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农林大学:公共事业管理的电子教案内容摘要:
□ 其它 □ 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第四章 公共事业管理的公共责任与监督机制 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 本章节的内 容同样是本门课程的一个重点章节,由于教材上无相关的说明,要求学生能够在上课认真听讲的基础上,了解并熟练掌握公共事业管理中存在的监督机制的弊端,并能够联系目前我国的实际情况用本章节的理论知识加以说明。 掌握:公共事业组织的监督机制 熟悉:完善我国公共事业组织监督机制的措施 了解:国外公共事业管理监督机制 教学内容(注明: * 重点 难点。 疑点): 一、 * 公共权力 首先无论是政府还是非政府的公共组织能够对纯公共物品和准公共物品进行合理提供,必须要有相应的公共权力做为保证,而非政府 的公共组织自身并不具有公共权力,其公共权力是来源于政府行政组织的授权。 公共权力的形成过程,由原始社会氏族首领产生最早的公共权力,经过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公共权力逐渐私有化,成为统治阶级的工具,再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公共权力表现经济职能的转变。 公共权力的内涵:公共权力实质上是属于全体人民的,而行使者是公共管理者,最终的目标是要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的公共利益。 公共权力具有社会性、政治性、工具性、独立性、多元性的特性。 二、公共责任 责任从根本上说包含两层含义:主观责任和客观责任。 主观责任主要对应的是忠诚 ,良知和认同。 而客观责任是对应职责和应尽的义务。 公共事业组织公共责任分为高低两个层次,低层次的公共责任体现为“规避违规,避免不当行为和账目的完善管理”,高层次的公共责任体现为“资源的有效利用以实现所追求的目标。 ”也就是说低层次的公共责任意味着不做坏事,高层次的公共责任体现为做好事。 三、国外公共事业的公共责任 英国单监督主体的代表,其对非政府公共组织实施监督和管理是专门的机构,称为慈善委员会。 美国实行的是多元化监督主体,其对非政府公共组织实施的是“胡萝卜加大棒”的双重管理的模式。 发达国家监督规则包括:注册等级制度(独立身份和自主运作;董事会实施管理和控制,董事会成员不得从机构领取薪酬;从事纯粹慈善性质的活动);对公共事业组织的财政优惠;对公共事业组织的财务规制(盈余分配约束;支出比例规定;行政开支比重规制;账目公开规制);对公共事业组织的投资规制(投资和贸易的区别;董事会负责制;专业咨询和投资经理制;投资的安全和道德两个基本原则;投资类型的限制);对公共事业组织“不平等竞争”的规制 发展趋势:政府对公共事业组织的管理的强化;多元监督体系的完善和强化;公共事业组织 自律机制的强化;公共责任层次由低向高的转移 四、 *我国公共事业管理的监督机制存在的问题 社会腐败对公益机构的侵蚀 “道德滑坡” —— 面临的道德危机 经济的迅速发展带来的人们道德水准的下降,严重的影响了公共事业的发展。 首先对于公共事业本来就不多的发展基金而言,人们更多的把金钱抬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根本很少有人愿意去捐献公益事业,使公共事业的发展基金失去了捐献这个主要的资源来源。 另外,道德滑坡现象还直接影响到了公益事业的从业人员,面对公益事业中微薄的收入来源,很多专业人士都 退避三舍。 薄弱的社会监督 人民群众做为公共权力的所有者,理论上应该更关心公共权力的使用合理性,但是由于人民群众的政治参与意识的不足,更使我国的监督制度疲软。 另外,做为人们看世界的窗口的舆论,我国的舆论还未达到及时,全面的程度。 “组织缺位” —— 监督主体多元化与激励不足 主体的多元化容易使各个监督组织陷入相互扯皮,相互推诿的尴尬局面。 也就是奥尔森的集体行动的逻辑。 (例子)“三个和尚没水喝”,正是主体多元化造成的。 我国的情 况则表现为民政部门做为管理的主体之一,其管理人员太少,导致管理和监督的力度不够。 而最终导致激励不足的主要原因还是各个权力部门注重自己的权力,而并没有去充分承担自己的义务。 “角色冲突” —— 监督主体的身份障碍 行政领导的兼职,导致很多非政府的公共组织成为了某个行政部门的准下属,不仅失去了其做为非营利的本质要求,更难以在市场竞争中实现公平。 而做为监督主体同样会出于自身的利益出发,对准下属放宽要求,导致众多腐败现象的产生。 “双重俘获” —— 监督疲软的必然结果 “双重俘获”来自于公共选择理论的俘获论。 俘获论指某些机构或者集团可以利用和凭借自己在信息、知识、财富等方面的优势,对另一些机构或集团的政策或行为形成支配,从而使对方只作出符合自己心意的举动。 五、排出课时对本章节中关于我国公共事业管理监督机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测验 教学方式、手段、媒介:板书 板书设计: 第四章 公共事业管理的公共责任与监督机制 第一节 公共权力和公共责任 一、 公共权力 公共权力的发展 公共权力的内涵 公共权力的特性 二、公共责任 最高责任和最低责任 公共事业组织公 共责任机制的目标 第二节 发达国家的公共事业组织的公共责任与监督机制 一、发达国家建立和完善监督机制的早期努力 英国“行政监督模式”的确立 美国非管制模式的确立和特点 二、发达国家监督机制框架 监督主体 监督规则 发展趋势 第三节 我国公共事业管理监督机制 一、我国公共事业组织监督机制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一)社会腐败对公益机关的侵蚀 (二)“道德滑坡” —— 公共事业组织所面临的道德危机 (三)薄弱的社会监督 (四)“组织缺位” —— 监督主体多元化与激励不足 (五)“角色冲突” —— 监督主体的身份障碍 (六)“双重俘获” —— 监督疲软的必然结果 二、完善我国公共事业组织监督机制的措施 (一)完善我国公共事业组织的组织立法 (二)减少公共事业组织登记限制,简化登记程序 (三)加强公共事业组织的日常监督 (四)明确界定政府监督主体,加强监督力度 (五)营造竞争环境,促使公共事业组织动作透明化 (六)建立公共事业组织行业监管,完善自律机制 思考题: 关于我国公共事业管理监督机制中存在问题的看法 参考书目:周志忍,陈庆云主编《自律与他律 —— 第三部门监督机制 》。 浙江人民出版社 1999 『美』托马斯 西尔克主编《亚洲公益事业及其法规》科学出版社 2020 编号: 5 课时安排: 6 学时 教学课型:理论课 □ 实验课 □ 习题课 □ 实践课 □ 其它 □ 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第五章 公共事业的管理的法律制度 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 本章节的内容是对公共事业的具体的各类组织的法律制度的研究,要求学生掌握公共事业组织包含事业单位,民间非营利组织各种法律制度;了解并熟悉国外公共事业组织的法律研究,以及 MAE 法内容。 教学内容(注明: * 重点 难点。 疑点): 一、 * 关于公共事业组织,在我国主要分为三大组织,分别是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 事业单位指国家为了社会公益事业的目的,由国家机关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 社会团体指由公民或者单位自愿组成,为实现会员共同意愿,按照其章程开展活动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 民办非企业单位指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社会力量以及公民个人利用非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非营利性社 会活动的社会组织。 二、国外公共事业管理的法律制度研究 国外公共事业组织,主要是亚太地区国家公共事业组织登记、免税、减税、资金构成和内部管理等方面的法律规定。 MAE 法是亚太地区盛行的最低限度年代支出法。 指享有所得税资格的慈善或公益公共事业组织必须使用或分配其收入的相当一部分,以达到免税目的。 三、 *事业单位法律制度 事业单位的范围比较广,按照《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规定,包括:教育机构,医疗机构,科研机构,农业、林业、牧业服务机构,水利管理机构,社会服务机构,法律机构,会 计、审计事务所,信息咨询机构,体育事业机构,社会福利机构,文化艺术单位,广播电影电视单位,综合技术服务机构等。 *事业单位的财产关系主要包括收入和支出 事业单位的收入主要包括:政府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事业收入、经营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和其他收入等。 事业单位的支出包括:事业支出、经营支出、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其他支出等。 四、社会团体的法律制度 我国的社会团体行政管理体制通常被称为“分级登记,双重管理”,即由民政部门(登记管理机关)和业务主管单位共同管理,并按照社会团体 的活动范围由不同级别行政区域的相应机关进行登记和管理。 社会团体的财产经费来源主要包括:会员的出资,捐赠和资助,开展有偿服务的收入,经营收入,其他收入。 根据《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规定,社会团体需要设置会员大会、理事会、法定代表人和秘书长。 五、民办非企业单位法律制度。福建农林大学:公共事业管理的电子教案
相关推荐
( 1)高度近视:配镜矫正,治疗并发症。 ( 2)假性近视:纠正不良用眼习惯。 ( 3)真性近视及混合性近视:经散瞳验光确诊后,配凹透镜矫正。 3.预防 ( 1)建立定期视力检查制度,早发现视力异常并给予矫正。 ( 2)提供良好的用眼环境。 ( 3)消除不合理的用眼习惯。 ( 4)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不偏食。 ( 5)坚持做眼保健操。 ( 6)高度近视应避免剧烈活动。 (三)散光 1.临床表现
请鉴证。 九、 本合同如有变更或未尽事宜,由甲乙双方共同协商,作出 补充约定。 补充约定与本合同具有同等效力。 十、 本合同一式四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发包方、乡镇农村土地承包管理部门各备案一份。 甲方: 乙方: 甲方代表签章: 乙方代表签章: 签订地点: 签订日期: 年 月 日 鉴证单位(签字、盖章): 鉴证日期: 年 月 日 — 8 — 附件 3 福建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转让合同 (示范文本
系统 开发、测试、培训、试运行、发布以及推广运行 等不同环节 所需 的 软硬件 部署方案 及实现方案 ,同时还要考虑系统运维阶段的开发测试环境、培训环境、试点及发布环境等软硬件部署方案及实现方案。 3) 数据架构及应用方案 投标人应结合本招标文件技术要求对系统数据库逻辑部署、数 据架构、数据模型和数据利用等几方面的内容提出解决方案,特别是针对省级集中系统的生产、查询、在线历史数据库
1 2 %8 %4 %0%4%8%12%0501 0510 0607 0704 0801 0810 0907差值 PPI(%) CPI(%)5%10%15%20%25%30%35%202001 202004 202020 202020 202001 202004 202007 202020 202001 202004 202007 202020 202001 202004 202007
差。 ( 六 ) 所有复测、闭合导线若超限必须进行补测或重测,直至合格为止。 第十三条 贯通 测量 (一) 所有综采工作面 巷道 贯通都需要编写贯通设计书。 贯通工程的允许偏差值按《规程》要求预计,一般采用中误差的两倍。 (二) 考虑不影响巷道工程的质量以及巷道今后在生产中的正常使用。 依据 公司 五型企业绩效考核要求:平面位置偏差≤。 (三) 若沿某一导向层贯通,可以不进行高程误差预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