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善试点项目教材-科学喂养内容摘要:

缓及贫血的发生, 促进儿童的体格和认知能力的发育。 要解决广 大地区婴幼儿的营养问题,最根本的策略是改变父母喂养婴幼儿的习惯、婴幼儿辅食的制作方法,以及改善农村地区儿童食品的供应。 实现这个策略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经济工程,需要长期的努力;15 同时也取决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为了尽快改善农村婴幼儿的营养状况,在短期内可以发挥作用的一个重要措施是采用辅食营养补充品,如辅食营养素补充食品,即婴幼儿营养包。 这样可以在辅食添加的方式改变之前,通过改善现行的家常制作的婴幼儿辅食的营养成分,达到改善婴幼儿营养的目的。 二、辅食营养补充的定义和标准 (一)定义 辅食营养补充 是指将高密度营养成分添 加到婴幼儿辅食中,用以改善辅食的营养成分,满足婴幼儿的营养需求, 从而达到保障和促进儿童健康和生长发育的目的。 专门用于辅食营养补充的产品通称为“辅食营养补充品”。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和卫生部在《辅食营养补充品通用标准》中明确了辅食营养补充品的定义为 : 辅食营养补充品 是用于在 636 月龄婴幼儿辅食中添加的含高密度多种微量营养素 (维生素和矿物质)的补充品,其中含或者不含食物基质和其他辅料。 常用的形式有三种:辅食营养素补充食品、辅食营养素补充片、辅食营养素撒剂。 (二)辅食营养补充品通用标准的制定 辅食营养补充是改 善儿童早期营养的一个新的概念。 为推广辅食营养补充,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和卫生部于 2020 年发布了《 辅食营养补充品通用标准 》( GB/T 225702020),对辅食营养补充品的基本原则、技术要求和与生产相关的问题做出了规定。 《辅食营养补充品通用标准》的颁布为辅食营养补充品的研发和推广提供了法规依据。 三、婴幼儿辅食营养包 (一)成分 婴幼儿辅食营养包是辅食营养补充食品的主要形式,是在以大 豆粉(或乳粉)为原料的食物基质中 添加 铁、锌、钙、维生素 A、维生素 D、维生素 B维生素B维生素 B12和叶酸 构成的粉状物 ,各种营养素的含量见表 1。 16 表 1 婴幼儿辅食营养包各种营养素的含量及婴幼儿的推荐摄入量 营养素 每日份 (12 g/ 袋 ) ~岁 1~ 3 岁 RNI (或 AI) % RNI (或 AI) % 蛋白质 (g) 3 维生素 A (μg) 250 400 62 500 50 维生素 D (μg) 5 10 50 10 50 维生素 B1 (mg) 167 83 维生素 B2 (mg) 100 83 维生素 B12 (μg) 100 56 叶酸 (μg) 75 80 94 150 50 钙 (mg) 200 500 40 600 33 铁 (mg) 10 75 12 63 锌 (mg) 5 9 56 9 56 (二)食用方法和食用量 :将一袋营养包由撕口处撕开,倒入碗中;将 23 大汤勺晾凉的温开水慢慢倒入碗中,用勺子搅拌成泥糊状,以营养糊稠到能停留在勺子中为最好。 ( 1)直接食用:冲调好的营养包可以直接吃,特别是不满 1 岁的婴儿。 ( 2)搭配辅食:将调好的营 养糊加入温热的牛奶、稀饭、面条、玉米糊等辅食中,搅拌均匀,喂给孩子吃。 要根据孩子的饭量加营养包,要保证让孩子吃完加了营养糊的饭,不要浪费。 :每天一袋,可以一次吃完,刚开始吃的时候、 612 个月的婴儿可以分 23 次吃完。 不能代替母乳及辅食。 :置于室内阴凉干燥处保存,避免虫鼠啃咬。 一次没有吃完的营养包一定要封口存放,撕开的营养包应该当天吃完。 (三)服用后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处理方法 给婴幼儿添加营养包后,有些家长会反映口味不好、孩子不爱吃、腹泻、大便颜色变黑、小便变黄等情况。 其处理方法为 : 17 ,首先要告诉家长给孩子喂营养包的好处;同时要让家长知道,孩子对食物没有特别的爱好,接受一种新食物要有一个过程,等适应后就会接受了。 家长不要第一次喂的时候看见孩子不吃,就认为孩子不爱吃,从而放弃了添加营养包。 可以尝试改变添加方法,比如放进孩子爱吃的食物里,或者将一包营养包分散在孩子的 23 餐中。 ,并非与服用营养包有直接关系,应当认真寻找原因,比如孩子有没有生病,孩子之前有没有吃生冷、不洁的食物等,等孩子腹泻好了之后再试着喂。 3.如果孩子服用营养包后 出现大便变黑或小便变黄的情况,与营养包中部分营养素未被身体完全吸收有关,不会对孩子的身体造成任何影响,无需处理。 4.有极个别的儿童食用营养包后可能会出现因大豆所致的过敏反应,若出现腹痛、呕吐、腹泻和皮疹等疑似过敏者,应停止食用,及时去医院诊治。 以往大豆过敏或尚未食用豆类但有豆类过敏家族史的婴幼儿,禁止食用。 18 第二章 营养不良 第一节 铁缺乏与缺铁性贫血 一、基本理论 (一)定义 :指体内总铁含量降低的状态。 :由于体内铁缺乏,最终导致血红蛋白合成减少所致的一类贫血, 是铁缺乏发展最为严重的阶段。 缺铁性贫血是我国儿童常见的营养缺乏性疾病,多见于 6~ 24个月的婴幼儿。 (二)高危因素 1.早产、低出生体重、双胎或多胎婴儿:婴儿出生时体内的铁来自于母体,胚胎最后 3个月储存最多,储铁量与体重成正比,因此早产、双胎或多胎及低出生体重儿储铁较少。 2. 母亲孕期患贫血的婴儿:孕母患缺铁性贫血,尤其是中重度贫血,可影响胎儿铁储存。 3. 辅食添加不当的婴儿:足月正常体重儿体内储存的铁可以满足生后 6个月内的需要。 婴幼儿生长越快,对铁的需要量越大,婴儿期铁需要量在人一生中是相对最多的。 因 母乳中铁含量 低, 仅 提供每日铁需要量的很少部分,如果婴儿 6个月后没有及时补充含铁量丰富或铁吸收率高的辅食,或未使用铁强化配方乳,易发生贫血。 4.患有 长期腹泻、呕吐和肠炎等胃肠道疾病的婴幼儿。 (三)对儿童健康的危害 1.影响脑发育: 婴幼儿正处于脑发育关键期, 即使是不伴贫血的轻微铁缺乏就已经对他们的认知、学习能力和行为发育等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 铁缺乏对智能的影响和潜在的远期智能危害非常显著,且常常是不可逆转的终生性损害。 2.影响生长发育: 儿童铁缺乏时常有体格发育迟缓,健康水平降低。 3.影响运动能力发展: 铁缺乏症患儿肌 肉软弱、运动能力下降、易疲劳。 219 岁以下儿童缺铁还将影响儿童未来的体能发育,以至带来成年后的劳动生产力的低下。 4.影响免疫和抗感染能力: 铁缺乏影响机体免疫功能,造成婴幼儿反复感染 ,主要表现为反复上呼吸道感染迁延不愈。 二、临床表现及诊断 铁缺乏和缺铁性贫血的早期无特异性临床表现。 贫血可表现有皮肤、粘膜逐渐苍白,舌、手掌、眼睑颜色苍白较明显,毛发干燥;易疲乏、不爱活动、精神不振、烦躁不安;食欲下降;易反复发生各种感染。 当婴幼儿 具有明确的缺铁原因,如铁供给不足、吸收障碍、需求增多或慢性失血等, 血红蛋白浓度符合 贫血诊断标准,外周血红细胞呈小细胞低色素性改变时,高度怀疑为缺铁性贫血。 血红蛋白< 110 g/ L 为贫血的诊断标准。 海拔每升高 1000 米, 血红蛋白 上升约 4%。 6 月龄~ 6 岁儿童贫血程度分为轻、中和重度,血红蛋白 90~ 109g/dl 为轻度;血红蛋白 60~ 89g/ L 为中度;血红蛋白 60g/ L 为重度。 三、 预防措施 (一) 提倡母乳喂养 鼓励 6 个月内婴儿纯母乳喂养,在添加辅食的基础上继续母乳喂养至 2 岁。 乳母哺乳期应注意摄取含铁较丰富的食物。 未采用母乳喂养、母乳喂养后改为部分母乳喂养或不能母乳喂养的人工喂养婴儿,应采用铁强化 配方乳, 1 岁以内应尽量避免单纯牛乳喂养。 (二) 及时添加富含铁的食物 首选添加强化铁的米粉,适时添加动物的肝脏、血和瘦肉、鱼等动物性食物,以及富含维生素 C 的新鲜蔬菜、水果等,尽量做到食物多样化。 培养婴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从添加辅食开始培养婴儿不挑食和偏食的良好习惯,做到膳食搭配合理,保证营养均衡。 (三) 补充辅食营养包 20 在国际和国内部分婴幼儿贫血高发地区应用 婴幼儿辅食营养包的干预 已证明,营养包可以显著改善贫困地区婴幼儿的贫血状况。 (四) 早产 /低出生体重婴儿的预防 早产 /低出生体重婴儿应从生后 4 周开始补充元素铁,剂量 2mg/(kg d)直至1 周岁。 (五) 定期体检 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的要求,定期对婴幼儿进行体格检查和血红蛋白检测,以早期发现贫血。 第二节 蛋白质 热能营养不良 一、基本理论 (一)定义 蛋白质 热能营养不良是由于缺乏能量和(或)蛋白质所致的一种营养缺乏症,简称营养不良,常见于 3 岁以下婴幼儿。 表现为体重减轻、皮下脂肪减少或消失、水肿,常有各系统功能紊乱。 (二)高危因素 1.喂养不当: 常见于无母乳或母乳不足,又未能合理地采用人工喂养;配方奶配制过稀、摄入量不足;骤然断奶而未及时添加辅食;长期以淀粉类食物(粥 、面食)喂养为主,致使供给的热量及营养物质长期不能满足婴幼儿生理需要,引起营养不良。 此外,偏食、挑食、过多吃零食等不良饮食行为也可引起热量、蛋白质摄入不足而导致营养不良。 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当,更易发生营养不良。 2.疾病诱发: 因患病而致蛋白质和(或)热量长期摄入不足,或消化吸收功能紊乱,或消耗过多,均可诱发营养不良。 婴幼儿易患呼吸道感染和腹泻。 患病后食欲差,体内消耗过多;特别是腹泻,除丢失水分外,还直接影响各种营养素的消耗吸收。 因此,反复感染和营养不良常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 此外,肠道寄生虫、急慢性 传染病、唇腭裂及幽门狭窄等,造成食物摄入、吸收困难或21 消耗增多,也是引起营养不良的常见病因。 3.社会环境因素: 近年来研究也表明,婴幼儿营养不良与其家庭的社会经济状况、父母的文化程度、饮食习惯、家庭子女的数量、居住环境、安全饮用水等有非常密切的关系。 (三)对儿童健康的影响 营养不良是造成 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最重要因素,严重影响儿童身心健康。 营养不良不仅影响儿童体格发育,同时也影响脑发育和智力发育。 儿童早期营养状况与以后的学习能力、活动能力甚至成年后劳动生产力都有直接关系。 发展中国家约 1/3的儿童患有营养不良。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卫生知识的普及,营养不良患病率,特别是重度营养不良患病率已经明显下降。 但因经济发展不平衡,在边远、经济欠发达地区,儿童的营养不良仍是十分严重的问题。 二、临床表现及诊断 体重不增是最早出现的症状。 皮下脂肪逐渐减少乃至消失,全身各部位皮下脂肪消减顺序为:腹部最先,此后是躯干、臀部、四肢,最后是面颊部。 随着病情的发展,开始仅体重减轻、皮下脂肪变薄、皮肤干燥,但身高无影响,精神状态正常;继之,体重和皮下脂肪进一步减少,身高停止增长,皮肤干燥、苍白,肌肉松弛。 营养不良分型和分 度如下: 低体重:多为较短时间能量缺乏为主或生长迟缓所致。 体重处于同年龄、同性别 中位数减 2 个标准差至中位数减 3 个标准差之间为中度低体重,小于中位数减 3 个标准差为重度低体重。 生长迟缓:多为较长时间蛋白质缺乏为主所致。 身长(高)处于同年龄、同性别 中位数减 2 个标准差至中位数减 3 个标准差之间为中度生长迟缓,小于中位数减 3 个标准差为重度生长迟缓。 消瘦:多为急性能量缺乏为主所致。 体重处于同性别、同身长(高) 中位数减 2个标准差至中位数减 3个标准差之间为中度消瘦,小于中位数减 3个标准差为重度消瘦。 22 三、预防措施 (一 )喂养指导 鼓励母亲尽早进行母乳喂养,在婴儿 6 个月内应纯母乳喂养,继续母乳喂养至 2 岁。 对母乳不足或不宜母乳喂养者应采取部分母乳喂养或配方乳人工喂养。 婴儿 6 月龄后,及时添加辅食。 注意辅食添加时要根据婴儿健康状况、消化功能和年龄特点,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由细到粗、由一种到多种。 注意培养婴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从添加辅食开始培养婴儿不挑食、偏食的良好习惯,及时纠正偏食、挑食、吃零食的不良习惯。 做到膳食搭配合理,保证营养均衡。 (二)家常辅食的营养强化 将婴幼儿营养包加入家庭日常制作的婴幼儿辅食中,如粥、面糊、 面片 汤中 ,从而补充辅食的营养成分,增加婴幼儿的营养摄入。 可用于所有辅食添加不足的婴幼儿,以预防因辅食质和量不足引起的 低体重、生长迟缓等营养问题。 (三)预防疾病 婴幼儿应坚持户外活动,保证充足睡眠。 按时进行预防接种,预防常见传染病。 对于反复患上呼吸道感染和腹泻的婴幼儿,要注意日常护理,加强营养和体格锻炼。 对有其他消耗性疾病、寄生虫和急慢性感染性疾病儿童要及时就医诊治。 文案 编辑词条 B 添加义项 ? 文案,原指放书的桌子,后来指在桌子上写字的人。 现在指的是公司或企业中从事文字工作的职位,就是以文字来表现已 经制定的创意策略。 文案它不同于设计师用画面或其他手段的表现手法,它是一个与广告创意先后相继的表现的过程、发展的过程、深化的过程, 多存在于广告公司,企业宣传,新闻策划等。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文案 外文名称 Copy 目录 1 发展历程 23 2 主要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