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儿童系统保健管理指导手册内容摘要:
( 1)高度近视:配镜矫正,治疗并发症。 ( 2)假性近视:纠正不良用眼习惯。 ( 3)真性近视及混合性近视:经散瞳验光确诊后,配凹透镜矫正。 3.预防 ( 1)建立定期视力检查制度,早发现视力异常并给予矫正。 ( 2)提供良好的用眼环境。 ( 3)消除不合理的用眼习惯。 ( 4)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不偏食。 ( 5)坚持做眼保健操。 ( 6)高度近视应避免剧烈活动。 (三)散光 1.临床表现:视物不清、变形,喜欢眯眼、歪头视物。 易出现视力疲劳,还可出现斜视及弱视。 2.治疗:通过散瞳验光配戴柱镜。 五、弱视 (一)概念: 弱视是指眼部无明显器质性病变,远视力经矫正≤ 者。 ( 6 岁以下的儿童,在诊断弱视时须注意年龄因素 )。 (二)分度 轻度: ≤矫正视力≤ 中度: ≤矫正视力≤ 重度:矫正视力≤ (三)临床表现: 59 视力不好,视物歪头、眯眼以及拥挤现象等。 (四)如何早期发现弱视 1.在视力发育不同时期给儿童作对照检查。 2.定期视力检查。 (五)治疗 1.建立光视觉通路。 2.屈光不正的矫正。 3.遮盖疗法。 4.精细操作。 5.仪器辅助治疗。 (六)治愈标准: 矫正视力≥ ,立体视建立,经过三年随访,视力保持正常。 六、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一)病因 1.相关因素:出生体重越低、孕周越短、给氧浓度越高、持续时间越长。 2.高危因素: ( 1)出生体重≤ 1500g,孕周≤ 32周。 ( 2)出生时伴有呼 吸异常者。 ( 3)给氧浓度> 80%,给氧持续时间> 5天。 (二)临床表现 1.一般 8周内发病,皆双眼。 2.出生不久发生白瞳症,浅前房或无前房。 3.角膜混浊。 4.虹膜新生血管。 5.视网膜脱离。 6.视力低下,不能矫正。 7.斜视:以外斜视多见,较大龄儿童发生。 8.近视:多见为高度近视。 (三)诊断: 1.病史;早产儿和低体重儿; 2.临床表现 病变早期在视网膜的有血管区和无血管区之间出现分界线是本病临床特有体征。 分界处 增生性病变,视网膜血管走行异常,以及不同程度的牵拉性视网膜脱离 和晚期改变。 ( 四)筛查标准 1.出生体重< 2020g的早产儿和低体重儿。 2.可适当扩大患有严重疾病早产儿的筛查范围。 3.首次检查应在生后 4~ 6周或矫正胎龄 32周开始。 (五)预防 1.光疗:在箱内放置光源。 2.控制早产儿吸氧时间和浓度。 3.生后 12小时内口服维生素 E。 4.出生早期定期检查眼底。 七、常见结膜感染性疾病 (一)急性结膜炎 1.病因:由细菌、病毒感染、变态反应或外伤所致。 2.临床表现:发病急、多为双眼或先后起病,分泌物增多、结膜充血、水肿,常有异物感、疼痛、畏光、流泪等症状。 3.发病季节和流行特 点 :春季卡他性结膜炎每年春末夏初发病,秋冬逐渐减轻消退,数年后自行消失。 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 (红眼病 )夏秋季节多发,易造成流行。 4.防治 ( 1)幼儿园应做到一人一巾每日消毒,一旦发现患儿立即隔离。 ( 2)抗生素点眼,禁止包扎患眼。 60 (二)淋菌性结膜炎 1.病因:为淋球菌所致。 新生儿通过母亲产道感染。 2.临床表现:新生儿一般在出生 2~ 3天内发病,分泌物增多,出现脓漏期。 发病 4~ 5天达到全盛期。 结膜刮片可查到革兰氏阴性双球菌。 3. 治疗:生理盐水冲洗结膜囊;抗生素频繁点眼,全身可静滴青霉素,或根据药物敏感度试 验选择药物。 4.预防 ( 1)隔离病人。 ( 2)及时治疗淋菌性阴道炎的产妇。 (三)沙眼 1.病因:由沙眼衣原体感染所致的慢性传染性结角膜炎。 2.临床表现 :常有发痒、异物感、轻度畏光,甚至出现流泪、灼痛和视力减退。 3.眼部体征 :结膜充血、滤泡和乳头增生,并可出现瘢痕,角膜血管翳。 4.分期 ( 1)Ⅰ期:浸润初期。 ( 2)Ⅱ期:活动期。 ( 3)Ⅲ期:瘢痕前期。 ( 4)Ⅳ期:瘢痕期。 5.防治 ( 1)培养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 ( 2)建立定期眼检查制度。 (四)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 1.病因 :病原体为肠道病毒 70型,为一种微小型核糖核酸病毒。 2.临床表现:大多在 24 小时内发病,多为双眼。 剧烈眼痛、异物感、畏光、流泪。 眼睑及结膜红肿、充血,滤泡增生,分泌物为水样,球结膜常有点、片状出血,耳前淋巴结肿大。 3.诊断 :睑结膜明显充血,有大而多的滤泡,球结膜下出血,角膜合并症等。 4.防治 :局部用药为主, 加强对幼儿园各个场所及玩具的消毒;对已发病的患儿,应在家隔离至痊愈,才能入园。 儿童听力保健 听力障碍严重影响婴幼儿的健康、学习和生活,然而在新生儿可筛查的先天性疾病中,听力障碍的发生率又恰恰高居首位 ( 1‰~ 3‰ )。 按 我省的出生人口测算,每年至少有 400~ 1200名新生儿有听力障碍。 据我国卫生部、中国残联、国家统计局等在 2020年进行的全国首次 0~ 6 岁残疾儿童抽样调查中显示,中国现有 0~ 6岁听力残疾儿童。 一、儿童听力发育: 小儿的听力评价应以其听觉系统、神经系统和智力发育状态作为基础,了解和熟悉自出生至各年龄组正常小儿听功能发育和对声刺激的反应能力。 日本小儿听力学家及特殊教育学家田中美乡教授经过长期的观察和研究,较为系统的总结和归纳了言语前期婴幼儿听觉发育各个阶段的观察项目( 表一 )。 二、新生儿听力普遍筛查: 新生儿的听力筛查应该从孕妇进入产院(科)开始。 有条件的医疗单位应组织孕妇学习有关小儿听觉发育和听力检查的资料,了解有关新生儿听力筛查的知识。 筛查地点:新生儿出生的医疗机构。 初筛对象:出生后 72小时左右新生儿。 筛查环境:保持相对安静, 15平方米左右的单独听力筛查室,检查时新生儿须安静(可在睡眠或者安静进食状态下进行 )。 如果病房较为安静的(总噪声水平< 40~ 60dB),建议在床边执行。 筛查设备:筛查型耳声发射仪,有条件的单位可配备快速脑干诱发电位仪( AABR)。 筛查步骤以及检测程序: (一)孕产妇入 院后,产科工作人员应告知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做法和意义,并签定《家长知情同意书》。 (二)新生儿出生 72小时左右后,筛查人员对其进行听力筛查,并向家长出具报告单。 61 (三)对出生时筛查未通过、有高危因素须定期复查的或因特殊原因未接受筛查的婴儿,筛查人员或产科工作人员应告知家长在出生 42天健康体检时到当地县级以上医疗保健机构进行复查。 表一、正常婴幼儿听觉发育观察项目 (部分 ) 月龄 项目 0 月 突然声响有惊讶反射 ( Moro 反射) ; 突然声响会紧闭眼睑 ( 眼睑反射 ) ; 睡觉时突然声响会睁开眼睑( 觉醒反射 )。 1 个月 声 响会伸展手足 ; 睡觉时突然声响会觉醒或哭泣 ; 开眼时突然大的声响会紧闭眼睑 ; 哭泣或活动时,一打招呼就会停止哭泣或活动。 3 个月 睡觉时突然声响会睁开眼睑或动手指,基本无全身的惊讶反射 ; 对录音机、电视机的开关声或广告声等有反应 (将脸转向声源 ); 对怒吼声、亲昵声、歌声、音乐声等表现为不安或喜悦或厌恶。 5 个月 将闹钟靠近耳边,听到“滴答”声会转过头去 ; 能分清父母的声音和别人的声音,以及被录制的自己的声音 ; 突然大的声音,会吓得抓紧或紧抱某物或哭出声来。 6 个月 对他说话或唱歌,会一直盯着你看 ; 打招呼,就会有意识 地转过头来 ; 对收音机、电视的声音会敏感地转过头来。 7 个月 对隔壁房间的声音和外面动物的叫声会转过头去 ; 对他说话或唱歌,会一直盯着说话人的嘴形,有时自己会发出回答声 ; 对电视广告及节目音乐声的变幻,会迅速将脸转过去 ; 对近处一些突然的吼声或叫声很害怕 (或哭出声来 )。 9 个月 关心外面的各种声音 (车声、雨声、飞机声等 ),会爬去找声源 ; 别人不作示范就说“过来”、“再见”时,会按说的做 ; 弄响隔壁房间的物品或在远处叫他,会爬过去 ; 给他听音乐或唱歌时,会高兴地舞动手脚 ; 对极细微地声音或细小声音地变化,会迅速转过头去。 (四)复查仍未通过的,由复查机构发出转诊通知,将其转到设区市听力诊断机构确诊。 并同时通知辖区内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协助督促及时复查、确诊。 部分患儿出生时并无听力损失,他们的听 力损失是延迟发生的,故我们不能忽略这些迟发性听力损失的婴幼儿。 ( 其危险因素有:新生儿持续肺高压、听力损失家族史、早熟、机械通气、体外膜给氧、胎粪吸入综合征、呼吸窘迫综合征、脑膜炎、使用耳毒性药物、巨细胞病毒、高胆红素血症)。 有以上因素之一者列为监测对象。 三、 3 周岁以下婴幼儿有下列高危因素之一者,列为重点筛查、复查和监测对象,并跟踪 随访至 3 岁: (一)患儿有着听力损伤家族史(包括先天性或迟发性听力障碍); (二)宫内感染:如巨细胞病毒、风疹病毒、疱疹病毒、弓形虫病、梅毒螺旋体感染等; (三)头颅面部畸形,包括耳廓和耳道畸形等; (四)患儿体重小于 1500克; (五)患高胆红素血症 (六)连续使用耳毒性药物 5天以上; (七) Apgar评分 0~ 4分/ 1min或者 0~ 6分/ 5min; (八)有与感觉神经性或传导性耳聋有关的综合征临床表现; (九)机械通气 5天以上; (十)患细菌性脑膜炎; (十一)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监护时间超过 24 小时。 四 、婴幼儿听力筛查的其它方法: 在部分没有能力进行耳声发射检查的基层单位,可以选择以下的行为测听进行预估听力,有怀疑的婴幼儿可建议其到新生儿听力筛查定点机构进行进一步确诊。 (一 )行为观察测听 ( behavioral observation audiometry, BOA) 适用于 0~ 6 月龄的婴幼儿,即观察受试儿与声刺激一致的反射行为反应。 此法缺点在于:不能定量,且对较大婴儿由于可产生适应性,而失去兴趣,难于获得准确恒定的反应结果。 4 个月前小儿听性行为反应无明显变化,仍表现为惊吓反射、听睑反射、和唤醒反应 (惊吓反射 在生后 1~ 3个月内逐渐消失 ),但随月龄增加引 62 起反应所需的刺激强度降低。 试验应在安静环境或隔声室进行,可在小儿清醒状态下,此年龄组小儿对声音反应常表现为两种基本形式,一为正反应 ( positive),如眨眼、微笑、皱眉、或啼哭、觉醒,或各种形式的运动反应;另一为负反应 ( negative) ,表现为停止运动或停止正在作的动作,如停止笑、肢体运动、或吸吮动作。 BOA测试结果评定时,应注意几方面问题: 1.测试信号选择复合音较纯音更有效,可采用适当标定的发声玩具,如小鼓、铃、木鱼。 2.反射性反应可由视觉或触觉引起 ,测试时应避免视觉或触觉的介入。 3.测试者应摈除主观偏见,测试者在测试前暂时不应了解病史,以避免误导。 4.小儿对刺激的反应可能仅出现一次,或仅为轻微的反应,故当能清楚地观察到反应时可认为是听觉反应;相反,如观察不到反应则并不能肯定认为听觉有问题。 5.为避免反复刺激产生适应,需变换测试信号或方法,以保持反应持久。 6.当生理或智力发育存在障碍时,常不能观察到相应年龄预期的听觉反应。 如听力正常,而智力障碍,则行为表现常只相当于低年 (月 )龄的反应标准; 听力障碍,但智力正常,则可表现为低强度声刺激时反应差 ,而高强度刺激时反应与正常儿相同。 (二)分散注意力 — 声定位试验 ( distraction):适用于 0~ 6月龄。 小儿 4个月时,对言语反应强度由 47dB 降至 21dB左右,且此时期由于肌肉、眼、及运动的协调明显增进,听觉定位反应开始发育建立 ( 主要是水平向定位 ) ,可用分散注意力试验测试。 试验由两个测试者进行。 小儿坐于母亲腿上,测试者面对小儿引逗其注意力,另一测试者在小儿背后,其视线看不到处,于距耳 1m处给声响,可用不同发声物体,如玩具声,或以口发出“ SS”声作为声信号,先一侧,后另侧,观察小儿有无转头寻找声源的定位 反应。 (三)声定位反应测试: 适用于 6月龄至 2岁。 随小儿月龄增长,声定位能力逐渐发育成熟, 6个月时声定位能力已发育很好, 8 个月时开始有垂直向定位能力,先向下方,后向上方。 测试方法仍采用分散注意力试验,方法与上述相同。 除测定水平声源外,也可测定垂直向声源。 如至 8 个月时小儿仍不能转头朝向声源,应怀疑听力或智力方面可能存在问题。 五、听力障碍的预防: (一)在胎儿期如何防聋。 听力保健的工作在妊娠期就应开始,如在产前期,母体一般不要接受预防注射,腹部不要接受放射性照射,预防母体患病毒性感染,一旦感染要及时进行治疗。 用药时禁用耳毒性药物。 (二)在新生儿期如何防聋。 新生儿期耳聋预防应在围产期就开始,在这一时期不仅可发生器质性听觉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而且可引起内毛细胞损害。 尤其是早产引产时外伤或产期的各种原因缺氧、新生儿黄疸极易引起感觉神经性耳聋。 因此,对这些疾病早期预防和及时治疗是防治耳聋的重要环节。 儿童口腔保健 加强口腔保健,防治龋病。 龋病、牙周疾病是儿童常见的口腔疾病,而婴幼儿时期是生长发育的旺盛期,健康的乳牙有利于消化作用、生长发育、恒牙萌出、恒牙列的形成、发音及心理健康。 因。福建省儿童系统保健管理指导手册
相关推荐
请鉴证。 九、 本合同如有变更或未尽事宜,由甲乙双方共同协商,作出 补充约定。 补充约定与本合同具有同等效力。 十、 本合同一式四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发包方、乡镇农村土地承包管理部门各备案一份。 甲方: 乙方: 甲方代表签章: 乙方代表签章: 签订地点: 签订日期: 年 月 日 鉴证单位(签字、盖章): 鉴证日期: 年 月 日 — 8 — 附件 3 福建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转让合同 (示范文本
系统 开发、测试、培训、试运行、发布以及推广运行 等不同环节 所需 的 软硬件 部署方案 及实现方案 ,同时还要考虑系统运维阶段的开发测试环境、培训环境、试点及发布环境等软硬件部署方案及实现方案。 3) 数据架构及应用方案 投标人应结合本招标文件技术要求对系统数据库逻辑部署、数 据架构、数据模型和数据利用等几方面的内容提出解决方案,特别是针对省级集中系统的生产、查询、在线历史数据库
, 询问一般性问题 , 一般性来信来访材料 7. 本园负责人兼任外单位职务形成与本单位无关 的 文件材料 ; 8.为参考目的从各方面收集的文件材料。 (三)同级单位和非隶属单位的文件材料 1. 参加非主管机关召开的会议 , 带回的不需要贯彻执 行或无查考价值的文件材料 5 2.非隶属单位抄送的不需要办理的文件材料。 附件三: 幼儿园文书档案归档范围及保管期限表 类别 条 款 内 容 保管期限 一
□ 其它 □ 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第四章 公共事业管理的公共责任与监督机制 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 本章节的内 容同样是本门课程的一个重点章节,由于教材上无相关的说明,要求学生能够在上课认真听讲的基础上,了解并熟练掌握公共事业管理中存在的监督机制的弊端,并能够联系目前我国的实际情况用本章节的理论知识加以说明。 掌握:公共事业组织的监督机制 熟悉
1 2 %8 %4 %0%4%8%12%0501 0510 0607 0704 0801 0810 0907差值 PPI(%) CPI(%)5%10%15%20%25%30%35%202001 202004 202020 202020 202001 202004 202007 202020 202001 202004 202007 202020 202001 202004 20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