石狮扬水二支渠桩号 1+955处开口引水,至泵站前池,通过泵站扬水至高位蓄水池,自高位蓄水池自压向整个供水系统供水。 泵站布置在二支渠东侧,泵站安装 1台机组,设计引水流量。 该工程铺设扬水管道长 ;输水干管 1 条,长 ;支管道垂直输水干管布置,支管间距 100m,项目区共布置支管 32条,总长。 出水管垂直于支管道布置,采用出地竖管安装给水栓(出 水口),给水栓布设间距 50m,项目区共布置给水栓 134 个,单个给水栓控制面积 亩。 配备 50m 长移动软管 254 条,总长。 工程设计 泵站工程 泵站布置 本项目新建泵站 1 座,布置在 石狮扬水二支渠桩号 1+955处 ,控制。 泵站流量 项目区种植枣薯间作 1000 亩,每年灌溉 5 次,每次灌溉 8m3。 每次灌溉 16 天,灌溉定额为 40m3,泵站每天工作时间按 22h 计,根据灌溉制度分析,项目区最大灌水率为 ,确定项目区的 引水流量为 ,扩大系数取 20%~ 30%,这里取 20%,确定最大引水流量。 泵站扬程及机。宁夏中部干旱带高效节水补灌工程同心县庙儿岭项目区实施方案(编辑修改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