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管理学复习要点内容摘要:

UCLT= (UCL均值 )/标准差= 3 CLT= (CL均值 )/标准差= 0 LCLT= (LCL均值 )/标准差= 3 通用图的优缺点 优点是:控制界限值统一为 3, 0, 3,可以事先印好,简化了控制图,节约管理费用。 缺点是:在图中描点也需经过标准变换,计算要麻烦些。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应用直接描点法。 直接打点法 将通用图分成 8区域的 7根线: K= 3, K= 2,…. K= 2, K= 3 称为标杆线。 如果在现场数据中能找出与此对应的 7个数据 (可称之为现场标杆数据 ),则在现场测得所控制的质量指标数据后,将它与这 7 个现场标杆数据相比,便立刻知道应在通用图上哪个区域中描点。 这就是直接打 (描 )点法。 通用不合格品率 (PT)控制图和通用不合格品数 (nPT)控制图 通用 不合格数 (CT)控制图和通用单位不合格数 (UT)控制图 第六章 质量检验与抽样检验理论 定义:通过观察和判断,适当时结合测量、试验所进行的符合性评价。 目的:对产品的一个或多个质量特性是否符合规定的质量标准取得客观证据。 对象:产品的一个或多个质量特性 曲线 (不考计算 ) 接收概率 L(p)是指当使用一个确定的抽样方案时 ,具有给定质量水平的批或过程被接收的概率 ,在我国国家标准中称为合格概率。 批接收概率 L(p)随批质量 p 变化的曲线称为抽检特性曲线或 OC 曲线。 分类 : (1) 理想方案 的抽样特性曲线 (2) 单线型抽样方案 L(p)=1- p (3) A=0 的 OC 曲线 当 p 较小时 , L(p)值不高 ,不能很好地保护供方的利益。 (4) A≠ 0的 OC曲线 能弥补 A=0 的 OC 曲线的缺陷 ,起到保护供方利益的作用 只要采用抽样检验方法 ,就可能产生两种错误的判断 ,即可能将合格批判断为不合格批 ,也可能将不合格批判断为合格批。 前者称为“ 第一类错误判断”;后者称为“第二类错误判断”。 不论产品的批量 N 如何 ,均按同一百分比抽取样品 ,而 在样品中可允许的不合格品数 (即合格判定数 A )都是一样的 ,一般设 A=0 在不合格品率相同的情况下,批量 N 越大 ,方案越严;批量 N越小 ,方案越松,这等于对批量大的交检批提高了验收标准 ,而对批量小的交检批降低了验收标准 评价:百分比抽样方案是不合理的 ,不继续使用。 让合格判定数随样本量的变化而成比例地变化 “双百分比抽样方案”仍然未克服百分比抽样的缺点 对大批量的交检批过严 ,对小批量的交检批过宽。 评价:双百分比抽样也是不合理的。 结论 :采用较大的样本量 n和 较大的合格判定数 A是比较好的。 第七章 质量改进 质量改进 ( Quality Improvement)被定义为“质量管理的一部分 ,致力于满足质量要求的能力” (ISO9000∶ 2020 )。 持续改进 ( Continual Improvement)就是指“增强满足要求的能力的循环活动”(ISO 9000∶ 2020 )。 与质量控制的区别 新七种工具。 关联图法。 系统图法。 矩阵图法。 矩阵数据分析法。 网络图法。 PDPC法。 KJ 法。 老七种工具 :统 计表。 排列图。 因果图。 分层法。 直方图。 相关图。 控制图。 重点看因果图、关联图、排列图 第八章 质量机能展开 质量机能展开 (QFD ),欧美国家也称之为质量屋 ,形式上以大量的系统展开表和矩阵图为特征 ,集合价值工程或价值分析即 VE 或 VA,以及 FMEA(失效模式和效果分析 )的思路 ,对在生产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尽量提前予以揭示 ,以期达到多元设计、多元改善和多元保证的目的。 质量机能展开本身原理简单,但却包括了大量管理技术的应用,例如,价值工程和价值分析、 FMEA、 FTA、矩阵图、系统图、亲和图、水平对比法(Benchmarking)、层次分析法 (AHP)、市场调查和用户访问技术等等。 它通过系统对应的展开,并将大量的管理技术有机的融为一体。 质量机能展开与其说是一种方法,倒不如说是 一种系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