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市存货管理信息系统报告内容摘要:

D. 系统界面友好美观,操作简单易行,查询灵活方便,数 据存储安全可靠。 E. 提供助记码及支持多种结算方式。 F. 系统维护安全、方便、可靠,并且能够满足使用性、先进性的要求。 2. 5. 2 本系统的优点 B. 可以实时的录入出入库资料 C. 可以实时查询修改产品进销存的明细账 D. 可以实行生产规划 如前言所述,超市营业管理 产品种类繁多、销售模式特别、业务量大,管理信息系统软件较差,因此,在软件开发过程中,使从使用简便、快捷处理信息,沟通进销存等方面出发进行设计,尽量给企业营运以方便,考虑到企业的实际情况,建立较为简单易明的系统服务。 2. 6 目标分析 2. 6. 1 业务流程图 从系统业务流程 分析可得到系统的业务流程图,见图如下: 10 超市进、销、存信息系统得现状业务流程图 2. 6. 2 初始 E— R 图 根据 ERD 的原则: 原则一:能独立存在的事物,例如人、物、事、地、团体、机构、活动、事项等等,在其有多个由基本项描述的特性需要关注时,就应该把它作为实体。 原则二:两个或多个实体间的关联与结合,如主管、从属、组成、占有、作用、配合、协同等等。 当需要予以关注时,应作为联系。 联系通常时某类行为动作, ERD 中 关注的是其状态与结果而非其过程。 销售部门 订货单 审查 有错订单 无错订单 核对 缺货订单 有货订单 提货单生成 提货单 提货 客户 1 1 供应商 盘存通知 审查 有错通知 无错通知 盘存 3 盘存明细表 盘存登记 进货请求 库存台账 出库登记 仓储部门 供应部门 2 进货请求单 不符进单 相符进单 有错进单 无错进单 进货单 审查 核对 入库登记 进货 2 2 11 原则三:实体的属性是实体的本质特性。 实体应有标识属性(能把不同的个体区分开来的属性组),并体定其中一个作为主标识。 联系的属性是联系的结果或状态。 属性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a、非多值性; b、非复合性; c、非导出性。 而实体的属性还应该有非关联性。 原则四(一事一地原则):所有基本项在同 E- R 图中作为属性要在且仅在一个地方出现。 A. 确定实体:超市进销存管理系统的实体有:员工、客户、货物、供应商、仓库 B. 确定联系:销售、进货、存货 C. 确定实体和联系的属性: 销货:销售日期、销售价格、数量 、条形码、销售单号、摘要备注 进货:进货日期、进货时间、进价、数量、条形码、进货单号、供应商好、员工号 存货:存货单号、条形码、员工号、仓库号、县存量、处理意见 由以上各项根据四大原则设计出 ER 图: 货物 盘点 零售 追加进货 客户 员工 进仓 N N N N 1 1 1 1 供应商 12 提货 ERD: 进货 ERD: 存货 ERD 条形码 员工号 货物信息 数量 名称 价格 进货时间 员工 姓名 电话 职务 供应商 供应商号 姓名 电话 地址 员工 货物 客户 销货 日期 销货单号 售价 数量 备注 员工号 货物 供应商 进货 日期 时间 进价 数量 进货单号 13 综合 ERD 2. 6. 3 以数据库为中心的进、销、存业务流程再造 由 ER 图导出一般关系存储结构的四条基本原则: A. ER 图中的每一个独立实体变换为一个关系,其属性变为关系的属性。 其主标识变为关系的主码。 B. ER 图中的从实体及相应的“的”联系变换为一个关系,从实体的属性加上主实体的关系的主码构成这个关系的属性。 C. 1:M 联系通过再“多”实体关系中增加相联系的“ 1”实体关系的主码及联员工 仓库 货物 存货 存放 管理 日期 存单号 时间 处理意见 现存量 员 工 客户 购买商 供应商 销货 进货 存货 存放 日期 时间 售价 数量 日期 时间间 进价 数量 日期 实存 盈余 处理 货 物 所属 主管 任职日期 部门 聘用日期 仓库 现存量 库存价 14 系本身的 属性来表达。 其中“ 1”实体主码变为外来码。 D. M:M 联系转换成一个独立的关系,被联系主体关系的主码(作为外来码)和联系本身的属性作为关系的属性,被联系实体关系的主码组成其复合主码。 ○ 1 一般关系模型 A.进货单 进货单号 条形码 供应商号 员工号 日期 时间 价格 数量 B.销货单 销售单号 条形码 客户号 员工号 日期 时间 价格 数量 C.存货单 存货单号 条形码 员工号 仓库号 日期 现存量 盈余 处理意见 D. 销货单关系 条形码 日期 数量 销售单号 销售日期 外键 外键 主键 E.进货单关系 条形码 日期 员工号 供应商号 外键 外键 主键 F.存货单关系 条形码 日期 存货单号 员工号 仓库号 外键 外键 外键 主键 从 E— R 图导出的一般关系模型 ○ 2 下面是再造的各方面业务流程 A. 进货管理 : 当超市进货的时候 ,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 条形码录入后台数据库 , 在价格保存之后 , 数据库中库存自动更新。 B. 库存管理 : 当进货时 , 库存自动增加 , 当销售时 , 库存自动减少。 C. 盘点管理 : 系统自动产生盘点信息。 这里给出新的简化的业务流程图: 15 以数据库为中心的简化业务流程图 三、系统设计 3. 1 总体设计 3. 1. 1 一般关系模型设计: 关系模型的设计跟系统分析的构思大体相同: A. 供应商基本信息 : 供应商号(索引) 供应商名称 供应商电话 供应商地址 B.进货单 : 进货单号 条形码 供应商号 员工号 价格 数量 日期 索引 :供应商号 条形码(主索引) 进货单号 员工号 C. 存货单 : 存货单号 条形码 员工号 仓库号 现存量 处理意见 索引 :存单号 员工号 仓库号 条形码(主索引) D. 销货单 : 销售单号 条形码 销售数量 销售价格 销售日期 摘要备注 索引 :销售单号 销售日期 条形码(主索引) E.员工信息表 : 员工号(索引) 员工名称 员工职务 员工电话 F.仓库号 : 仓库号(索引) 仓库名称 仓库电话 3. 1. 2 处理功能总体设计: 由数据流图导出初始模块结构图的两种方法: 信息系统的数据流图有两种典型的类型,即线状数据流图和束状数据流图,复杂系统的数据流图通常是这两种类型数据流图的组合。 对这两种数据流图可以分别用变换分析技术和事务分析技术导出初始的模块结构图。 A.以变换为中心的分析 线状型数据流图用以描述对同一类型业务的处理,本质上是对数据按用户的要求进行一系列的转换,因此,数据流图上的各个加工处在同一个线形链上,其结构是一种线状结构,称为线状数据流程图。 它可以明显地分成输入、主加工和输出三部 分。 主加工是库存信息 库存盘点 库存信息 价格管理 入库作业 供应商 入库信息 入库查询 退货返回 销售作业 客户 销售信息 客户退货 销售信息 16 系统的变换中心。 如图 所示。 8.10 变换型(线状)数据流图 图中,输入部分从外界接收数据,并进行一系列的变换,然后传给主加工进行处理,主加工处理的结果再经输出部分输出,输出过程中通常也要按用户的要求进行一定的变换。 进入主加工的数据流称为系统的“逻辑输入”,逻辑输入可以有一个,也可以有多个;离开主加工的数据流也可以有一个或多个,称为系统的“逻辑输出”。 相对地看,由系统外数据源传入系统的数据流称为系统的“物理输入”,而传出系统的数据流称为系统的“物理输出”。 线状数据流图可 以分为典型情况与变形情况来讨论。 ◇ 1 典型情况 图 线状数据流程图和第一层模块分解 ◇ 2 变型情况 变型情况又有这几种情况:①没有 I;②没有 O;③既无 I又无 O;④没有 P;⑤有多个串行的 P;⑥都是多个。 i 内 f f o 内 o 内 i 内 i 内 o 内 i 外 o 外 o 外 o 内 f i 内 i 外 变换中心 I P1 P2 O 变换控制 变换处理 输入 输出 P1 P2 逻辑输出 逻辑输入 输入 物理输入 记帐凭证 报表 物理输出 帐薄 物理输出 凭证输入 凭证验证 日常帐务处理 月末结帐处理 打印帐薄 打印报表 输出 主加工 输入 17 都是多个时,要注意确定变换中心的范围,从而把数据流图划分为 I— P— O 三个部分。 完成本数据流程图 主要变换任务的加工组成变换中心,为完成主要变换任务提供数据源的加工是输入加工,负责把变换结果传送出去的是输出加工。 ◇ 3 变换分析 变换分析技术通过以下三个主要步骤从线状数据流图导出系统结构图: ① 找出变换中心(主处理)、逻辑输入和逻辑输出。 在数据流图中几股数据流的汇合处往往就是系统的变换中心。 如果一时难以确定,则可以确定哪些数据流是逻辑输入和逻辑输出。 方法是从物理输入端开始,逐步向系统的中间移动,直到达到一个再不能被作为系统输入的数据流(即与物理输入流相比,结构有真正变化的数 据流)为止,则其前一个数据流就是系统的逻辑输入。 同样,从物理输出端开始,逐步向系统的中间移动,也可以找到离物理输出端最远的但仍可视为系统输出(与物理输出流的结构是基本相同的)的那个数据流,它就是逻辑输出。 对系统的每一股输入和输出,都可用上面的方法找出相应的逻辑输入和逻辑输出,而位于逻辑输入和输出之间的处理就是系统的变换中心了。 不过有些系统只有输入和输出两部分而没有变换中心。 ② 设计系统最上两层模块。 在完成①之后,可以将整个数据流图反映的系统用一个模块来表示,这就是顶层主模块。 然后将顶层主模块分解为三个子模 块,即:将逻辑输入设计为一个向主模块提供数据的输入模块,将逻辑输出设计成一个输出主模块数据的输出模块,以及设计一个将逻辑输入变换成逻辑输出的主处理模块,也称主控模块。 顶层模块起控制和协调下层模块作用,一般不做实质性的数据处理,在系统实现时常表现为一个控制性的功能选择菜单。 ③ 设计中、下层模块。 这一步仍然按自顶向下逐步细化的原则设计每个模块的下属模块。 输入模块的功能是向它的调用模块提供数据,所以它本身必定要有一个数据来源,因此输入模块可由两部分组成,一为接受输入数据,另一部分则将接受到的数据变换成其调用模块 所需的数据。 换言之,对于每一个输入模块,我们必须设计两个下层模块,一是输入模块,另一个是变换模块。 同理,对于每一个输出模块,必须设计两个下属模块,一是变换模块,另一个是输出模块。 这个设计过程可以由顶向下递归地进行,直至真正达到系统的输入端或输出端。 变换模块的分解没有一定的规则可遵循,必须根据数据流程图中具体的组成情况而定。 另外,每设计出一个新的模块都要给它一个适当的名称,以能正确反映出该模块的功能为准。 B.以事务为中心的分析 数据处理中有各种各样的事务。 所谓事务就是作业或事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