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落实农村中小金融机构风险管理机制建设指引实施方案内容摘要:

控制所作的工作 较 少,而且缺乏有效的风险监测和预警系统 , 使我们对于其他风险管理对象未能清楚认识,有效控制。 可以看到 单一的风险控制方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应市场的变化,不能满足风险管理的要求,风险管理对象应涉及所有的业务和部门。 建立健全完善的风险管理部门,充实风险管理部门职能,形成集中统一管理、分级授权实施的风险管理架构 势在必行。 通过部门相互分离、业务相互制衡的同时,强化风险管理信息传导及联动处置机制,整合目前各部门在内控合规、等级评定、对外签订合同和法律事务等方面的职能,将全行可能 面临的所有风险集中到风险管理部统一管理和监控,以防止部门之间互相扯皮、推诿,不利于强化对风险的严格管理, 将其集中 形成风险管理的整体合力和系统优势 , 由行长负责风险管理部工作 ,有利于 逐步建立符合新资本协议要求的组织体系和业务流程。 第三, 强化风险管理运行机制。 其一要以流程再造为着力点,实现风险的全过程控制,使风险管理更加集约化、规 范化和流程化。 其 二以强化信息技术建设入手,提高风险管理的有效性。 其三要明确各类风险报告路径,重点是要明确风险报告对象、报告频度、报告内容和报告职责等,并要确保报告路径的独立性。 第四, 建立风险管理的 政策 体系。 为保证风险管理战略的实现, 要根据风险管理的原则 和 要求 结合我行现有实际情况, 制定覆盖所有业务和管理环节的 风险管理 政策 和程序。 对现有的各项风险 管理制度进行全面梳理、分析、整合和完善,特别是要完善资产保护机制、分级授权管理、合规检查、风险缓释、大额贷款风险分散、纠偏纠错等管理制度。 并且配套进行流程再造, 搭建风险管理制度体系。 现阶段 需要 在短期内 建立风险管理方面 政策 有: 信用风险管理方面 政策 、市场风险管理方面 政策 、操作风险管理方面 政策 ,政策制度是日常工作开展的指南针,是全员遵循的行为准则。 信用风险管理 基本政策 , 主要涉及 信用风险管理架构,信用风险偏好,信用风险识别与计量,信用风险监测与报告,信用风险缓释,资产风险分类、减值与不良 清收处置, 也包括指导信贷业务开展的单笔授信政策、组合管理政策与信贷业务管理支持政策,以及信贷检查与稽核政策; 加强行业风险管理和客户结构调整,加强表外业务信用风险管理,及时 调整授信策略,加大对重点优质客户授信支持力度,主动退出低质量、高风险客户,不断优化授信结构; 市场风险管理 基本政策 , 主要是 进一步完善市场风险识别、计量、报告、市值评估、限额管理、重大市场风险管理、利率风险管理和汇率风险管理等政策和程序 , 并通过准入审批和限额管理方式管理市场风险。 操作风险 管理 基本 政策,主要是建立 操作风险管理机制和风险管理运行机制,提高风险识别、评估、计量与管理水平。 结合我行实际 完成各项业务流程再造 , 制定 与之相适用的 自上而下的责任问 责和追究制度 、 内部控制与操作风险管理 手册 , 薪酬激励机制,并坚决落实。 为关键业务、关键环节及其支持过程制定标准和目标,并清楚地传达给全行员工,确保贯彻执行。 第五, 着手开展风险管理文化建设工作。 风险管理文化是指在长期的业务实践中逐步形成的风险管理硬性手段和软性手段的统一。 其实我们目前最大的风险是缺乏风险意识, 基层网点 全面风险管理意识淡泊,理念不深入,风险管理理念和风险防范意识从高级管理层到基层员工呈现逐级递减的趋势,对风险管理的重视程度从总行到基层网点也呈逐级弱化趋势。 所以要不断地培育风险无处不在,风险管理人 人有责的“大风险”管理理念, 在全行 树 立风险意识是风险管理工作得以实施的重要基础 , 牢固树立稳健经营的理念 是风险管理文化核心的 意识。 进而 在全行范围内形成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氛围,以增强各级员工的风险管理意识。 工作方法: 2020 年 17 月份,梳理原有管理制度,工作流程。 搜集自 2020 年 12 月合行成立以来的各项规章制度,对凡是涉及到风险控制的制度进行登记制表,并梳理与之相配套的工作流程、处罚奖励办法。 建立应有未有制度、流程登记薄。 健全组织机构,明确。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