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昌县返乡创业园工业厂房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摘要:

码头仅50公里;九景高速、“十一五”国家重点建设项目九景衢铁路均穿境而过,在园区将设立客运站、货运编组站,26小时车程可达武汉、合肥、南京、南昌、杭州、上海六个省会城市;距昌北机场不到2小时的车程,距九江、景德镇机场不到1小时车程。 土地资源:(4004295亩),耕地面积624465亩,其中水田365625亩,旱地258840亩。 另拥有可开发耕种荒地面积36000余亩。 林业资源:全县丘陵山地林木蓊郁,林地面积大,森林覆盖率高。 现有林业用地61876公顷,森林蓄积量1323152立方米,%.其中,有森林面积46177公顷,灌木林地9087公顷,疏林地881公顷,苗圃地33公顷,无立木材地1299公顷,荒地4399公顷。 水产资源:,,其中:,。 规模较大的水产养殖基地有:集中连片的2799项目区矶山湖水产场、周溪水产场、三汊港水产场、西源水产场、杭桥水产场、狮山水产场;万亩以上养殖湖泊有新妙湖(),千亩以上养殖湖泊15个。 矿物资源:都昌地下矿藏品种较多,主要有以下几个品种:①钨,现已探明D级钨储量为49784吨。 ②钼,现已探明储量为15910吨。 ③钒。 ④钛(金红石),远景储量达5万吨。 ⑤金,主要为砂金分布于鸣山等地。 ⑥石煤,属低发热量可燃有机岩,储量达5亿吨,现已探明储量5000万吨。 ⑦高岭土,俗称瓷土,总储量约800万吨。 其中阳峰乡的储量达720万吨,为优质高档瓷土。 ⑧矽砂,多宝乡沿湖一带储量约300亿吨。 此外,都昌镇的松古山和苏山的马鞍村储量分别为60亿吨和40亿吨。 ⑨花岗石,有芝麻白和黑色两种。 芝麻白花岗石储量有10亿立方米。 黑色花岗石分布较广。 、工业基础雄厚依托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丰富的自然资源,经过新中国50年来的建设和发展,都昌县已形成了以机电、石化、冶金、建材、轻纺、食品等六大产业为支柱的工业体系。 工业经济是全县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而且在全市工业经济中也占有相当的比重。 ,%;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0亿,增长30%;,%;,% 改革开放60多年来,都昌县城市建设飞速发展,特别是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把城市建设作为重塑都昌县形象的大事来抓,按照高起点、高标准的要求,以拉大城市框架、扩大城市规模、完善基础设施、调整和充实城市分区功能为重点,坚持新区开发与旧城改造并重的原则,开发新城空间,缓解旧城压力,保护城区风貌。 都昌县强工兴城态势强劲,11个亿元项目开工或投产,改写了都昌无工业大项目的历史。 投资十多亿元,高标准建设了观湖大道、鄱阳湖达到、鄱阳珠贝城、县城主干道改造等23个重点项目,打造了滨水西区和城南新区,拉开了都昌未来510年城市发展框架,城市建设由东湖时代向鄱阳湖时代挺进。 同时,都昌县的整体环境逐渐规范,计划生育成功摆脱警示县,顺利创建市级卫生城。 工业区基础设施建设,根据计划安排,主要由三个来源:一是由都昌县政府注入一部分财政资金;二是通过银行解决一部分;三是通过制定并落实优惠的政策措施向社会进行用融资解决一部分。 这将从根本上解决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短缺问题,保证园区启动后基础设施的有计划按步骤实施建设。 芙蓉山工业园在其发展过程中,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 近年来,园区管理管委会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环境就是生产力”的观念,建立起五个平台:以诚信理念构建新型管理平台:以环境创新构建对外开放平台:以完善社会中介体系规范服务平台;以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形成精神文明平台。 通过构筑这五个平台,创造了一流的环境,把开发区打造成了都昌县对外开放的、并能够成功吸引项目、资金、技术、人才的“强磁场”。 形成了政策、体制、对外开放三大优势。 这些优势和理念可直接注入标准化厂房工业园,从而使标准化厂房工业园的开发建设少走弯路,最大限度地提高建设效率和运营效率。 第4章 园区建设规划设计方案 规划原则贯彻落实都昌县城市总体规划,立足新世纪,高起点规划,打造设施配套、功能齐全、富有时代气息的现代化工业经济园区。 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在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合理规划,使工业经济园区建设带动城市总体建设进一步加快发展。 结合工业区性质,合理确定各类用地性质和规模。 考虑城市建设用地发展的弹性,注重各发展阶段的衔接,增加规划弹性,使之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可操作性。 节约土地,节省投资,科学合理规划各项功能用地。 建立工业园区与城市其他功能分区通畅便捷的交通联系,内外有机结合规划园区的道路交通体系。 规划力求体现设立芙蓉山工业园区标准化厂房工业区的目的,突出“工业、高新科技、产业、示范”四大功能,拟建成一个投资环境良好,以高科技产业为主导的经济技术开发工业区,带动都昌县芙蓉山工业园区整体经济加快发展。 规划总体布局按照半导体硅材料及其他电子信息材料、可再生清洁能源、电子通信设备制造、生物医药与中药现代化、新型材料、纺织业、食品业分类进行布置,工业区管理机构的行政管理用地结合居住区配套设施,生产用地与生活用地通过规划防护绿地相隔离,既丰富了景观,又避开了干扰。 结合考虑该地段分区规划和城市风向对工业、生活用地布置的要求。 规划工业区近期建设主要以园区管理机构为带动尽可能集中连片建设,以利于形成未来园区有序的景观,研究考虑建设操作的可能性,用地选择包括了工业用地、混合用地和部分生活用地。 该地段位于都昌县城东北侧,紧依县城。 从物质条件上已经为该地段的外部交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条件,规划工业区道路有机衔接总体规划、地段分区规划及该区的现状与市区规划道路的联系,保证了工业区与市区的快捷、方便的联系。 区内交通 区内道路交通结合区外交通近远期一次规划,分期实施,形成方格网的道路基本骨架,交通流线明晰,区内道路划分出不同的标准地块,每个标准地块都有交通干道通达充分满足生产、运输要求。 本项目水源由芙蓉山工业园区内自来水网供给。 芙蓉山工业园在工业区范围内建成有给水管网,由市政标准管道引入,水压满足工业以及生活需要。 本项目将根据场地的整平情况、周边地块的自然地面标高、四周道路标高,来确定场地的整平标高和室内地平标高,使其与四周建筑物和道路的标高相协调,以利于场地雨水的排放和厂内外物料运输。 本工程雨水及生产、生活污水的排放采用分流制、暗管排放的形式。 雨水通过厂区暗管直接排入开发区雨水管。 生产、生活污水在厂区内进行处理,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后,再分别排至开发区污水管网。 沿工业区内主要道路敷设污水干管,以支管收集沿路两侧区内的污水,统一收集至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方可排放,对于工业区内的工业厂区,其污水应在厂内作预处理,达到《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后,方可排入污水管网,输送至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 污水管网管径d300d900采用钢筋混凝土排水管。 雨水排水充分利用工业区内河系及天然沟河池塘,就近排放。 ,本工程拟采用容量为多台高容量变压器 ,向各厂房配电。 园区内道路照明均采用高压钠光源、不锈钢灯杆,道路采用单侧布置,杆距为35米左右。 照明电缆采用直埋方式在绿化带或人行道下敷设。 另设专用箱式变电站作为道路照明电源。 通信工程是当今社会、经济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以社会信息化的需求为主要依据,考虑社会各行业、各阶层对基本通信业务的需求,保证向社会提供普遍服务能力,为园区的健康发展提供完善、便捷的通信条件。 本项目中各厂房办公室及综合楼等附属民建均设电话通讯。 由厂区统一规划,考虑解决。 区内拟建一座热交换站,可满足工业区热力要求。 本规划供热系统采用热水分网络供热系统。 采暖用户由热水管网供给。 供水温度120。 C,回水温度70。 C。 供热管网采用枝状管网布置。 枝状管网布置简单、管道的金属耗量小,基建投资小,运行管理方便。 热水管网为闭式双管系统,管网分支处设分段阀。 供热管道DN300以下的选用无缝钢管,管径DN300以上的选用螺旋缝焊接钢管。 热水管网采用直埋敷设。 根据《城镇消防布局与技术装备配备标准》的规定,结合城市总体布局结构、用地性质、火灾危险性和消防安全保卫的需要,该地段为甲类安全保护区,规划考虑设置消防站两处,为标准普通型消防站,每处消防站服务面积45平方公里,占地面积不小于5500平方米,配备车辆45辆。 园区道路按100120米设置消防栓,消防栓采用地上式,保证足够的水压。 园区内交通性干道为消防车的主要通道,园区道路的建设应充分考虑消防车通行的要求。 工业区内建筑设计严格遵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按照规范要求满足消防间距、疏散要求。 建筑设计、产品方案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标准厂房(一)地块1规划用地面积2总建筑面积3建筑占地面积4建筑密度5容积率 6绿地率 工程组成本项目由标准化厂房、变配电站、热交换站、综合楼及总图设施和厂区管网等组成。 总平面布置总平面布置原则 a)该工程的总平面布置的主要设计依据:《工业企业总平面布置设计规范》GB501879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等。 b)设计在满足工业生产用地的前提下,考虑了物料运输,管线敷设,环境保护,安全卫生及消防等方面的用地需要, c)总平面布置紧密结合拟利用场地的现状及当地的自然条件进行设计,作到分步实施,滚动发展。 d)厂区建、构筑物通道宽度适中,为通风、采光、安全卫生、物料运输、绿化等创造了有利条件。 总平面布置概况详见《总平面布置图》 本项目在进行总平面布置设计的同时,考虑了厂区绿化美化用地。 该工程绿化美化设计采用重点绿化和一般绿化相结合的方式,拟在厂前区、厂区大门附近采取重点绿化。 可布置花坛、花池、种植供人们观赏的优良花卉和树种,并适当进行垂直绿化。 在车间周围、围墙内、及其它闲散地带可栽植绿篱和草坪、片植、孤植乔木、灌木进行适当点缀。 总之,本工程绿化美化设计拟根据现场情况,选用适宜当地生长的树种、花卉、草皮进行绿化,以达到防止污染、净化环境、美化厂区、把该厂建成绿树成荫、环境宜人、花园式工厂的目的。 、安全距离、采光、通风厂内道路采用城市型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技术经济指标符合《厂矿道路设计规范》要求。 厂区内道路设计为城市型混凝土路面,主干道宽8m,次要道路宽6m,可满足交通运输及消防要求。 、采光、通风 生产车间厂房与周围建筑物间的间距均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要求设计。 生产车间以自然采光为主,局部采光不足部分辅以人工照明。 生产车间采用有组织的通风及排风。 主要建筑工程 根据该地区的工程地质条件和气象条件,本项目主要车间厂房建筑设计拟采用轻钢结构。 建筑物安全等级、耐火等级均按二级设计。 办公楼及其他附属设施拟采用砖混结构。 建筑设计按Ⅳ度设防。 施工条件 厂区地势坦荡,实现了“三通一平”,条件良好。 根据地质条件,设备基础可采用天然地基基础。 本项目主要设备基础采用大块钢筋混凝土基础。 由于土建基础及构筑物较为复杂,故要求施工单位具有较强的土建施工能力,具有钢结构工程及砖混结构等综合、全面的施工能力。 生活福利设施生活福利设施如厂区内的办公、食堂、浴室等根据生产实际需要及业主方的具体要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