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工劳动纪律管理办法内容摘要:
日 工资外,取消当月奖金及浮动工资。 4 产假与哺乳期 ① 女职工产假一般为 90 天。 5 个月内的早产假为 30 天。 双胞胎产假为 105 天。 ② 符合晚育年龄(女 24 岁)并领取独生子女证者,产假为150 天。 ③ 产假应产前产后连续计算,假期间工资照发,不享受奖金、浮动工资和产假期间的年终奖。 ④ 女职工计划内小产持手术证明可享受 3 天计划生育假;计划外小产按事假论处。 ⑤女员工有不满一周岁婴儿,每日上、下午工作时间内给哺乳时间 30 分钟,多胞胎生育的,每多哺乳一个婴儿,每次哺乳时间增加三十分钟。 上、下午两次哺乳时间不得集中为一次使 用。 ⑥ 休产假的职工,不享受假期间的年终奖。 丧假 ① 职工配偶、子女、父母或养父母死亡,给丧假 5 天。 ② 外祖父母、公婆、岳父母死亡,给丧假 3 天。 ③ 超假按事假论。 带薪休假 假期标准 ① 参加工作满 1 年不满 10年的,带薪休假 5 天; ② 参加工作满 10 年不满 20 年的,带薪休假 10 天; ③ 参加工作满 20 年及以上的,带薪休假 15 天。 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年不享受带薪休假: ① 新参加工作或调入本单位工作,不满 1 年的职工。 ② 当年离岗脱产学习满 3 个月的职工。 ③ 当年事假累计超过 15 天 的。 病假累计超过 30 天 的。 病、事假相加超过 45 天 的;旷工 1 天及以上的职工。 5 ④ 当年享受过产假的职工;已安排了疗养、休养的职工。 ⑤ 当年受到党纪、行政处分或仍在处分期内的职工。 ⑥ 内部退养的职工。 当年已享受休假后,如出现与本条款规定的上述情况之一者,次年不再享受休假待遇。 职工带薪休假遇休息日不再顺延。 休假期间工资、奖金和浮动工资照发。 职工带薪休假必须遵循应休必休的原则,按如下程序办理: ① 按照各部门(单位)提供的职工休假计划,职工应 提前13 天 提出休假申请,填写《职工带薪休假申请表》,经逐级审批 后执行。 其中:部 门(单位) 负责人需经分管局长审核,局长批准;其它职工由部室负责人审核,分管局长批准,局长办公室备案通知执行。 ② 职工确因工作需要无法一次休完的,各部门(单位)应注明原因,及时报送休假变更申请表,并签署意见报分管局长审核后可分次休假,不。职工劳动纪律管理办法
相关推荐
、集会和活动; 不得从事第二职业; 出入公司大门或进入厂区范围必须佩戴(挂)工作证,如遇查验,应主动配合; 出入公司范围内公共场所需出示工作证时,职工应主动出示工作证; 职工不得将本人工作证借与他人使用者; 职工进入生产现场,原则上应穿印有“中国国电”标识的工作服; 工作时间职工着装应严格按《职工上班 着装 规定 》执行; 公司有关对职工日常行为方面的其它规定。 安全、卫生或办公场所管理
销,学习期间不报销市内交通费。 学习时间在一个月以内 (含一个月 )的,按参加会议标准报销。 学习时间在一个月以上,原则上实行伙食费自理,每人每天可报销伙食 补助费 10 元。 由国家局、省局 (公司 )或 XX(公司 )组织送到国外学习培训的员工,学习培训时间在一个月以内 (含一个月 )的,每人每日可报销 200 元的补助,学习培训时间在一个月以上一年以内的,每人每天可报销 100 元的补助。
工伤保险条例》(国务院令 375号) 《徐州市城镇企业职工工伤社会保险办法》(徐州市人民政府令第 57号) 5 记录 《职工伤亡事故登记表》 《事故分析会议记录》 《职工伤亡事故月报表》 《伤亡事故情况分析表》 Q/XGZL2080292020 安全设备处编制 职 工 伤 亡 事 故 登 记 表 单位 (对 因 工负伤但未休息者也应填写此表,作为原始档案 ) 发生事故日期 : 年 月 日 时 分
保管使用的物品由保管者个人拆洗修补。 可按当地规定标准供给或借给,用后收回。 ,个人用品应根据实际有的停发,有的则相应延长使用 期,调做管理工作半年以上者应按管理人员标准发给。 、业务、技术、文化、学习的职工,可按其时间长短,分别实行停发、减发或延长使用期的办法。 ,可发给必需的劳保用品,长期
,培训期间不享受免费工作餐。 (二) 职工因病假、事假、工伤、旷工、探亲假、婚假、丧假、生育、护理、歇工、年休等各种没有 在岗位上的情况。 第四章 管理流程 第九条 各厂办事员以及部室考勤人员每月 5 日前须将本单位上月职工考勤情况进行认真审核,并在考勤表出勤栏目中写明实际出勤天数,经本单位主管在考勤表下方审签后,进行汇总。 并认真填写《职工免费工作餐申报表》按时上交到公司办公室。 第十条
人员,将其工作视为职业生命,有其相应的社会角色标准与压力约束 ,在社会选择机制作用下不仅仅追求物质利益的满足,更重要的是体现一种职业文化与职业精神。 并 2 以此激发经营者的创造智慧与献身精神。 二 、 职业管理人兴起的显著优势 在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一个企业要保持平衡并获得越常规发展,必须要拥有一支人才团队,必须引进外部优秀管理人才,已经是不争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